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內審員基礎知識培訓教程(13)

字號:

根據ISO/TC176/SC2/WG15的文件編譯)
    在ISO9000族標準2000年版的制訂過程中,引入了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并將其作為標準制訂的基礎。ISO和IAF的聯(lián)合工作組就ISO9000標準向2000年版的過渡,對認證注冊/機構的審核員以及其他與認證/注冊工作相關的人員提出了掌握和理解新知識的要求,其中包括對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理解。在此將ISO/TC176/SC2關于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一些文件編譯成文,以供廣大審核員以及與認證/注冊工作相關人員參考。
    一.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產生的背景
    隨著全球競爭的不斷加劇,質量管理越來越成為所有組織管理工作的重點。一個組織應具有怎樣的組織文化,以保證向顧客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呢?
    ISO/TC176/SC2/WG15結合ISO9000標準2000年版制訂工作的需要,通過廣泛的顧客調查制訂成了質量管理八項原則。
    質量管理八項原則最初以ISO/TC176/SC2/WG/N125號文件《質量管理原則及其應用指南》發(fā)布,在ISO/TC176召開的特拉維夫會議前以絕對多數的贊同票得到通過。為了能對質量管理原則的定義取得高度的一致,又編制了僅包含質量管理八項原則的的新文件ISO/TC176/SC2/WG15/N130《質量管理原則》。在1997年9月27日至29日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36個投票國以32票贊同4票反對通過了該文件,并由ISO/TC176/SC2/N376號文件予以發(fā)布。
    二.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及其應用指南
    (一)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于顧客。因此,組織應當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就是一切要以顧客為中心,沒有了顧客,產品銷售不出去,市場自然也就沒有了。所以,無論什么樣的組織,都要滿足顧客的需求,顧客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要滿足顧客需求,首先就要了解顧客的需求,這里說的需求,包含顧客明示的和隱含的需求,明示的需求就是顧客明確提出來的對產品或服務的要求,隱含的需求或者說是顧客的期望,是指顧客沒有明示但是必須要遵守的,比如說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還有產品相關的標準的要求。另外,作為一個組織,還應該了解顧客和市場的反饋信息,并把它轉化為質量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來實觀這些要求。想顧客所想,這樣才能做到超越顧客期望。這個指導思想不僅領導要明確,還要在全體職工中貫徹。
     結合理解詞語:顧客至上顧客就是上帝 顧客永遠是對的
    (二)領導作用
    確立組織統(tǒng)一的宗旨和方向。他們應當創(chuàng)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huán)境。
    作為組織的,必須將本組織的宗旨、方向和內部環(huán)境統(tǒng)一起來,積極的營造一種競爭的機制,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所有員工都能夠在融洽的氣氛中工作。應該確立組織的統(tǒng)一的宗旨和方向,就是所謂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并能夠號召全體員工為組織的統(tǒng)一宗旨和方向努力。
    領導的作用,即管理者應該具有決策和領導一個組織的關鍵作用。確保關注顧客要求,確保建立和實施一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提供相應的資源,并隨時將組織運行的結果與目標比較,根據情況決定實現質量方針,目標的措施,決定持續(xù)改進的措施。在領導作風上還要做到透明、務實和以身作則。
     可結合理解的詞語:領頭羊 領頭雁 火車跑的快,還靠車頭帶
    (三)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都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夠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收益。
    全體職工是每個組織的基礎。組織的質量管理不僅需要管理者的正確領導,還有賴于全員的參與。所以要對職工進行質量意識、職業(yè)道德、以顧客為中心的意識和敬業(yè)精神的教育,還要激發(fā)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沒有員工的合作和積極參與,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績的。
    可結合理解的詞語:抗戰(zhàn)時候的全民抗戰(zhàn) 解放戰(zhàn)爭中的人民戰(zhàn)爭 各種集體活動
    (四)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的得到期望的結果。
    首先介紹一下“過程”這個詞,在標準中的定義是,一組將輸入轉化為輸出的相互關聯(lián)或相互作用的活動。一個過程的輸入通常是其他過程的輸出,過程應該是增值的,組織為了增值通常對過程進行策劃并使其在受控條件下運行。
    這里的增值不僅是指有形的增值,還應該由無形的增值,比如我們的制造過程,就是將一些原材料經過加工形成了產品,可以想象一下,產品的價格會比原材料的總和要高,這就是增值。這是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組織在運轉的過程中,有很多活動,都應該作為過程來管理。
    將相關的資源和活動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過程方法的原則不僅適用于某些簡單的過程,也適用于由許多過程構成的過程網絡。在應用于質量管理體系時,2000版ISO9000族標準建立了一個過程模式。此模式把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作為體系的4大主要過程,描述其相互關系、并以顧客要求為輸入,提供給顧客的產品為輸出,通過信息反饋來測定的顧客滿意度,評價質量管理體系的業(yè)績。
    (五)管理的系統(tǒng)方法
    將相互關聯(lián)的過程作為系統(tǒng)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組織的過程不是孤立的,是有聯(lián)系的,因此,正確的識別各個過程,以及各個過程之間的關系和借口,并采取適合的方法來管理。
    針對設定的目標,識別、理解并管理一個由相互關連的過程所組成的體系,有助于提高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這種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體系,也可用于現有體系的改進。此方法的實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對過程能力及產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為持續(xù)改進打好基礎;三是使顧客滿意,最終使組織獲得成功。
    (六)持續(xù)改進
    持續(xù)改進總體業(yè)績應當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目標。
    在過程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持續(xù)改進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的目標。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改進指產品質量、過程及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續(xù)改進包括:了解現狀;建立目標;尋找、評價和實施解決辦法;測量、驗證和分析結果,把更改納入文件等活動。最終形成一個PDCA循環(huán),并使這個環(huán)不斷的運行,使得組織能夠持續(xù)改進。
     可結合理解的詞語:沒有只有更好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新年新氣象
    (七)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的基礎上。
    組織應該搜集運行過程中的各種數據,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從數據中尋找組織的改進點,或者相關的信息,以便于組織作出正確的決策,減少錯誤的發(fā)生。防止決策失誤
    對數據和信息的邏輯分析或直覺判斷是有效決策的基礎。在對信息和資料做科學分析時,統(tǒng)計技術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統(tǒng)計技術可用來測量、分析和說明產品和過程的變異性,統(tǒng)計技術可以為持續(xù)改進的決策提供依據。
     可結合理解的詞語:實事求事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八)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
    剛才提到的組織的供應鏈適用于各種組織,對于不同的組織,他在不同的供應鏈中的地位也是不同的,有可能是一個供應鏈中供方,同時是另外一個供應鏈中的顧客,所以,互利的供方關系其實是一個讓供應鏈中各方同時得到改進的機會,共同進步。
    通過互利的關系,增強組織及其供方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供方提供的產品將對組織向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產生重要影響,因此處理好與供方的關系,影響到組織能否持續(xù)穩(wěn)定地提供顧客滿意的產品。對供方不能只講控制不講合作互利,特別對關鍵供方,更要建立互利關系,這對組織和供方都有利。
    可結合理解點:中國外交方針中的-互惠互利 平等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