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名稱:個案社會工作
課程代碼:00282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個案社會工作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本課程以社會工作專業(yè)價值觀為指導,研究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傳授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術,系統(tǒng)介紹個案社會工作的治療模式,在介紹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和現(xiàn)狀、總結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和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及運作模式。
本課程的實踐性非常突出,作為社會工作的專業(yè)工作方法之一,個案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yè)人才必須具備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個案社會工作者只有運用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才能對個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調整和環(huán)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以實現(xiàn)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專業(yè)價值。
二、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學基礎及其實施的理論依據(jù),了解個案社會工作在西方和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經(jīng)驗,熟悉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術,掌握各種具體治療模式的理論淵源、實施技巧與評價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未來開展專業(yè)化的實務打下良好基礎,并能把個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上進行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覺性與能動性。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密切聯(lián)系我國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應用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在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全面、正確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價值,提升專業(yè)修養(yǎng)和助人能力。
三、與本專業(yè)其他課程的關系
本課程涉及社會工作與管理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和技術,應以本專業(yè)的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為先期課程,并以本課程所講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充實團體社會工作、社區(qū)社會工作及社會工作實務等后續(xù)課程的教學內容。
第二部分 考核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發(fā)展簡史,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和功能,要求對個案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和功能(重點)
識記: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
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主體、對象、手段和方法、目標諸要素,個案社會工作的本質特征,個案社會工作的助人功能,個案社會工作在社會穩(wěn)定中的作用。
(二)個案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次重點)
理解:家庭個案社會工作,兒童個案社會工作,學校教育個案社會工作,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的個案社會工作,社會福利個案社會工作,矯治個案社會工作。
(三)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一般)
識記:個案社會工作的三個發(fā)展階段,世界上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C.O.S.)及其開展的工作,瑪麗·里士滿的《社會診斷》與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體系,精神分析個案社會工作的發(fā)展,功能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發(fā)展,20世紀40年代后個案社會工作的多元發(fā)展。
理解:查默斯“程序指引”救濟理論對個案社會工作的貢獻,個案社會工作理論中的精神分析學派、功能學派和社會心理治療學派的主要觀點。
第二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社會工作哲學與社會工作的關系、價值在社會工作領域中的意義和社會工作倫理的目的和意義,掌握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西方社會工作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及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正確認識西方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矛盾與爭論、社會工作倫理中存在的道德困境等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社會工作哲學與社會工作的關系,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西方社會工作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及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重點)
識記:國際社會工作協(xié)會對社會工作實施要素的界定,新教倫理,人道主義,實證主義,烏托邦思想,社會福利,高登、比斯臺克、泰徹、普姆弗莉、列維等人對西方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經(jīng)典表述,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
理解:社會工作的助人方法與哲學的關系,新教倫理、人道主義、實證主義、烏托邦思想及社會福利觀念對社會工作的影響,西方社會工作傳統(tǒng)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二)價值在社會工作領域中的意義,社會工作倫理的目的和意義(次重點)
識記:價值在哲學領域中的含義,社會工作倫理的目的,
理解:價值對于社會工作的意義,社會工作倫理與價值的區(qū)別,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意義。
(三)西方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矛盾與爭論,社會工作倫理中存在的道德困境(一般)
識記:雷默關于社會工作倫理困境中突出問題的揭示。
理解:社會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對立,個案社會工作不同學派之間的價值爭論,社會、機構和社會工作者三者在價值觀上的矛盾,社會工作價值在從理論向實踐轉化過程中的矛盾,雷默提出的解決社會工作倫理困境的指導原則。
第三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功能,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深刻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背景、理論框架和實施特點。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理論(重點)
識記:心理分析學、社會系統(tǒng)理論、溝通理論、行為主義理論、認知理論、人文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背景、理論框架及實施特點。
理解:心理分析學、社會系統(tǒng)理論、溝通理論、行為主義理論、認知理論、人文主義理論等對個案社會工作的指導作用,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理論體系。
應用: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實施特點。
(二)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地位(次重點)
識記:理論與經(jīng)驗的關系。
理解: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功能。
(三)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一般)
識記:大衛(wèi)·豪對社會工作理論的分類,皮拉利斯等人提出的理論結構模型。
理解:社會工作理論的邏輯結構,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
第四章 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個案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fā)展狀況,特別是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中國化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正確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影響、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方法及其特點、中國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的作用,深入領會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實施領域、實施體系與當務之急。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個案社會工作以及運作模式(重點)
