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6月初,45名學生缺席高考引發(fā)熱議,南科大的改革再受關注。但另一場一直存在于南科大內(nèi)部的激烈爭論,卻被忽視——作為中國高考改革的探路者,改革的現(xiàn)實路徑,到底應該如何走?
南方周末推出這組報道,以南科大教改爭議為標本,解剖南科大在中國特殊國情中的改革路徑之困。我們敬佩改革者的勇氣和擔當,但我們也認為,改革的方法論同樣重要。我們期待為政者的寬容、社會各界的耐心,以及改革者之間的求同存異和相互扶持,能夠讓南科大改革獲得更大的空間,走出更從容的步伐,為中國高教改革做出更有價值的探索。
基于在中科大當了10年校長的經(jīng)驗,朱清時認為,自己為南科大選擇的道路適合中國國情。但在辦學理念和策略上,從香港科技大學邀請而來的核心籌建團隊與朱清時存在嚴重分歧,合作以港科大團隊退出而結束。
朱清時是一個戰(zhàn)略家,但可能還需要一個戰(zhàn)術上能夠配合的人?!爸煨iL也很難,我很同情他”。
自2011年3月開學開始,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一直處于輿論關注的中心。6月初45名學生缺席高考,更引起社會各方的熱烈討論。
但在媒體的熱議中,一件波瀾不驚的事情被忽略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微博)創(chuàng)校校長吳家瑋在內(nèi)的4名協(xié)助創(chuàng)辦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學教師,在開學前后,便已先后離開了南科大。
人們還記得,志在為中國高教改革探路的南科大,在創(chuàng)校之初,明確把香港科技大學作為改革的模板和方向。2010年,在港科大與南科大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框架下,李曉原等3位對高教改革懷有濃重情結的教授,來到南科大協(xié)助籌建工作。
面對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幾位港大老師并不掩飾,他們是帶著失望離開的。在這場悄無聲息的離開背后,隱含著一場內(nèi)部的激烈爭論——南科大的辦學策略和路徑,籌備工作進展的緩慢,應何時開始招生等等,都受到他們的強烈質疑。
朱清時曾把南科大的創(chuàng)建比喻成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別墅,“那么從每一塊磚頭開始,你都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標準來選擇。”目前,這所尚在搭建之中的“別墅”,已經(jīng)迅速接納了第一批“住客”——首屆教改實驗班的45名學生。然而,作為關鍵的“磚頭”的教師團隊,卻仍在招募中。目前的授課教師,僅有兩人為全職聘任,其余皆為兼職。
而吳家瑋及該校教授李曉原、李澤湘、勵建書都認為,南科大的一些做法違背教育規(guī)律。這幾名從2010年春天開始前來協(xié)助南科大辦學的老師,堅持認為在正式招生、開學之前,必須將教師團隊、培養(yǎng)方案、管理規(guī)范等全部制定完備?!澳悴荒苓€沒有設計圖紙就開工建設什么一流別墅,更不能別墅還沒建好就讓‘住客’入住?!崩顣栽f。
但對于南科大校長朱清時來說,中國的國情無法忽略。10年的中科大校長生涯令他意識到,招生的時機稍縱即逝,而優(yōu)秀的人才,則同時被內(nèi)地多所大學激烈爭奪。他認為,在中國內(nèi)地辦大學,必須采取“邊開車,邊鋪軌”的模式,不能等待一切完備。終,雙方無法統(tǒng)一意見。
一直以來,南科大作為高教改革的探路者,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不容樂觀?!拔以瓉硪詾槟峡拼蠼谈膶嶒灥淖枇碜酝獠?,沒想到大的問題和爭議出在內(nèi)部的辦學策略上?!币晃皇煜?nèi)情的人士說。
