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中記憶的三個過程通用

字號: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學中記憶的三個過程篇一
    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學習記憶進行大量的實驗研究,是記憶實驗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
    遺忘的進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后人用他的實驗數據畫出的保持量與間隔時間關系呈負加速型的曲線就是著名的遺忘曲線。
    (1850~1909),德國實驗心理學家,1850年1月24日生于波恩附近,17歲入波恩大學學習歷史和語言,后又到哈雷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哲學,1873年獲博士學位。1880年起相繼在柏林大學、布雷斯勞大學和哈雷大學任副教授和教授。直至1909年2月26日在哈雷逝世。
    艾賓浩斯在柏林大學和布雷斯勞大學分別建立了心理學實驗室,在哈雷大學則將原有的實驗室加以擴充。1890年和a.柯尼希合創(chuàng)《感官心理、生理雜志》。
    艾賓浩斯致力于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較高級的心理過程-----記憶。于1885年出版《記憶》一書。其研究方法對此后記憶的研究,乃至整個心理學的實驗研究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為了在實驗中使用的材料對所有的被試者來說難度都一樣大,他制作2000多個無意義音節(jié)。他以一次能夠正確回憶學習材料所需要的學習遍數,作為測量記憶效果的指標,這叫完全記憶法。他還用達到學會標準后,間隔不同時間再來學習原來的材料,達到學會的標準所節(jié)省的學習時間或學習的遍數,作為測量記憶效果的指標,這叫節(jié)省法或叫重學法。他比較了學習無意義的材料和有意義的材料,以及不同長度學習材料的學習速度;考察了過度學習、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的效果。后人用他的實驗結果繪制的,不同間隔時間對記憶保存量影響的曲線,就叫做艾賓浩斯保持曲線。他發(fā)明的填充實驗后來被廣泛地運用于智力測驗和作業(yè)測驗。
    心理學中記憶的三個過程篇二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動態(tài)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時間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報名時間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準考證打印時間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成績查詢時間
    2017年心理咨詢師考試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