識記: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領域、實施體系和當務之急。
理解: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
(二)個案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fā)展(次重點)
識記:建國后個案社會工作的發(fā)展。
理解: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中國社會接受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的社會基礎,中國社會現(xiàn)實與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的差異。
(三)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一般)
識記: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方法及其特點。
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的作用。
第五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案主的特征、關系建立階段的工作內容、轉介與轉案的條件和步驟,掌握資料收集的原則、內容與方法,領會診斷的視角與診斷性陳述涉及的具體內容,掌握目標制定的原則和步驟、計劃制定的作用與內容,明確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提供與治療中的角色、目標及其注意事項,準確把握結案的條件、任務和注意事項,了解評估的方式和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資料收集與診斷,目標與計劃制定,服務提供與治療(重點)
識記:資料收集必須遵守的原則,常見的資料收集內容:涉及案主系統(tǒng)、家庭系統(tǒng)、小群體系統(tǒng)、組織系統(tǒng)及社區(qū)系統(tǒng)等,非直接式會談和直接性的會談,非參與觀察、參與觀察和領導推動觀察,診斷的視角。
理解:資料收集的方式、方法,診斷性陳述涉及的具體內容,目標制定的原則和步驟,計劃制定的作用與內容,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提供與治療中擔任的角色及其目標。
應用: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提供與治療中的注意事項。
(二)結案與評估(次重點)
識記:結案的條件與一般性任務,評估的方式和內容。
理解:結案時案主的典型反應,持續(xù)性評估。
應用:結案時的注意事項。
(三)關系建立(一般)
識記:案主的特征,關系建立階段的工作內容:了解案主的心理狀況、做好會談的準備、確立會談的目標、熟知會談的內容、掌握建立關系的技術、總結與判斷。
理解:轉介的條件和基本原則。
應用:轉案的常見原因與步驟。
第六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與專業(yè)關系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yè)關系及專業(yè)關系的基本要素,明確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了解案主的常見心理需求與行為反應,學會正確應對案主的現(xiàn)實性和非現(xiàn)實性的態(tài)度與行為反應,并能掌握自我反省的方法以有效防范反情感轉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yè)關系,專業(yè)關系的基本要素(重點)
識記: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專業(yè)關系的定義,專業(yè)關系基本要素中的目的、關心他人、與責任、接納與期望、同感、真誠和一致、權威和權力。
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專業(yè)關系的特性,專業(yè)關系基本要素中目的的特征,關心他人的表現(xiàn),社會工作者和案主分別應該承擔的責任,接納的基本要素,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相互的期望,同感的正確感受與表達,如何保持真誠和一致,運用權威和權力過程中的常見錯誤,影響專業(yè)關系的情感、態(tài)度和固有的行為模式等非理性因素。
(二)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次重點)
識記: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應用: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
(三)常見心理需求與行為反應(一般)
識記:案主的常見心理需求,刻板印象,情感轉移,反情感轉移。
理解:案主對社會工作者的現(xiàn)實性態(tài)度與行為反應,案主的非現(xiàn)實性反應——情感轉移,社會工作者的非現(xiàn)實性反應——反情感轉移。
應用:社會工作者如何正確處理案主的情感轉移,社會工作者如何進行自我反省以有效防范反情感轉移。
第七章 個案社會工作基本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技術,掌握溝通的定義、基本要素、分類、原則和技術,領會會談的定義、分類、主要特征、基本原則、過程安排和會談技術,正確認識社會工作會談與閑談的異同,理解記錄的作用、主要形式、方法和原則,學會正確處理會談中的常見情況,熟悉第家庭訪視中的注意事項。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溝通與會談(重點)
識記:溝通的定義及其基本要素,溝通的方式,會談的定義,會談的分類,會談的準備,非語言的身體表達、非語言的心理表達及語言的表達,開放式問題與誘導性問題。
理解:人際溝通應有的態(tài)度,人際溝通的技術,人際溝通中常見的困難,社會工作會談于閑談的異同,會談的基本原則,會談中的表達技術、詢問技術、同感表達技術、安慰技術、消除矛盾心態(tài)及沉默引導等技術,社會工作者對同感表達的層次。
應用:社會工作者真正做到同感表達可以采取的步驟,消除案主矛盾心態(tài)的方法,常見的沉默引導技術,會談中常見情況的處理方法。
(二)訪視(次重點)
識記:訪視的定義。
理解:個案工作的訪視一般應遵循的原則。
應用:社會工作者在第家庭訪視中的注意事項。
(三)記錄(一般)
識記:記錄的主要形式。
理解:記錄的作用,記錄的方法和原則。
第八章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歷史發(fā)展和理論來源,掌握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基本假設和原則,熟悉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實施程序和治療技術與方法,能夠對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進行簡要評述。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基本假設和原則,實施程序,治療方法和技術(重點)
識記:心理社會模式的基本原則,心理社會模式的四個階段:開始接觸、心理社會研究、診斷、治療,心理社會診斷的概念、目的、主要內容和三種主要形式,病原診斷,分類診斷,直接治療,間接治療,非反映動力溝通技術:支持、間接影響、探討、描述和宣泄,直接影響:強調、提議、忠告、堅持、實際干預,常見的負面情緒,反映溝通動力技術與反映討論。
理解:心理社會模式的基本假設,開始接觸階段的工作重點,心理社會研究的工作重點,心理社會診斷中常見的一些心理防御機制,心理社會模式治療的目標,反映討論的三種類型:人在情境中反映討論、心理模式動力反映討論和人格發(fā)展反映討論,運用環(huán)境改善術進行溝通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方式,個案社會工作者在環(huán)境中扮演的多重角色。
(二)理論來源,模式評述(次重點)
識記:意識、前意識與無意識,本我、自我與他我,焦慮,“人在情境中”理論,社會角色理論,溝通理論。
理解: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內容,“人在情境中”理論所揭示的案主所受困擾的來源,社會角色理論的主要內容,溝通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里士滿及其《社會診斷》,1930年漢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會”概念,1937年漢密爾頓首次系統(tǒng)闡明心理社會治療學派的有關理論,霍麗斯的《個案工作心理社會治療法》成為心理社會治療學派的代表作。
第九章 危機調試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危機調試模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理解危機調試模式的定義及危機調試的目標、原則,明確危機的類別及其發(fā)展階段,掌握危機調試的工作步驟和方法,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正確了解案主的主要問題,迅速做出危險性判斷,并能在穩(wěn)定案主情緒的基礎上,協(xié)助案主解決當前的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步驟與方法(重點)
識記:危機調試模式的主要步驟,協(xié)助案主解決當前問題的過程。
理解:了解問題應采用開放式問題,集中了解案主近的生活狀況,導致案主危機或困難的原因及案主本人對危機原因解釋的差異,制定詳細的計劃必須堅持的原則。
應用:做出危險性判斷的信息依據(jù),穩(wěn)定案主情緒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如何協(xié)助案主尋找解決危機的辦法。
(二)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危機,危機調試,戈蘭關于危機調試模式的主要觀點,危機調試的初級目標與終極目標,危機的類別:成長危機與情境危機。
理解:危機調試的原則,危機的發(fā)展階段:危機發(fā)生、應對、危機解決、恢復期。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林德曼,卡布藍,危機調試概念。
理解:危機調試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第十章 行為治療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三大理論來源,掌握行為治療的基本概念與假設、基本方法與技術,能夠運用相關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對行為治療模式進行正確評價與反思。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基本概念與假設,基本技術與方法(重點)