南科大的改革之路,該如何走?中國國情和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之間,到底應該如何權衡?在改革者和改革者之間,路徑和策略的爭論,往往更容易決定改革的成果。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接受媒體群訪。從不缺少外部關注的南科大,現(xiàn)在卻面臨辦學理念之爭等重重內(nèi)憂。 (周游/圖)
“連滾帶爬”開學
“南科大首屆教改實驗班第一學期共開設微積分、線性代數(shù)、普通物理、計算機科學、英語、國學經(jīng)典導讀、社會學以及比較現(xiàn)代化8門學科。這些課程的內(nèi)容堪稱完美?!?BR> 這是在高考前夕廣為流傳的南科大學生公開信中的句子。此后,又有多名學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學校的教學管理非常滿意。
然而,按照一位南科大老師的說法,這個班的第一學期是在“連滾帶爬”中開學的。
2010年12月,朱清時發(fā)出“致報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長的一封信”,宣布開始自主招生。信中說,“我們已經(jīng)做好了首期教改實驗班的師資準備,聘請了若干院士和教授承擔教改實驗班的教學工作?!?BR> 但是,“聘請”的教師,都是兼職。當時的南科大并沒有一名全職教授。
2011年年初,從清華退休的張賢科教授和從華中科大退休的李元杰教授,與南科大簽訂了全職合同。前者擔任線性代數(shù)的教學任務。在4月8日美國《科學》雜志關于南科大的報道中,張賢科被描述為“放棄清華教授職位來加盟南科大的杰出學者”。
李元杰教授和唐叔賢院士共同教授物理課。從朱清時的公開信中可以看到,這門課的老師原定為陳應天教授。但是在開學前,由于理念分歧等原因,陳應天也淡出了南科大的工作。
原計劃講授微積分課的張景中院士,依然在授課教師名單中。但他事務繁忙,同時兼有廣州大學計算機教育軟件研究所所長以及四川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的多個職務,無法每周到校講課。因此,在臨開學前,學校找來了一位來自美國、恰好正在學術休假的教授“救火”。
與之類似,同時兼職至少四份的陳國良院士,也依然擔任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任務,但他請來了3位教授組成“教學團隊”。負責通識教育課程的丁學良(微博)教授如約開設了“比較現(xiàn)代化”,但南科大學生證實:丁學良并不能做到每周來上課,“他每月來,一學期一共上4次課”。
對于這些情況,港科大創(chuàng)校校長吳家瑋并不滿意。“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5門課就應該是5個教授,怎么能那么多老師?第一年是基礎課程,不是座談會啊。”
對照一年多以來的學校公告和媒體報道,可以發(fā)現(xiàn)除幾位港科大老師和陳應天教授外,還有多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名字終“消失了”,其中包括葛墨林院士、雷清泉院士等等?!拔液椭烨鍟r是朋友,他想讓我?guī)兔ψ鲆稽c事。但我除了在北理工兼職(因當選院士前答應的)外,在哪里都不兼職。因為(兼職)不能光掛名,而是要真正做事?!备鹉衷诨貜湍戏街苣┯浾叩泥]件中說,因為精力有限,他與南科大的接觸,主要是自費到深圳開過一兩次會。
與教師團隊類似,南科大的規(guī)章制度、行政架構、培養(yǎng)計劃、學術委員會等,都未能在招生前完成,實驗室也沒能準備好,第一學期的課表,也是在臨上課前終敲定的。3月1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南科大采訪學生入學報到情況時發(fā)現(xiàn),相關教輔人員仍在與授課教師協(xié)調(diào)終的上課時間。
在朱清時看來,去年匆忙決定招生的原因,是當時外部條件已經(jīng)具備,從教育部到深圳市政府都表態(tài)支持。如此時機不容錯過。他覺得,到今年的話,“就不行了”。
先有規(guī)劃,還是先有人才?
