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詞典:水葫蘆

字號(hào):

【出處】《廣西植物名錄》
    【別名】大水萍、鳳眼蓮、水浮蓮、洋水仙(《廣州植物志》)。
    【來(lái)源】為雨久花科植物鳳眼藍(lán)的全草或根。夏、秋采,曬干或鮮用。
    【原形態(tài)】浮水植物或生于泥沼中。葉直立,卵形或圓形,大小不等,寬2.5~12厘米;葉柄長(zhǎng)或短,中部以下腫脹,基部有鞘狀苞片。花莖單生,長(zhǎng)13~30厘米,中部有鞘狀苞片;穗狀花序有花6~12朵;花被長(zhǎng)約5厘米,青紫色,管彎曲,外面近基部有腺毛,裂片6,上面1枚較大,藍(lán)色而有黃色斑點(diǎn);雄蕊3長(zhǎng)2短;子房無(wú)柄,花柱線形。蒴果包藏于凋萎的花被管內(nèi)。種子多數(shù),卵形,有棱。花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于水塘中。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功能主治】《廣西藥植名錄》:“清涼解毒,除濕,祛風(fēng)熱。外敷熱瘡?!?BR>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