識記:行為的概念,行為反應的整個過程,行為治療學派的基本假設,操作性行為與反應性行為,行為治療模式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收集基礎資料的基本方法:觀察和記錄,觀察的方法,記錄的主要內容,設計評估方案的種類:A-B設計、A-B-A-B設計、多種基礎設計,操作性技術:正增強法、負增強法、差別增強法、消除法、反應塑性法、懲罰法、分解法,反應性技術:反制約、系統(tǒng)減敏法、嫌惡療法、泛暴療法,綜合性技術:自我引導與管理、示范法、果敢訓練、松弛訓練法、多模式治療法,示范的類型,松弛訓練法的種類,增強物的種類,強化程序:固定比率程序、變動比率程序、固定時距程序、變動時距程序及高速率行為辨別強化程序。
理解:斯金納與班杜拉對人性看法的異同,設計評估方案的意義,操作性技術、反應性技術及綜合性技術,自我管理與引導的策略,示范法的結果。
應用:操作性技術的應用,反應性技術的應用,綜合性技術的應用,增強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強化程序的應用。
(二)理論來源,模式評述(次重點)
識記:行為主義學派,巴甫洛夫古典制約反應理論的內涵,斯金納操作行為理論的內涵,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內涵,行為治療模式的優(yōu)缺點。
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三大理論來源,行為治療模式的評價。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沃爾普互相抑制原則的含義,行為治療模式主要的共同特征,行為治療模式的三大主流:古典性條件學習、操作性學習和認知性學習。
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第十一章 人本治療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本治療模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領會羅杰斯的人性觀、自我實現(xiàn)、自我概念及其與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對應關系等基本概念和理論假設,掌握人本治療模式的治療目標、治療技術與方法,并能正確評價該模式對個案社會工作領域的貢獻及其不足。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治療技術與方法(重點)
識記:自我實現(xiàn)的概念,自我概念,人本主義治療模式的治療目標、治療方法與技術,真誠,同感。
理解:羅杰斯的人性觀,“自我實現(xiàn)”的人的主要特征,自我概念與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對應關系。
應用:人本主義治療模式中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者角色,如何形成良好的工作關系,如何做到無條件的正面關懷,如何正確表達同感,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個人態(tài)度。
(二)模式評述(次重點)
識記:人本主義治療模式對個案社會工作領域的貢獻,對人本治療模式的批評。
理解:人本主義治療模式的評價。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卡爾·羅杰斯,人本治療模式的四個發(fā)展階段,《輔導與心理治療》,《案主中心治療法》,《一個人》。
理解:非指導治療、案主中心治療法與人本治療模式。
第十二章 現(xiàn)實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歷程,領會現(xiàn)實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掌握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過程,并能夠對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及其成效進行準確分析評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過程,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重點)
識記:現(xiàn)實治療法的八個步驟,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
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協(xié)助案主制定行動計劃是現(xiàn)實療法的核心,是現(xiàn)實治療法的基石。
應用:社會工作者如何與案主建立良好的關系,社會工作者通常向案主詢問的問題主要包括哪些,社會工作者制定行動計劃時的注意事項。
(二)現(xiàn)實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自我認同,3R原則:正當(Right)、責任(Responsibility)和現(xiàn)實(Reality),格拉瑟關于人有五種獨立的基本的需求的觀點,成功的認同與失敗的認同及其人格特征,控制理論。
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人性觀,格拉瑟關于現(xiàn)實療法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的觀點。
應用:人的大腦是如何控制人的行為的,人的不負責任的行為是怎樣產(chǎn)生的。
(三)現(xiàn)實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威廉·格拉瑟,《現(xiàn)實治療法》,現(xiàn)實治療法的發(fā)展歷程。
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應用領域。
第十三章 理性情緒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艾利斯與理性情緒治療法的起源,深刻領會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特別是艾利斯的ABC性格理論及其對人常有的11種非理性信念的解釋,掌握理性情緒治療法的治療目標、工作步驟及具體治療技術,能夠從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方面分析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特點,并明確從事理性情緒治療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治療方法與技術,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特點(重點)
識記:理性情緒治療法的治療目標,理性情緒治療法的工作步驟,理性情緒治療法的具體治療技術及其特點,理性情緒治療法對情緒的分類。
理解: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短期目標與終目標,從事理性情緒治療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理性情緒治療法在理論體系方面的特點,理性情緒治療法在治療方法方面的特點,理性情緒治療法實施技術的獨特性。
應用:理性治療方式的技巧,情緒治療方式的具體做法,行為治療方式的具體做法,哪些人不太適合應用理性情緒治療法。
(二)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艾利斯關于人及人生的幾個原則性認識,艾利斯的人性觀,ABC性格理論,艾利斯提出的人常有的11種非理性信念。
理解:ABC性格理論,非理性信念與理性信念,艾利斯對人常有的11種非理性信念的解釋。
應用:非理性信念對情緒的影響舉例。
(三)理性情緒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艾利斯。
理解:理性情緒治療法與現(xiàn)實治療法、心理分析學派、行為修正學派的區(qū)別,理性情緒治療法的大特點。
第十四章 結構家庭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明紐泰與結構家庭治療法的起源,理解結構家庭治療法的理論基礎,掌握家庭系統(tǒng)、家庭結構、家庭結構病態(tài)和家庭生命周期等基本概念,能夠熟練運用相關技巧進入家庭、進行評估和制定介入策略。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方法與技巧(重點)
識記:結構家庭治療法的過程包括進入、評估及介入三個方面,評估的目的、項目、內容及過程,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系統(tǒng)的彈性,家庭系統(tǒng)的回饋,家庭生活環(huán)境,介入的策略。
理解:社會工作者進入家庭時通常的三種立場,改變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的結構,改變家庭錯誤的世界觀。
應用:社會工作者進入家庭時通常采取的技巧,導致強烈感覺的技巧,改善家庭結構的方法,改變家庭錯誤世界觀的方法,似非而是的技巧。
(二)理論基礎,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結構家庭治療法的概念,家庭系統(tǒng),家庭結構,次系統(tǒng),邊界,權力架構,糾纏與疏離,聯(lián)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的六個歷程。
理解:結構家庭治療法的特色,結構家庭治療法中家庭系統(tǒng)的基本思想,家庭結構及其特點,家庭結構的病態(tài)表現(xiàn),家庭生命周期。
(三)結構家庭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明紐泰,“缺乏組織”的家庭。
理解:結構家庭治療法的目的。
第十五章 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的理論淵源,理解薩提亞在對人、對困難、對家庭、對社會工作者等方面的理論價值取向,明確薩提亞治療模式中工作者要了解和關心的問題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的自尊、家庭溝通模式和家庭規(guī)則,熟悉薩提亞家庭治療法的過程包括接觸期、轉變期和鞏固期等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特定的工作目標和方法,掌握治療的重要介入手段家庭重塑、溝通游戲和自我環(huán)中的工作技巧,能夠對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在理論與實施方法上的特點進行正確分析。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治療的過程與方法,治療的介入手段,理論與實施方法的特點(重點)
識記:薩提亞家庭治療法的過程:接觸期、轉變期和鞏固期,接觸期的工作目標與工作方法,轉變期的工作方法,鞏固期的工作目標與工作方法,治療的介入手段:家庭重塑、溝通游戲和自我環(huán),家庭重塑分為預備與實際進行兩個階段,家庭圖、家庭年表及影響輪,薩提亞家庭治療法在理論與實施方法上的六大特點。
理解:轉變的過程:覺醒、接受、經(jīng)驗,結束治療的判斷條件,家庭重塑是薩提亞所建立的治療工具中全面、完整的一種接入手段,薩提亞家庭治療法在理論與實施方法上的特點。
