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中 黃盛蓮
終于,我們家準備買彩電了。媽媽宣布星期六就去買。
一連幾天晚上,我興奮得不能入睡。星期四那天,都晚上十點多了,我還在床上翻來覆去老睡不著,想象著周末去買彩電的情景。突然從隔壁爸媽的房間里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隱隱約約聽見媽媽很生氣地說: “ 不遲不早,偏偏在這時候……他這一來,買彩電……泡湯了…… ” 爸爸為難地說: “ 他是我爸呀,叫我怎能不…… ” 聽到這里,我知道爺爺又要來了。他們正為此事而爭吵呢。
爺爺已有兩年沒有來我家了。他住在農(nóng)村,一個閉塞、貧窮、落后的小山村。長年的勞累使奶奶過早地辭別了人世,是爺爺含辛茹苦地把大伯、爸爸、姑姑拉扯大的。爸爸很爭氣地考上了大學(xué),并分配在城里工作。爺爺還住農(nóng)村,還是那么勞累,還是那么窮苦,只是每年都進一二次城,來看我爸。從小我就不喜歡爺爺。他每次到來,我看見他都穿著破舊的衣服,瘦黑的臉上滿是胡須,渾身散發(fā)出一股泥土味,當他伸出那粗糙龜裂的大手想抱我時,我就跑得遠遠的。他每次都是空手而來,從沒給我買過玩具和零食,而爸爸每次都給他錢。尤其是爺爺每來一次,爸媽就爭吵一次。這使我更加不喜歡爺爺了。爸爸工資不高,要供我三兄妹上學(xué),經(jīng)濟挺緊張的,加上爺爺經(jīng)常來……唉!我想這次彩電又買不成了,只有空歡喜一場了。
第二天中午,爸爸、媽媽、我們兄妹幾個都在家里悶坐著,仿佛空氣都凝固了。突然,一陣清脆的門鈴聲,打破了屋內(nèi)的沉靜。我打開門一看,是爺爺。爺爺提著個尼龍袋剛跨腳進門,媽媽冷冷地說聲 “ 來啦! ” 就到廚房里去了。爸爸迎上來接過那個沉甸甸的尼龍袋。爺爺?shù)奶貏e行裝,引起了我的興趣,不由得瞪大眼睛仔細地打量起爺爺來。爺爺腳蹬一雙黑皮鞋,身穿深藍色西褲和淺灰色短袖襯衫,臉上的胡須剛刮過,人也顯得精神得多了,看上去比以前仿佛年輕了十歲。爺爺打開那個大包,原來是各色各樣的時鮮水果,有鮮紅的荔枝,橙黃的芒果……一股芳香直沁心肺,饞得我直咽口水,我驚訝地說: “ 爺爺,您哪里買了這么多水果? ” 爺爺樂呵呵地說: “ 哪是買的?咱自己種的呢! ” 于是爺爺便滔滔不絕地告訴我們,他把爸爸每年給他的錢積聚起來,在前年承包了村里的一片荒坡,開山種果、養(yǎng)雞、養(yǎng)豬。今年有了好收成。爺爺還不無自豪地說: “ 果園、畜牧場辦起來了,家業(yè)大了,我還托人雇了兩名城里的下崗職工幫忙打理呢。以后的生活就不用你擔(dān)心了。今天我來,是想買一臺電視機,也好讓咱山里娃開開眼界。 ” 聽爺爺這一說,我便樂得跳了起來: “ 爺爺,我們也準備買臺彩電呢! ”
這時,媽媽也從廚房里出來,臉上也 “ 陰轉(zhuǎn)睛 ” 了。把熱騰騰的雞蛋面端放在桌上,熱情地招呼爺爺吃。
在我的慫恿下,一家人喜洋洋地,馬上就上街去買彩電。一路上我快樂得手舞足蹈,全家人沉浸在歡樂之中。
[ 簡評 ]
文章圍繞 “ 爺爺進城 ” 展開敘事寫人,運用插敘和對比手法,從一個側(cè)面反映農(nóng)村改革給農(nóng)民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主題突出,人物個性較鮮明,結(jié)構(gòu)完整,首尾照應(yīng)。
