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政策質疑 讓加分裸在陽光下

字號:

高考(微博)之際,不少學生、家長以及學界人士紛紛對高考加分政策提出質疑。連日來,網(wǎng)上出現(xiàn)了“反對高考加分聯(lián)盟”,截至目前已有數(shù)萬人加入(據(jù)6月9日《濟南時報》)。
    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本是為了引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然而,在某些地方,高考加分項目儼然成了某些官員、富人與教師子女的專利。在加分考生的擠兌下,就連高考“*分”狀元也落選大學。如此高考加分政策不僅失去公正要義,教育功能也被異化。對此,有網(wǎng)友調(diào)侃說:“哥加的不是分,是特權?!?BR>    老實說,我并不贊成全盤否定高考加分政策。應該說,“從高分到低分錄取”的高考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以分數(shù)論英雄并非教育的本意。但是高分加分政策執(zhí)行情況太隨意,讓教育公平很受傷??炊嗔烁呖技臃值奶貦嗯c腐敗,高考加分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盡管當前高考招生體制已經(jīng)掣肘了素質教育與不拘一格選才觀。我們也聽到了南方科大學生拒絕高考的教改聲音,但是,“從高分到低分錄取”仍然是公眾普遍認可的公平競爭規(guī)則。這種“一刀切”的招生模式固然容易誤傷一些偏才、怪才,但事實告訴我們:越是“一刀切”的政策,權力尋租的空間越小。如果高考招生自主權過大,高考加分政策太濫,而相關制度建設沒有同步跟進,高考改革制度可能成為某些人權力尋租的工具。
    高考加分政策何去何從,值得探討。我不贊成取消所有加分項目,但是嚴格高考加分制度與程序,很有必要。比如,山東省除保留國家加分政策以外,取消全部省級加分項目,體現(xiàn)了地方的權力避嫌意識。從根本上講,“正義以看得見的方式體現(xiàn)”,不管高考加分政策如何調(diào)整,都要把加分程序信息放到陽光下暴曬,讓權力魔力失效。(葉祝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