應用:賦予舊經(jīng)驗以新的解釋的技巧,促使案主對舊經(jīng)驗的重新認識運用到對當前行為的理解中的技巧。
(二)理論價值取向,評估與診斷(次重點)
識記:薩提亞樂觀人性觀的表現(xiàn),薩提亞關于困難的健康處理方式與病態(tài)處理方式的特征,薩提亞關于家庭處理成員間矛盾和差異的開放式處理方式、封閉式處理方式的表現(xiàn),薩提亞治療模式中工作者要了解和關心的問題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的自尊、家庭溝通模式和家庭規(guī)則,人的自我價值感的四個組成部分 及自尊感低的人常常具有的特征,溝通必然涉及自我、他人和情境三個層面,表里不一致的溝通形式的四種表現(xiàn),薩提亞認為有害的四種家庭規(guī)則,薩提亞關于人對事物反應過程的表述。
理解:薩提亞對人的基本認識,薩提亞對困難的基本認識,薩提亞對家庭的基本認識,薩提亞對人工作者角色的認識:解釋者、示范者和引導者,一個人的自尊感的建立與其父母的自尊感的高低及父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有關,薩提亞認為人的不適當行為主要在于對事物的反應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的表現(xiàn)。
應用:工作者對人的自尊感進行評估時的注意事項。
(三)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的發(fā)展歷程,薩提亞,《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智慧盒”。
理解:家庭聯(lián)合治療法的目標。
第十六章 任務中心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任務中心模式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特殊性,理解任務中心模式的人性觀、問題選擇的范圍及任務等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掌握任務中心模式適合處理的問題的類型、確定核心問題的步驟、合約的內容、制定工作任務的方法、任務實施過程中工作者和案主必須注重開展的工作、溝通的技巧及結束階段的工作。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方法與技術(重點)
識記:雷伊德關于任務中心模式適合處理的問題類型的劃分,確定核心問題的步驟,合約的內容,制定工作任務的方法,分任務與多重任務,開放式任務與封閉式任務,任務實施過程中工作者和案主必須注重開展的工作,溝通的五種形式:探究、建構、認知增強、鼓勵以及方向引導,結束階段的工作。
理解:任務的本質與特性,任務中心模式中溝通的特點:有系統(tǒng)、有反映。
應用:社會工作者在確定任務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二)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次重點)
識記:任務中心模式的人性觀,任務中心模式問題選擇的范圍。
理解:任務是個案工作的核心,而問題則是個案工作所針對的目標。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雷伊德,艾潑斯坦,《任務中心個案工作》,任務中心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理解:任務中心模式的特殊性。
第十七章 個案管理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個案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領會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與特點,掌握個案管理模式實施中的建立關系、評定、計劃、取得資源、整合和結束關系等六個階段及其實施方法和技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管理模式的過程與實施方法(重點)
識記:個案管理模式的六個階段:建立關系、評定、計劃、取得資源、整合和結束關系,案主的內在資源與外在資源,正式資源與非正式資源,制定計劃的基本步驟,建立優(yōu)先順序的原則,獲取外在資源的三種方法,獲取內在資源的五個步驟,協(xié)調及其基本任務。
理解:建立關系過程中通常存在的兩種妨礙關系建立的因素,通常案主不能有效使用資源的原因,案主內在障礙的四種類型,結束階段評估的重要性,案主滿足需求能力增強的預兆,案主獨立自主能力增強的預兆,案主有效運用助人網(wǎng)絡的預兆,個案管理模式的優(yōu)勢及其應用范圍。
應用:建立關系的方法,評定資源的方法,連結、協(xié)商、倡導的具體方法與技巧,澄清內在資源的具體方法,協(xié)調常用的方法,結束關系的方法。
(二)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與特點(次重點)
識記:個案管理者的工作任務與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重點。
理解:個案管理模式所采取的工作策略與技巧。
(三)理論基礎(一般)
識記:朱利奧斯·巴柳,約翰·閔克,《社會工作個案管理》,個案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
理解:個案管理模式對個案社會工作者的要求。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層次表述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理解”、“應用”三個能力層次規(guī)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為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理解: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lián)系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高層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個案社會工作》,翟進、張曙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2、參考教材:《個案社會工作》,陳志霞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在開始閱讀指定教材某一章 之前,先翻閱大綱中有關這一章 的考核知識點及對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和考核目標,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2、閱讀教材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對基本理論必須徹底弄清,對基本方法必須牢固掌握。
3、在自學過程中,既要思考問題,也要做好閱讀筆記,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這可從中加深對問題的認知、理解和記憶,以利于突出重點,并涵蓋整個內容,可以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4、完成書后作業(yè)和適當?shù)妮o導練習是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做練習之前,應認真閱讀教材,按考核目標所要求的不同層次,掌握教材內容,在練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回顧與發(fā)揮,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題時應注意培養(yǎng)邏輯性,針對問題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層次(步驟)分明的論述或推導,明確各層次(步驟)間的邏輯關系。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提出的總要求和各章 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能力層次,并深刻理解對各知識點的考核目標。
3、輔導時,應以考試大綱為依據(jù),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大綱脫節(jié)。
4、輔導時,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宜提倡“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爭取幫助,依靠自己學通”的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對考生提出的問題,不要有問即答,要積極啟發(fā)引導。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解決問題。
7、要使考生了解試題的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會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8、助學學時:本課程共4學分,建議總課時72學時,其中助學課時分配如下:
章 次
內 容
學 時
第一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4
第二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4
第三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5
第四章 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 5
第五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 5
第六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與專業(yè)關系 6
第七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技術 5
第八章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5
第九章 危機調試模式 4
第十章 行為治療模式 4
第十一章 人本治療模式 4
第十二章 現(xiàn)實治療法 4
第十三章 理性情緒治療法 5
第十四章 結構家庭治療法 4
第十五章 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 4
第十六章 任務中心模式 2
第十七章 個案管理模式 2
合 計 72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guī)定
(包括能力層次比例、難易度比例、內容程度比例、題型、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等)
1、本大綱各章 所提到的內容和考核目標都是考試內容。試題覆蓋到章 ,適當突出重點。
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比例大致是:“識記”為20%:“理解”為30%:“應用”為50%。
3、試題難易程度應合理:易、較易、較難、難的比例為2:3:3:2.
