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憑借她在科研方面的優(yōu)異成績,即將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謝亞晴被保送進入清華大學工業(yè)工程系,成為清華大學在新百年招收的第一批學子。然而,謝亞晴依然選擇繼續(xù)參加高考,在她看來,高考是對自己的一種考驗,應該通過高考來證明自己被保送的實力。
初出茅廬的“小小科學家”
謝亞晴的第科研經(jīng)歷是高一時參與的空調(diào)冷凝水調(diào)查。人大附中非常重視科研,要求每位同學在高中階段必須參與課題研究。謝亞晴所在的小組關注的是能源問題,大家發(fā)現(xiàn)空調(diào)冷凝水技術在國內(nèi)并沒有受到重視,于是前往北京已采用該技術的世紀園小區(qū)進行采訪,同時也采訪了其他一些小區(qū)居民對使用該技術的看法,調(diào)查結果肯定了空調(diào)冷凝水技術具有應用價值。
黃瓜育苗課題是謝亞晴參與的第二個課題。期間,她參加了人大附中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大學實驗室,并認識了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的張老師。在張老師的啟發(fā)下,她開始獨立研究黃瓜的一些菌根是否有利于其生長。在開展實驗的三個月里,謝亞晴每個周末都泡在農(nóng)業(yè)大學的實驗室里做實驗,雖然終結果不足以證明這些菌根有足夠的使用價值,但在謝亞晴看來,這次課題證明了自己的科研能力,就這方面來說是成功的。
由于在黃瓜育苗課題中沒有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謝亞晴向老師提出申請,希望能夠再參與一個生物方面的實驗。她覺得當時“自己已經(jīng)習慣了做科研的規(guī)律,覺得自己在高中生涯應該完成一個結果上是成功的實驗”。于是,她繼續(xù)跟著老師去參觀大學實驗室、去中國科學院聽講座。在清河的一個實驗室里,謝亞晴見到了一種藻種,該藻種具有比較特殊的性能,既能自養(yǎng)也能異養(yǎng)。當時這個實驗室正在提取該藻種的葉黃素。謝亞晴由此聯(lián)想到,生物柴油里藻類比較多,假如使用這種藻種,是否可以降低生物柴油的成本?于是她向老師們提出了這個課題,在得到肯定意見后便開始了漫長的實驗。經(jīng)過一年零四個月的努力,謝亞晴終于成功研究出該藻種的佳提取時間及提取功率。
2010年,在老師的推薦下,謝亞晴報名參加了由教育部、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及周凱旋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這是國內(nèi)青少年科技大賽中級別高的賽事之一。經(jīng)過選拔,全國有100名選手進入終評。謝亞晴以自己對生物柴油的研究獲得了一等獎及“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在100名選手中只有3人獲此稱號。
學習與科研,一個也不能少
在學習還不那么緊張的高一及高二階段,科研占據(jù)了謝亞晴大部分的課余時間。“當時也有老師問我為什么這么想做課題,我覺得除了人大附中給我的啟迪,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受到家庭氛圍的影響。我父親是搞科研的,從小我都覺得搞科研是很神圣的事情,但高中以前都沒有機會親身參與?!?BR> 初三結束的那個暑假,人大附中與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了一個交流活動,組織同學們到上海交大參觀。在上海交大的實驗室里,謝亞晴第做實驗,測試了自己的血型,還嘗試了一種蘿卜的組織培養(yǎng)。這次經(jīng)歷使她對生物產(chǎn)生了很大興趣,并促使她在高中階段開展了兩次生物方面的研究課題。謝亞晴覺得,國外學生在高中階段做科研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相信過不了多久,搞科研也會在中國高中生中風靡起來”。
為了擠出時間搞科研,謝亞晴總是盡可能充分利用時間,盡量在課間和午休時把當天的作業(yè)寫好。她所在的英語實驗班學習氛圍尤其濃厚,平時中午12:25下課,到了12:50,全班基本上就已經(jīng)一片安靜,大家都開始專心自習。假如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同學們總是習慣相互交流,“4個人坐一塊兒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如果遇到4個人都不明白的問題,就會派一個代表去問老師”。
謝亞晴感興趣的科目是生物,正因如此,她不畏辛苦,先后參與了兩個生物方面的科研課題。物理是她覺得難的科目,“初中時很久沒有跟上教學的進度,到初三就開始猛做題,也慢慢開始了解學科的套路”。然而相對于初中所學的知識,高中物理要難得多。為了解決難題,謝亞晴經(jīng)常去向老師請教,認真傾聽老師對考點的解析,“后來覺得跟上老師的步子一定會沒有問題”。
師長領路,展翅高飛
謝亞晴的成長與師長們的悉心培養(yǎng)密不可分。她的父親平日里工作繁忙,但每當大考成績出來的時候,總是會和女兒促膝長談,幫助女兒分析試卷成績。謝亞晴說:“我覺得我的父母有一點特別好,就是我考不好的時候從來不責備我,而是告訴我有問題要趕緊彌補,這樣我在應考的時候就會比較沒壓力。”
在人大附中學習期間,謝亞晴遇到了許多認真負責的好老師,不僅在學業(yè)上、而且在人格方面都得到了老師們很多的幫助:教數(shù)學的陳老師上課非常專注,對學生的要求也十分嚴格,從陳老師身上,謝亞晴感受到了做事堅持原則的重要性;教物理的沈老師上課節(jié)奏很快,總是不斷詢問同學們是否聽明白自己所講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特別盡職盡責;教化學的劉老師是一個性格很溫和的人,在第一節(jié)課上就要把笑聲帶進高三的課堂,在學生們的試卷上,劉老師總是寫下很詳細的評語,幫助大家分析問題,鼓勵大家繼續(xù)努力。
與所有高中生一樣,謝亞晴也擁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小時候她學過聲樂,高中時她參加了人大附中舉行的“唱響ALEVEL”歌唱比賽,與她的搭檔以二人和聲屢屢晉級,終獲得了“明星風采獎”;她喜歡的一本書是余秋雨的《千年一嘆》,喜歡的明星包括蔡依林和張韶涵,喜歡的科學家是1993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繆里斯。除此以外,謝亞晴還特別喜歡游泳,始終保持著游泳健身的好習慣。
對于大學生活,謝亞晴有著許多的憧憬,在她看來,進入大學“首先就是獨立了,什么都要靠自己了”。她希望自己在進入清華后能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希望清華能給自己帶來前沿的知識和人格的熏陶。
憑著她的勤奮與努力,謝亞晴一定能在清華園里展翅高飛!(學生記者 鄭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