盡管南科大的開學似乎有些倉促甚至狼狽,但這一切并未被學生們在意?!罢n程很符合自己的期待?!毙〖?化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認為,計算機課由4名老師同時教授并不是問題,“畢竟每個人有不同專長領域,計算機也有不同的細分領域,如果是不同的老師教,可能效果會更好?!?BR> 不過,學生們對課程的看法,并非外界看上去的那么一致。
“有的孩子并不愿意評價課程。其實據(jù)我了解,有些孩子并不滿意。”參與南科大籌備工作且與多名學生關系融洽的陳應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另據(jù)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南科大曾用問卷收集學生的修課反饋,但有不少學生給若干門課評價并不正面。
陳應天認為,無論學生評價如何,都只能作為參考?!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在山腳時做出的評價不一定有價值??追蜃诱n講得好,肯定不是因為弟子們說他講得好?!?BR> 港科大的幾位老師持有類似的觀點。在他們看來,要想讓教學質量有保障,不是讓學生滿意那么簡單,而是需要有一整套科學的程序為支撐。簡單而言,流程是:先組建一個骨干團隊,根據(jù)團隊理念制定一個學科框架,根據(jù)學科框架去聘請好的老師,組成學術團隊,然后用學術團隊的集體智慧來制定教育培養(yǎng)大綱和方案,并同時制定基本的內(nèi)部管理規(guī)范和運作程序和制度?!霸诖嘶A上,才談得上負責任的招生。如果前面這些都不做,只招生,那么任何具有高等教育改革意義的實踐、措施都沒有一個落實的載體。”港科大李曉原教授說。
2010年,李曉原、李澤湘、勵建書等3位在內(nèi)地上過大學的教授來到南科大時,朱清時表示:需要的是他們幫助招聘教授。
港科大3位教授認為,招聘教授的前提,是先有一個初步的學科規(guī)劃和學科框架,根據(jù)學科規(guī)劃和框架尋找招聘人才,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完善規(guī)劃和框架。但朱清時認為,應該先抓住機會引進人才,再由他們來參與設計學術框架。
“我在中國做了10年校長,知道(港科大三教授)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內(nèi)地的大學校長在引進人才上是著重機會,而不是著重計劃,因為我們沒有這個條件,沒有足夠的人讓你挑?!彼f。
雙方的分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學術團隊的招聘上。幾位港科大老師無法理解,為何這所學校在培養(yǎng)體系的設計、薪酬制度的制定,乃至基建工作上,都顯得如此“沒有章法”。
以實驗室的建設為例,吳家瑋認為需要考慮的細節(jié)非常多,“有生物技術實驗室的話,廢氣怎么處理?建微電子實驗室的話,為了絕緣,地下基石如何事前規(guī)劃好?”但朱清時認為這樣的想法太復雜,他曾對承建方說:“按照標準的建造?!睂嶋H上,在尚無學科規(guī)劃的情況下,也的確無法做到事先對實驗室計劃周詳。
在招生問題上,港科大教授亦有不同看法——1991年港科大開學時,已經(jīng)有100名教師等待著第一批700名新生的到來。按照吳家瑋的說法就是:“一進校園,什么都熟練地進行,好像學校早已存在,這一天只是暑假完畢、又一學期教研工作的開始?!?BR> 2010年7月,港科大教授在明白招生已經(jīng)確定的情況下,決定勉為其難盡力協(xié)助,但同時再次強調(diào)了自己的看法:這種“邊開車、邊鋪軌”式的辦學方法和“嬰兒不足月,先生再慮養(yǎng)”式的倉促上馬,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后續(xù)問題。
此后,3位教授又多次建議招生叫?;驎壕彙<幢阍阡浫⊥ㄖ呀?jīng)發(fā)出的情況下,他們念及課程體系、實驗室等都沒準備好,依然提出了上、中、下3種策略:上策為取消招生,已錄取的學生可以照常參加高考;中策為延緩至9月份開學;下策為3月開學。
這樁從一開始就不甚愉快的合作,在經(jīng)歷了幾個月的理念拉鋸之后,終于開學前走到了終點。
南科大籌建大事記。 (CFP/圖) “朱校長也非常難,我很同情他”
學術團隊遲遲未能組建,也給行政管理團隊帶來了影響。按照朱清時的想法,在這所去行政化的學校里,應該先有學術團隊,然后再確定管理隊伍。
但在至今沒有副校長、諸多行政架構缺失的情況下,朱清時不得不親自處理許多細節(jié)事務,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員工的工資?!叭澜缛魏我凰髮W,都不會由校長來直接決定每個員工包括各個部門秘書拿多少錢?!崩顣栽f。
“朱校長也非常難,我很同情他?!标悜煺f。