4、每份試卷中,各類考核點所占比例約為:重點占65%;次重點占25%;一般占10%。
5、試題類型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
6、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采用百分制評分,60分合格。
六、題型示例(樣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前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人本治療模式的創(chuàng)始人是(?。?BR> A.羅杰斯B.格拉瑟C.艾利斯D.明紐泰
2、個案社會工作發(fā)展的訪視早出現(xiàn)在(?。?BR> A.家庭B.學校C.單位D.社區(qū)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前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中的非反映溝通動力技術包括(?。?BR> A.支持B.直接影響C.探討
D.描述E.宣泄
2、常見的不良家庭結構主要表現(xiàn)在(?。?BR> A.糾纏B.疏離C.聯(lián)合對抗
D.三角纏E.倒三角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1、情感轉移
2、自我實現(xiàn)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回答要點,并簡明扼要作解釋。
1、簡述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
2、社會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關心他人?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1、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是什么?試論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地位及其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
2、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有哪些?試論能夠與案主建立良好關系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條件。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某病人開始住院時,需要護士喂食。身體好轉后,仍不肯自己吃飯,堅持要護士喂食。請問如果采用行為治療法,護士可以采取怎樣的方式讓病人自己吃飯?試對這種方式的性質和功能進行簡要分析。
課程代碼:00282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
個案社會工作課程是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本課程以社會工作專業(yè)價值觀為指導,研究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傳授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術,系統(tǒng)介紹個案社會工作的治療模式,在介紹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和現(xiàn)狀、總結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和發(fā)展歷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及運作模式。
本課程的實踐性非常突出,作為社會工作的專業(yè)工作方法之一,個案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yè)人才必須具備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個案社會工作者只有運用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yè)知識和技巧,才能對個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調整和環(huán)境改善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以實現(xiàn)助人自助的社會工作專業(yè)價值。
二、課程目標與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哲學基礎及其實施的理論依據(jù),了解個案社會工作在西方和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經(jīng)驗,熟悉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技術,掌握各種具體治療模式的理論淵源、實施技巧與評價方法,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未來開展專業(yè)化的實務打下良好基礎,并能把個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上升到理論層面上進行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覺性與能動性。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密切聯(lián)系我國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實際情況,應用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在學習和實踐中進一步全面、正確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價值,提升專業(yè)修養(yǎng)和助人能力。
三、與本專業(yè)其他課程的關系
本課程涉及社會工作與管理的重要工作原理、方法和技術,應以本專業(yè)的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為先期課程,并以本課程所講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充實團體社會工作、社區(qū)社會工作及社會工作實務等后續(xù)課程的教學內容。
第二部分 考核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發(fā)展簡史,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和功能,要求對個案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和功能(重點)
識記:個案社會工作的定義,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
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主體、對象、手段和方法、目標諸要素,個案社會工作的本質特征,個案社會工作的助人功能,個案社會工作在社會穩(wěn)定中的作用。
(二)個案社會工作的服務領域(次重點)
理解:家庭個案社會工作,兒童個案社會工作,學校教育個案社會工作,醫(yī)療衛(wèi)生方面的個案社會工作,社會福利個案社會工作,矯治個案社會工作。
(三)個案社會工作的歷史(一般)
識記:個案社會工作的三個發(fā)展階段,世界上第一個慈善組織會社(C.O.S.)及其開展的工作,瑪麗·里士滿的《社會診斷》與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體系,精神分析個案社會工作的發(fā)展,功能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發(fā)展,20世紀40年代后個案社會工作的多元發(fā)展。
理解:查默斯“程序指引”救濟理論對個案社會工作的貢獻,個案社會工作理論中的精神分析學派、功能學派和社會心理治療學派的主要觀點。
第二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理解社會工作哲學與社會工作的關系、價值在社會工作領域中的意義和社會工作倫理的目的和意義,掌握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西方社會工作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及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正確認識西方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矛盾與爭論、社會工作倫理中存在的道德困境等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社會工作哲學與社會工作的關系,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西方社會工作傳統(tǒng)的價值體系及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重點)
