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診斷:肝腎陰虛證

字號:

肝腎陰虛證是肝腎兩勝陰液不足所致的病證。多由久病及腎,或房事過度,情志內傷,精血不足,損傷肝腎之陰等引起。
    主要臨床表現:腰膝酸軟,目澀目糊,耳鳴健忘,脅痛,五心煩熱,顴紅盜汗,口干咽燥,失眠多夢,男子造精,女子經少或崩漏,舌紅苔少,脈細數。
    病機分析:本證以肝腎陰虛、虛火內擾為特征。
    肝腎同源,病理上肝腎之間也?;ハ嘤绊?。肝腎陰虛不能儒養(yǎng)筋脈測腰膝酸軟;肝開竅于目,肝陰不足,則目澀目糊;腎開竅于耳,腎陰不足,則耳鳴;肝腎陰虛,髓海失充,則健忘;筋脈失養(yǎng),則脅痛;陰虛內熱,則五心煩熱,顴紅,內迫營陰則盜汗,津液受損則口干咽燥;虛火內擾,心神不寧,則失眠多夢;擾動精室則遺精,影響沖任則經少或崩漏;舌紅苔少,脈細數為陰虛內熱之象。
    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單純的肝陰虛證與腎陰虛證辨別。單純的肝陰虛證與腎陰虛證有各自臟器的定位癥狀,本證除見陰虛表現外,還見肝腎陰虛的臨床表現。本證還當與肺腎陰虛證辨別,兩者都有腎陰虛、虛火內擾的臨床表現,區(qū)別在于,肺腎陰虛證還有肺陰虛見癥,本證則還有肝陰虛癥狀。
    辨證注意點:有陰虛內熱、虛火內擾的臨床表現,同時又有肝甚兩虛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