中醫(yī)診斷:膽?zhàn)?/h1>

字號:

膽?zhàn)阌置扅S。
    膽?zhàn)闶且蚰懯?、蛔蟲、腫瘤、手術(shù)等阻壓或損傷膽道,使膽汁排泄受阻,不能泄入腸道而淤積入血,溢于肌膚。以右脅下疼痛、黃疸為主要表現(xiàn)的疸病類疾病。
    本病相當于西醫(yī)學所說的膽汁瘀積性黃疸。臨床除膽?zhàn)阕鳛椴∶\斷外,尚應有原發(fā)病的病名診斷。
    [診斷依據(jù)]
    1.可有膽石、蛔厥、膽癉、脘腹部癌腫、膽道手術(shù)等病史,存在導致膽汁排泄受阻的證據(jù)。
    2.皮膚呈暗黃、黃綠或綠褐色,皮膚瘙癢明顯,尿如濃茶,糞便呈淺灰色或如陶土,常伴有厭食油膩、腹瀉、右脅下或上腹部疼痛等癥。
    3.血清中結(jié)合膽紅素明顯增高,凡登白試驗呈直接反應。血清總膽固醇、堿性磷酸酶明顯增高,脂蛋白-X陽性。
    4.尿中膽紅素強陽性,但尿膽原減少或缺如。糞中尿膽原減少或缺如。
    [鑒別診斷]
    1.肝熱病、肝瘟、肝癌等:有肝實質(zhì)損害病史與病候,膚色淺黃或金黃
    色,輕度瘙癢,尿色加深,大便色淡黃,血清中非結(jié)合和膽紅素結(jié)合均中等增高,凡登白試驗呈直接或雙相加速反應,肝功能異常,B超等檢查可資鑒別。
    2.血疸、蠶豆黃、胎黃等:有導致溶血的原因,或食新鮮蠶豆史,膚色如檸檬色,無瘙癢,尿如漿油,大便色正常,病重者常見皮膚蒼白,血清中非結(jié)合膽紅素明顯增高,凡登白試驗呈間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