識記:國際社會工作協(xié)會對社會工作實施要素的界定,新教倫理,人道主義,實證主義,烏托邦思想,社會福利,高登、比斯臺克、泰徹、普姆弗莉、列維等人對西方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經(jīng)典表述,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
理解:社會工作的助人方法與哲學的關系,新教倫理、人道主義、實證主義、烏托邦思想及社會福利觀念對社會工作的影響,西方社會工作傳統(tǒng)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二)價值在社會工作領域中的意義,社會工作倫理的目的和意義(次重點)
識記:價值在哲學領域中的含義,社會工作倫理的目的,
理解:價值對于社會工作的意義,社會工作倫理與價值的區(qū)別,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的意義。
(三)西方社會工作價值體系的矛盾與爭論,社會工作倫理中存在的道德困境(一般)
識記:雷默關于社會工作倫理困境中突出問題的揭示。
理解:社會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工作價值觀的對立,個案社會工作不同學派之間的價值爭論,社會、機構和社會工作者三者在價值觀上的矛盾,社會工作價值在從理論向實踐轉化過程中的矛盾,雷默提出的解決社會工作倫理困境的指導原則。
第三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正確認識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功能,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深刻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背景、理論框架和實施特點。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理論(重點)
識記:心理分析學、社會系統(tǒng)理論、溝通理論、行為主義理論、認知理論、人文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背景、理論框架及實施特點。
理解:心理分析學、社會系統(tǒng)理論、溝通理論、行為主義理論、認知理論、人文主義理論等對個案社會工作的指導作用,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理論體系。
應用:心理與社會學派、功能學派、問題解決學派和行為修正學派個案社會工作理論的實施特點。
(二)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地位(次重點)
識記:理論與經(jīng)驗的關系。
理解:理論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功能。
(三)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一般)
識記:大衛(wèi)·豪對社會工作理論的分類,皮拉利斯等人提出的理論結構模型。
理解:社會工作理論的邏輯結構,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
第四章 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個案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fā)展狀況,特別是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中國化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正確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影響、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方法及其特點、中國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的作用,深入領會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實施領域、實施體系與當務之急。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個案社會工作以及運作模式(重點)
識記: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施領域、實施體系和當務之急。
理解: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價值體系。
(二)個案社會工作在中國的發(fā)展(次重點)
識記:建國后個案社會工作的發(fā)展。
理解: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中國社會接受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的社會基礎,中國社會現(xiàn)實與西方個案社會工作理論與方法的差異。
(三)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一般)
識記: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傳統(tǒng)方法及其特點。
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發(fā)展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個案社會工作的作用。
第五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案主的特征、關系建立階段的工作內容、轉介與轉案的條件和步驟,掌握資料收集的原則、內容與方法,領會診斷的視角與診斷性陳述涉及的具體內容,掌握目標制定的原則和步驟、計劃制定的作用與內容,明確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提供與治療中的角色、目標及其注意事項,準確把握結案的條件、任務和注意事項,了解評估的方式和內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資料收集與診斷,目標與計劃制定,服務提供與治療(重點)
識記:資料收集必須遵守的原則,常見的資料收集內容:涉及案主系統(tǒng)、家庭系統(tǒng)、小群體系統(tǒng)、組織系統(tǒng)及社區(qū)系統(tǒng)等,非直接式會談和直接性的會談,非參與觀察、參與觀察和領導推動觀察,診斷的視角。
理解:資料收集的方式、方法,診斷性陳述涉及的具體內容,目標制定的原則和步驟,計劃制定的作用與內容,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提供與治療中擔任的角色及其目標。
應用: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提供與治療中的注意事項。
(二)結案與評估(次重點)
識記:結案的條件與一般性任務,評估的方式和內容。
理解:結案時案主的典型反應,持續(xù)性評估。
應用:結案時的注意事項。
(三)關系建立(一般)
識記:案主的特征,關系建立階段的工作內容:了解案主的心理狀況、做好會談的準備、確立會談的目標、熟知會談的內容、掌握建立關系的技術、總結與判斷。
理解:轉介的條件和基本原則。
應用:轉案的常見原因與步驟。
第六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與專業(yè)關系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yè)關系及專業(yè)關系的基本要素,明確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了解案主的常見心理需求與行為反應,學會正確應對案主的現(xiàn)實性和非現(xiàn)實性的態(tài)度與行為反應,并能掌握自我反省的方法以有效防范反情感轉移。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個案社會工作的專業(yè)關系,專業(yè)關系的基本要素(重點)
識記: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專業(yè)關系的定義,專業(yè)關系基本要素中的目的、關心他人、與責任、接納與期望、同感、真誠和一致、權威和權力。
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專業(yè)關系的特性,專業(yè)關系基本要素中目的的特征,關心他人的表現(xiàn),社會工作者和案主分別應該承擔的責任,接納的基本要素,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相互的期望,同感的正確感受與表達,如何保持真誠和一致,運用權威和權力過程中的常見錯誤,影響專業(yè)關系的情感、態(tài)度和固有的行為模式等非理性因素。