(指導(dǎo)教師:黃曉暉 李秀梅)
終于,我們家準備買彩電了。媽媽宣布星期六就去買。
一連幾天晚上,我興奮得不能入睡。星期四那天,都晚上十點多了,我還在床上翻來覆去老睡不著,想象著周末去買彩電的情景。突然從隔壁爸媽的房間里傳來了爭吵的聲音。我隱隱約約聽見媽媽很生氣地說: “ 不遲不早,偏偏在這時候……他這一來,買彩電……泡湯了…… ” 爸爸為難地說: “ 他是我爸呀,叫我怎能不…… ” 聽到這里,我知道爺爺又要來了。他們正為此事而爭吵呢。
爺爺已有兩年沒有來我家了。他住在農(nóng)村,一個閉塞、貧窮、落后的小山村。長年的勞累使奶奶過早地辭別了人世,是爺爺含辛茹苦地把大伯、爸爸、姑姑拉扯大的。爸爸很爭氣地考上了大學(xué),并分配在城里工作。爺爺還住農(nóng)村,還是那么勞累,還是那么窮苦,只是每年都進一二次城,來看我爸。從小我就不喜歡爺爺。他每次到來,我看見他都穿著破舊的衣服,瘦黑的臉上滿是胡須,渾身散發(fā)出一股泥土味,當他伸出那粗糙龜裂的大手想抱我時,我就跑得遠遠的。他每次都是空手而來,從沒給我買過玩具和零食,而爸爸每次都給他錢。尤其是爺爺每來一次,爸媽就爭吵一次。這使我更加不喜歡爺爺了。爸爸工資不高,要供我三兄妹上學(xué),經(jīng)濟挺緊張的,加上爺爺經(jīng)常來……唉!我想這次彩電又買不成了,只有空歡喜一場了。
第二天中午,爸爸、媽媽、我們兄妹幾個都在家里悶坐著,仿佛空氣都凝固了。突然,一陣清脆的門鈴聲,打破了屋內(nèi)的沉靜。我打開門一看,是爺爺。爺爺提著個尼龍袋剛跨腳進門,媽媽冷冷地說聲 “ 來啦! ” 就到廚房里去了。爸爸迎上來接過那個沉甸甸的尼龍袋。爺爺?shù)奶貏e行裝,引起了我的興趣,不由得瞪大眼睛仔細地打量起爺爺來。爺爺腳蹬一雙黑皮鞋,身穿深藍色西褲和淺灰色短袖襯衫,臉上的胡須剛刮過,人也顯得精神得多了,看上去比以前仿佛年輕了十歲。爺爺打開那個大包,原來是各色各樣的時鮮水果,有鮮紅的荔枝,橙黃的芒果……一股芳香直沁心肺,饞得我直咽口水,我驚訝地說: “ 爺爺,您哪里買了這么多水果? ” 爺爺樂呵呵地說: “ 哪是買的?咱自己種的呢! ” 于是爺爺便滔滔不絕地告訴我們,他把爸爸每年給他的錢積聚起來,在前年承包了村里的一片荒坡,開山種果、養(yǎng)雞、養(yǎng)豬。今年有了好收成。爺爺還不無自豪地說: “ 果園、畜牧場辦起來了,家業(yè)大了,我還托人雇了兩名城里的下崗職工幫忙打理呢。以后的生活就不用你擔(dān)心了。今天我來,是想買一臺電視機,也好讓咱山里娃開開眼界。 ” 聽爺爺這一說,我便樂得跳了起來: “ 爺爺,我們也準備買臺彩電呢! ”
這時,媽媽也從廚房里出來,臉上也 “ 陰轉(zhuǎn)睛 ” 了。把熱騰騰的雞蛋面端放在桌上,熱情地招呼爺爺吃。
在我的慫恿下,一家人喜洋洋地,馬上就上街去買彩電。一路上我快樂得手舞足蹈,全家人沉浸在歡樂之中。
[ 簡評 ]
文章圍繞 “ 爺爺進城 ” 展開敘事寫人,運用插敘和對比手法,從一個側(cè)面反映農(nóng)村改革給農(nóng)民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主題突出,人物個性較鮮明,結(jié)構(gòu)完整,首尾照應(yīng)。
(指導(dǎo)教師:黃曉暉 李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