事實正是如此——當幾位教授先后產(chǎn)生去意時,學校頓時陷入幾乎無人可用的狀態(tài)。招生復試時,勵建書等教授本因為理念問題表示不參加,但眼看學校就要“出洋相”,他還是前來相助。
朱清時本人,也深感沒有得力團隊的困擾?!拔以谥锌拼髸r,有一個很大的團隊在運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知道自己有責任干什么事,不需要領導催促、指示,我出國一個月也沒有問題,學校照樣運轉得很好?!彼诮邮苣戏街苣┯浾卟稍L時說。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個人人脈。例如,講授國學課程的魏承思,與他同為南懷瑾弟子。更多的資源則來自中科大——請他之前的秘書來從事教務、協(xié)助招聘人才,以及請中科大教授來主管物理實驗室。其實,他的許多具體理念亦脫胎自中科大,比如在高二學生中招生就和少年班模式完全相同,入學后前兩年先上基礎課的經(jīng)驗也來自少年班。
基于在中科大當了10年校長的經(jīng)驗,朱清時認為,自己為南科大選擇的道路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近日也向媒體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按照香港科技大學一模一樣辦大學不可能,因為深圳不是香港。”
但質疑者則認為,大學賴以生存的土壤之間的差別當然存在,但對于如何辦學,是可以用科學理性的分析來探討的,國外的經(jīng)驗、教育規(guī)律是可以借鑒的。以此衡量,南科大辦學中的許多做法已經(jīng)違背了常識。
事實上,對于南科大為中國高教改革探路的目標,幾乎沒有人會反對,但在具體的實現(xiàn)路徑上,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不小分歧,影響到南科大的籌建工作,并有可能會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下一步走向產(chǎn)生影響。
根據(jù)南方周末記者多方確認,一直對南科大予以了極大信任和放權的深圳市政府亦已了解這場關于辦學路徑的爭論,但尚無正式表態(tài)。深圳市有關部門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關于教改,朱校長在大方向上的理念非常好,他是一個戰(zhàn)略家?!标悜煺f,“建議和緩一些,也希望南科大能真正做到教授治校、民主治校。接下來,可能需要找到一個在戰(zhàn)術上經(jīng)得起考驗的人,以配合朱校長的思想?!?BR> (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推出這組報道,以南科大教改爭議為標本,解剖南科大在中國特殊國情中的改革路徑之困。我們敬佩改革者的勇氣和擔當,但我們也認為,改革的方法論同樣重要。我們期待為政者的寬容、社會各界的耐心,以及改革者之間的求同存異和相互扶持,能夠讓南科大改革獲得更大的空間,走出更從容的步伐,為中國高教改革做出更有價值的探索。
基于在中科大當了10年校長的經(jīng)驗,朱清時認為,自己為南科大選擇的道路適合中國國情。但在辦學理念和策略上,從香港科技大學邀請而來的核心籌建團隊與朱清時存在嚴重分歧,合作以港科大團隊退出而結束。
朱清時是一個戰(zhàn)略家,但可能還需要一個戰(zhàn)術上能夠配合的人?!爸煨iL也很難,我很同情他”。
自2011年3月開學開始,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學,一直處于輿論關注的中心。6月初45名學生缺席高考,更引起社會各方的熱烈討論。
但在媒體的熱議中,一件波瀾不驚的事情被忽略了——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微博)創(chuàng)校校長吳家瑋在內(nèi)的4名協(xié)助創(chuàng)辦南科大的香港科技大學教師,在開學前后,便已先后離開了南科大。
人們還記得,志在為中國高教改革探路的南科大,在創(chuàng)校之初,明確把香港科技大學作為改革的模板和方向。2010年,在港科大與南科大簽訂的合作協(xié)議框架下,李曉原等3位對高教改革懷有濃重情結的教授,來到南科大協(xié)助籌建工作。
面對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幾位港大老師并不掩飾,他們是帶著失望離開的。在這場悄無聲息的離開背后,隱含著一場內(nèi)部的激烈爭論——南科大的辦學策略和路徑,籌備工作進展的緩慢,應何時開始招生等等,都受到他們的強烈質疑。
朱清時曾把南科大的創(chuàng)建比喻成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別墅,“那么從每一塊磚頭開始,你都要按照世界一流的標準來選擇。”目前,這所尚在搭建之中的“別墅”,已經(jīng)迅速接納了第一批“住客”——首屆教改實驗班的45名學生。然而,作為關鍵的“磚頭”的教師團隊,卻仍在招募中。目前的授課教師,僅有兩人為全職聘任,其余皆為兼職。