(二)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次重點)
識記:社會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應用:社會工作者與案主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
(三)常見心理需求與行為反應(一般)
識記:案主的常見心理需求,刻板印象,情感轉移,反情感轉移。
理解:案主對社會工作者的現(xiàn)實性態(tài)度與行為反應,案主的非現(xiàn)實性反應——情感轉移,社會工作者的非現(xiàn)實性反應——反情感轉移。
應用:社會工作者如何正確處理案主的情感轉移,社會工作者如何進行自我反省以有效防范反情感轉移。
第七章 個案社會工作基本技術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技術,掌握溝通的定義、基本要素、分類、原則和技術,領會會談的定義、分類、主要特征、基本原則、過程安排和會談技術,正確認識社會工作會談與閑談的異同,理解記錄的作用、主要形式、方法和原則,學會正確處理會談中的常見情況,熟悉第家庭訪視中的注意事項。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溝通與會談(重點)
識記:溝通的定義及其基本要素,溝通的方式,會談的定義,會談的分類,會談的準備,非語言的身體表達、非語言的心理表達及語言的表達,開放式問題與誘導性問題。
理解:人際溝通應有的態(tài)度,人際溝通的技術,人際溝通中常見的困難,社會工作會談于閑談的異同,會談的基本原則,會談中的表達技術、詢問技術、同感表達技術、安慰技術、消除矛盾心態(tài)及沉默引導等技術,社會工作者對同感表達的層次。
應用:社會工作者真正做到同感表達可以采取的步驟,消除案主矛盾心態(tài)的方法,常見的沉默引導技術,會談中常見情況的處理方法。
(二)訪視(次重點)
識記:訪視的定義。
理解:個案工作的訪視一般應遵循的原則。
應用:社會工作者在第家庭訪視中的注意事項。
(三)記錄(一般)
識記:記錄的主要形式。
理解:記錄的作用,記錄的方法和原則。
第八章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歷史發(fā)展和理論來源,掌握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基本假設和原則,熟悉心理社會治療模式的實施程序和治療技術與方法,能夠對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進行簡要評述。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基本假設和原則,實施程序,治療方法和技術(重點)
識記:心理社會模式的基本原則,心理社會模式的四個階段:開始接觸、心理社會研究、診斷、治療,心理社會診斷的概念、目的、主要內容和三種主要形式,病原診斷,分類診斷,直接治療,間接治療,非反映動力溝通技術:支持、間接影響、探討、描述和宣泄,直接影響:強調、提議、忠告、堅持、實際干預,常見的負面情緒,反映溝通動力技術與反映討論。
理解:心理社會模式的基本假設,開始接觸階段的工作重點,心理社會研究的工作重點,心理社會診斷中常見的一些心理防御機制,心理社會模式治療的目標,反映討論的三種類型:人在情境中反映討論、心理模式動力反映討論和人格發(fā)展反映討論,運用環(huán)境改善術進行溝通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方式,個案社會工作者在環(huán)境中扮演的多重角色。
(二)理論來源,模式評述(次重點)
識記:意識、前意識與無意識,本我、自我與他我,焦慮,“人在情境中”理論,社會角色理論,溝通理論。
理解:精神分析理論的主要內容,“人在情境中”理論所揭示的案主所受困擾的來源,社會角色理論的主要內容,溝通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里士滿及其《社會診斷》,1930年漢金斯首次使用“心理社會”概念,1937年漢密爾頓首次系統(tǒng)闡明心理社會治療學派的有關理論,霍麗斯的《個案工作心理社會治療法》成為心理社會治療學派的代表作。
第九章 危機調試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危機調試模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理解危機調試模式的定義及危機調試的目標、原則,明確危機的類別及其發(fā)展階段,掌握危機調試的工作步驟和方法,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正確了解案主的主要問題,迅速做出危險性判斷,并能在穩(wěn)定案主情緒的基礎上,協(xié)助案主解決當前的問題。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步驟與方法(重點)
識記:危機調試模式的主要步驟,協(xié)助案主解決當前問題的過程。
理解:了解問題應采用開放式問題,集中了解案主近的生活狀況,導致案主危機或困難的原因及案主本人對危機原因解釋的差異,制定詳細的計劃必須堅持的原則。
應用:做出危險性判斷的信息依據(jù),穩(wěn)定案主情緒時需要注意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如何協(xié)助案主尋找解決危機的辦法。
(二)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危機,危機調試,戈蘭關于危機調試模式的主要觀點,危機調試的初級目標與終極目標,危機的類別:成長危機與情境危機。
理解:危機調試的原則,危機的發(fā)展階段:危機發(fā)生、應對、危機解決、恢復期。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林德曼,卡布藍,危機調試概念。
理解:危機調試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第十章 行為治療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三大理論來源,掌握行為治療的基本概念與假設、基本方法與技術,能夠運用相關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對行為治療模式進行正確評價與反思。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基本概念與假設,基本技術與方法(重點)
識記:行為的概念,行為反應的整個過程,行為治療學派的基本假設,操作性行為與反應性行為,行為治療模式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收集基礎資料的基本方法:觀察和記錄,觀察的方法,記錄的主要內容,設計評估方案的種類:A-B設計、A-B-A-B設計、多種基礎設計,操作性技術:正增強法、負增強法、差別增強法、消除法、反應塑性法、懲罰法、分解法,反應性技術:反制約、系統(tǒng)減敏法、嫌惡療法、泛暴療法,綜合性技術:自我引導與管理、示范法、果敢訓練、松弛訓練法、多模式治療法,示范的類型,松弛訓練法的種類,增強物的種類,強化程序:固定比率程序、變動比率程序、固定時距程序、變動時距程序及高速率行為辨別強化程序。
理解:斯金納與班杜拉對人性看法的異同,設計評估方案的意義,操作性技術、反應性技術及綜合性技術,自我管理與引導的策略,示范法的結果。
應用:操作性技術的應用,反應性技術的應用,綜合性技術的應用,增強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強化程序的應用。
(二)理論來源,模式評述(次重點)
識記:行為主義學派,巴甫洛夫古典制約反應理論的內涵,斯金納操作行為理論的內涵,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的內涵,行為治療模式的優(yōu)缺點。
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三大理論來源,行為治療模式的評價。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沃爾普互相抑制原則的含義,行為治療模式主要的共同特征,行為治療模式的三大主流:古典性條件學習、操作性學習和認知性學習。
理解:行為治療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第十一章 人本治療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人本治療模式的歷史發(fā)展過程,領會羅杰斯的人性觀、自我實現(xiàn)、自我概念及其與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對應關系等基本概念和理論假設,掌握人本治療模式的治療目標、治療技術與方法,并能正確評價該模式對個案社會工作領域的貢獻及其不足。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治療技術與方法(重點)
識記:自我實現(xiàn)的概念,自我概念,人本主義治療模式的治療目標、治療方法與技術,真誠,同感。
理解:羅杰斯的人性觀,“自我實現(xiàn)”的人的主要特征,自我概念與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對應關系。