而吳家瑋及該校教授李曉原、李澤湘、勵建書都認為,南科大的一些做法違背教育規(guī)律。這幾名從2010年春天開始前來協(xié)助南科大辦學的老師,堅持認為在正式招生、開學之前,必須將教師團隊、培養(yǎng)方案、管理規(guī)范等全部制定完備?!澳悴荒苓€沒有設計圖紙就開工建設什么一流別墅,更不能別墅還沒建好就讓‘住客’入住?!崩顣栽f。
但對于南科大校長朱清時來說,中國的國情無法忽略。10年的中科大校長生涯令他意識到,招生的時機稍縱即逝,而優(yōu)秀的人才,則同時被內(nèi)地多所大學激烈爭奪。他認為,在中國內(nèi)地辦大學,必須采取“邊開車,邊鋪軌”的模式,不能等待一切完備。終,雙方無法統(tǒng)一意見。
一直以來,南科大作為高教改革的探路者,面臨的外部環(huán)境不容樂觀?!拔以瓉硪詾槟峡拼蠼谈膶嶒灥淖枇碜酝獠?,沒想到大的問題和爭議出在內(nèi)部的辦學策略上?!币晃皇煜?nèi)情的人士說。
南科大的改革之路,該如何走?中國國情和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之間,到底應該如何權衡?在改革者和改革者之間,路徑和策略的爭論,往往更容易決定改革的成果。
南科大校長朱清時接受媒體群訪。從不缺少外部關注的南科大,現(xiàn)在卻面臨辦學理念之爭等重重內(nèi)憂。 (周游/圖)“連滾帶爬”開學
“南科大首屆教改實驗班第一學期共開設微積分、線性代數(shù)、普通物理、計算機科學、英語、國學經(jīng)典導讀、社會學以及比較現(xiàn)代化8門學科。這些課程的內(nèi)容堪稱完美?!?BR> 這是在高考前夕廣為流傳的南科大學生公開信中的句子。此后,又有多名學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學校的教學管理非常滿意。
然而,按照一位南科大老師的說法,這個班的第一學期是在“連滾帶爬”中開學的。
2010年12月,朱清時發(fā)出“致報考南方科大考生、家長的一封信”,宣布開始自主招生。信中說,“我們已經(jīng)做好了首期教改實驗班的師資準備,聘請了若干院士和教授承擔教改實驗班的教學工作?!?BR> 但是,“聘請”的教師,都是兼職。當時的南科大并沒有一名全職教授。
2011年年初,從清華退休的張賢科教授和從華中科大退休的李元杰教授,與南科大簽訂了全職合同。前者擔任線性代數(shù)的教學任務。在4月8日美國《科學》雜志關于南科大的報道中,張賢科被描述為“放棄清華教授職位來加盟南科大的杰出學者”。
李元杰教授和唐叔賢院士共同教授物理課。從朱清時的公開信中可以看到,這門課的老師原定為陳應天教授。但是在開學前,由于理念分歧等原因,陳應天也淡出了南科大的工作。
原計劃講授微積分課的張景中院士,依然在授課教師名單中。但他事務繁忙,同時兼有廣州大學計算機教育軟件研究所所長以及四川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的多個職務,無法每周到校講課。因此,在臨開學前,學校找來了一位來自美國、恰好正在學術休假的教授“救火”。
與之類似,同時兼職至少四份的陳國良院士,也依然擔任了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任務,但他請來了3位教授組成“教學團隊”。負責通識教育課程的丁學良(微博)教授如約開設了“比較現(xiàn)代化”,但南科大學生證實:丁學良并不能做到每周來上課,“他每月來,一學期一共上4次課”。
對于這些情況,港科大創(chuàng)校校長吳家瑋并不滿意。“根據(jù)我的教學經(jīng)驗,5門課就應該是5個教授,怎么能那么多老師?第一年是基礎課程,不是座談會啊。”
對照一年多以來的學校公告和媒體報道,可以發(fā)現(xiàn)除幾位港科大老師和陳應天教授外,還有多個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名字終“消失了”,其中包括葛墨林院士、雷清泉院士等等?!拔液椭烨鍟r是朋友,他想讓我?guī)兔ψ鲆稽c事。但我除了在北理工兼職(因當選院士前答應的)外,在哪里都不兼職。因為(兼職)不能光掛名,而是要真正做事?!备鹉衷诨貜湍戏街苣┯浾叩泥]件中說,因為精力有限,他與南科大的接觸,主要是自費到深圳開過一兩次會。
與教師團隊類似,南科大的規(guī)章制度、行政架構、培養(yǎng)計劃、學術委員會等,都未能在招生前完成,實驗室也沒能準備好,第一學期的課表,也是在臨上課前終敲定的。3月1日,南方周末記者在南科大采訪學生入學報到情況時發(fā)現(xiàn),相關教輔人員仍在與授課教師協(xié)調(diào)終的上課時間。
在朱清時看來,去年匆忙決定招生的原因,是當時外部條件已經(jīng)具備,從教育部到深圳市政府都表態(tài)支持。如此時機不容錯過。他覺得,到今年的話,“就不行了”。
先有規(guī)劃,還是先有人才?
盡管南科大的開學似乎有些倉促甚至狼狽,但這一切并未被學生們在意?!罢n程很符合自己的期待?!毙〖?化名)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他認為,計算機課由4名老師同時教授并不是問題,“畢竟每個人有不同專長領域,計算機也有不同的細分領域,如果是不同的老師教,可能效果會更好?!?BR> 不過,學生們對課程的看法,并非外界看上去的那么一致。
“有的孩子并不愿意評價課程。其實據(jù)我了解,有些孩子并不滿意。”參與南科大籌備工作且與多名學生關系融洽的陳應天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另據(jù)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南科大曾用問卷收集學生的修課反饋,但有不少學生給若干門課評價并不正面。
陳應天認為,無論學生評價如何,都只能作為參考?!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在山腳時做出的評價不一定有價值??追蜃诱n講得好,肯定不是因為弟子們說他講得好?!?BR> 港科大的幾位老師持有類似的觀點。在他們看來,要想讓教學質量有保障,不是讓學生滿意那么簡單,而是需要有一整套科學的程序為支撐。簡單而言,流程是:先組建一個骨干團隊,根據(jù)團隊理念制定一個學科框架,根據(jù)學科框架去聘請好的老師,組成學術團隊,然后用學術團隊的集體智慧來制定教育培養(yǎng)大綱和方案,并同時制定基本的內(nèi)部管理規(guī)范和運作程序和制度?!霸诖嘶A上,才談得上負責任的招生。如果前面這些都不做,只招生,那么任何具有高等教育改革意義的實踐、措施都沒有一個落實的載體。”港科大李曉原教授說。
2010年,李曉原、李澤湘、勵建書等3位在內(nèi)地上過大學的教授來到南科大時,朱清時表示:需要的是他們幫助招聘教授。
港科大3位教授認為,招聘教授的前提,是先有一個初步的學科規(guī)劃和學科框架,根據(jù)學科規(guī)劃和框架尋找招聘人才,并在此過程中逐漸完善規(guī)劃和框架。但朱清時認為,應該先抓住機會引進人才,再由他們來參與設計學術框架。
“我在中國做了10年校長,知道(港科大三教授)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內(nèi)地的大學校長在引進人才上是著重機會,而不是著重計劃,因為我們沒有這個條件,沒有足夠的人讓你挑?!彼f。
雙方的分歧不僅僅體現(xiàn)在學術團隊的招聘上。幾位港科大老師無法理解,為何這所學校在培養(yǎng)體系的設計、薪酬制度的制定,乃至基建工作上,都顯得如此“沒有章法”。
以實驗室的建設為例,吳家瑋認為需要考慮的細節(jié)非常多,“有生物技術實驗室的話,廢氣怎么處理?建微電子實驗室的話,為了絕緣,地下基石如何事前規(guī)劃好?”但朱清時認為這樣的想法太復雜,他曾對承建方說:“按照標準的建造?!睂嶋H上,在尚無學科規(guī)劃的情況下,也的確無法做到事先對實驗室計劃周詳。
在招生問題上,港科大教授亦有不同看法——1991年港科大開學時,已經(jīng)有100名教師等待著第一批700名新生的到來。按照吳家瑋的說法就是:“一進校園,什么都熟練地進行,好像學校早已存在,這一天只是暑假完畢、又一學期教研工作的開始?!?BR> 2010年7月,港科大教授在明白招生已經(jīng)確定的情況下,決定勉為其難盡力協(xié)助,但同時再次強調(diào)了自己的看法:這種“邊開車、邊鋪軌”式的辦學方法和“嬰兒不足月,先生再慮養(yǎng)”式的倉促上馬,可能會引起一系列后續(xù)問題。
此后,3位教授又多次建議招生叫?;驎壕彙<幢阍阡浫⊥ㄖ呀?jīng)發(fā)出的情況下,他們念及課程體系、實驗室等都沒準備好,依然提出了上、中、下3種策略:上策為取消招生,已錄取的學生可以照常參加高考;中策為延緩至9月份開學;下策為3月開學。
這樁從一開始就不甚愉快的合作,在經(jīng)歷了幾個月的理念拉鋸之后,終于開學前走到了終點。
南科大籌建大事記。 (CFP/圖) “朱校長也非常難,我很同情他”學術團隊遲遲未能組建,也給行政管理團隊帶來了影響。按照朱清時的想法,在這所去行政化的學校里,應該先有學術團隊,然后再確定管理隊伍。
但在至今沒有副校長、諸多行政架構缺失的情況下,朱清時不得不親自處理許多細節(jié)事務,甚至包括敲定每一名員工的工資?!叭澜缛魏我凰髮W,都不會由校長來直接決定每個員工包括各個部門秘書拿多少錢?!崩顣栽f。
“朱校長也非常難,我很同情他?!标悜煺f。
事實正是如此——當幾位教授先后產(chǎn)生去意時,學校頓時陷入幾乎無人可用的狀態(tài)。招生復試時,勵建書等教授本因為理念問題表示不參加,但眼看學校就要“出洋相”,他還是前來相助。
朱清時本人,也深感沒有得力團隊的困擾?!拔以谥锌拼髸r,有一個很大的團隊在運作,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知道自己有責任干什么事,不需要領導催促、指示,我出國一個月也沒有問題,學校照樣運轉得很好?!彼诮邮苣戏街苣┯浾卟稍L時說。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不得不更多地依賴個人人脈。例如,講授國學課程的魏承思,與他同為南懷瑾弟子。更多的資源則來自中科大——請他之前的秘書來從事教務、協(xié)助招聘人才,以及請中科大教授來主管物理實驗室。其實,他的許多具體理念亦脫胎自中科大,比如在高二學生中招生就和少年班模式完全相同,入學后前兩年先上基礎課的經(jīng)驗也來自少年班。
基于在中科大當了10年校長的經(jīng)驗,朱清時認為,自己為南科大選擇的道路是適合中國國情的。中科院院士楊叔子近日也向媒體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按照香港科技大學一模一樣辦大學不可能,因為深圳不是香港。”
但質疑者則認為,大學賴以生存的土壤之間的差別當然存在,但對于如何辦學,是可以用科學理性的分析來探討的,國外的經(jīng)驗、教育規(guī)律是可以借鑒的。以此衡量,南科大辦學中的許多做法已經(jīng)違背了常識。
事實上,對于南科大為中國高教改革探路的目標,幾乎沒有人會反對,但在具體的實現(xiàn)路徑上,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不小分歧,影響到南科大的籌建工作,并有可能會對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下一步走向產(chǎn)生影響。
根據(jù)南方周末記者多方確認,一直對南科大予以了極大信任和放權的深圳市政府亦已了解這場關于辦學路徑的爭論,但尚無正式表態(tài)。深圳市有關部門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關于教改,朱校長在大方向上的理念非常好,他是一個戰(zhàn)略家?!标悜煺f,“建議和緩一些,也希望南科大能真正做到教授治校、民主治校。接下來,可能需要找到一個在戰(zhàn)術上經(jīng)得起考驗的人,以配合朱校長的思想?!?BR> (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