應用:人本主義治療模式中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者角色,如何形成良好的工作關系,如何做到無條件的正面關懷,如何正確表達同感,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個人態(tài)度。
(二)模式評述(次重點)
識記:人本主義治療模式對個案社會工作領域的貢獻,對人本治療模式的批評。
理解:人本主義治療模式的評價。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卡爾·羅杰斯,人本治療模式的四個發(fā)展階段,《輔導與心理治療》,《案主中心治療法》,《一個人》。
理解:非指導治療、案主中心治療法與人本治療模式。
第十二章 現(xiàn)實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歷程,領會現(xiàn)實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掌握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過程,并能夠對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及其成效進行準確分析評價。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過程,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重點)
識記:現(xiàn)實治療法的八個步驟,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
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實施特征,協(xié)助案主制定行動計劃是現(xiàn)實療法的核心,是現(xiàn)實治療法的基石。
應用:社會工作者如何與案主建立良好的關系,社會工作者通常向案主詢問的問題主要包括哪些,社會工作者制定行動計劃時的注意事項。
(二)現(xiàn)實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自我認同,3R原則:正當(Right)、責任(Responsibility)和現(xiàn)實(Reality),格拉瑟關于人有五種獨立的基本的需求的觀點,成功的認同與失敗的認同及其人格特征,控制理論。
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人性觀,格拉瑟關于現(xiàn)實療法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的觀點。
應用:人的大腦是如何控制人的行為的,人的不負責任的行為是怎樣產(chǎn)生的。
(三)現(xiàn)實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威廉·格拉瑟,《現(xiàn)實治療法》,現(xiàn)實治療法的發(fā)展歷程。
理解:現(xiàn)實治療法的應用領域。
第十三章 理性情緒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艾利斯與理性情緒治療法的起源,深刻領會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特別是艾利斯的ABC性格理論及其對人常有的11種非理性信念的解釋,掌握理性情緒治療法的治療目標、工作步驟及具體治療技術,能夠從理論體系和治療方法方面分析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特點,并明確從事理性情緒治療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治療方法與技術,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特點(重點)
識記:理性情緒治療法的治療目標,理性情緒治療法的工作步驟,理性情緒治療法的具體治療技術及其特點,理性情緒治療法對情緒的分類。
理解: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短期目標與終目標,從事理性情緒治療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理性情緒治療法在理論體系方面的特點,理性情緒治療法在治療方法方面的特點,理性情緒治療法實施技術的獨特性。
應用:理性治療方式的技巧,情緒治療方式的具體做法,行為治療方式的具體做法,哪些人不太適合應用理性情緒治療法。
(二)理性情緒治療法的理論基礎及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艾利斯關于人及人生的幾個原則性認識,艾利斯的人性觀,ABC性格理論,艾利斯提出的人常有的11種非理性信念。
理解:ABC性格理論,非理性信念與理性信念,艾利斯對人常有的11種非理性信念的解釋。
應用:非理性信念對情緒的影響舉例。
(三)理性情緒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艾利斯。
理解:理性情緒治療法與現(xiàn)實治療法、心理分析學派、行為修正學派的區(qū)別,理性情緒治療法的大特點。
第十四章 結構家庭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明紐泰與結構家庭治療法的起源,理解結構家庭治療法的理論基礎,掌握家庭系統(tǒng)、家庭結構、家庭結構病態(tài)和家庭生命周期等基本概念,能夠熟練運用相關技巧進入家庭、進行評估和制定介入策略。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方法與技巧(重點)
識記:結構家庭治療法的過程包括進入、評估及介入三個方面,評估的目的、項目、內容及過程,家庭生命周期,家庭系統(tǒng)的彈性,家庭系統(tǒng)的回饋,家庭生活環(huán)境,介入的策略。
理解:社會工作者進入家庭時通常的三種立場,改變家庭的看法,改善家庭的結構,改變家庭錯誤的世界觀。
應用:社會工作者進入家庭時通常采取的技巧,導致強烈感覺的技巧,改善家庭結構的方法,改變家庭錯誤世界觀的方法,似非而是的技巧。
(二)理論基礎,基本概念(次重點)
識記:結構家庭治療法的概念,家庭系統(tǒng),家庭結構,次系統(tǒng),邊界,權力架構,糾纏與疏離,聯(lián)合對抗,三角纏,倒三角,家庭生命周期的六個歷程。
理解:結構家庭治療法的特色,結構家庭治療法中家庭系統(tǒng)的基本思想,家庭結構及其特點,家庭結構的病態(tài)表現(xiàn),家庭生命周期。
(三)結構家庭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明紐泰,“缺乏組織”的家庭。
理解:結構家庭治療法的目的。
第十五章 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的理論淵源,理解薩提亞在對人、對困難、對家庭、對社會工作者等方面的理論價值取向,明確薩提亞治療模式中工作者要了解和關心的問題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的自尊、家庭溝通模式和家庭規(guī)則,熟悉薩提亞家庭治療法的過程包括接觸期、轉變期和鞏固期等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特定的工作目標和方法,掌握治療的重要介入手段家庭重塑、溝通游戲和自我環(huán)中的工作技巧,能夠對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在理論與實施方法上的特點進行正確分析。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治療的過程與方法,治療的介入手段,理論與實施方法的特點(重點)
識記:薩提亞家庭治療法的過程:接觸期、轉變期和鞏固期,接觸期的工作目標與工作方法,轉變期的工作方法,鞏固期的工作目標與工作方法,治療的介入手段:家庭重塑、溝通游戲和自我環(huán),家庭重塑分為預備與實際進行兩個階段,家庭圖、家庭年表及影響輪,薩提亞家庭治療法在理論與實施方法上的六大特點。
理解:轉變的過程:覺醒、接受、經(jīng)驗,結束治療的判斷條件,家庭重塑是薩提亞所建立的治療工具中全面、完整的一種接入手段,薩提亞家庭治療法在理論與實施方法上的特點。
應用:賦予舊經(jīng)驗以新的解釋的技巧,促使案主對舊經(jīng)驗的重新認識運用到對當前行為的理解中的技巧。
(二)理論價值取向,評估與診斷(次重點)
識記:薩提亞樂觀人性觀的表現(xiàn),薩提亞關于困難的健康處理方式與病態(tài)處理方式的特征,薩提亞關于家庭處理成員間矛盾和差異的開放式處理方式、封閉式處理方式的表現(xiàn),薩提亞治療模式中工作者要了解和關心的問題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的自尊、家庭溝通模式和家庭規(guī)則,人的自我價值感的四個組成部分 及自尊感低的人常常具有的特征,溝通必然涉及自我、他人和情境三個層面,表里不一致的溝通形式的四種表現(xiàn),薩提亞認為有害的四種家庭規(guī)則,薩提亞關于人對事物反應過程的表述。
理解:薩提亞對人的基本認識,薩提亞對困難的基本認識,薩提亞對家庭的基本認識,薩提亞對人工作者角色的認識:解釋者、示范者和引導者,一個人的自尊感的建立與其父母的自尊感的高低及父母對子女的言傳身教有關,薩提亞認為人的不適當行為主要在于對事物的反應過程中出現(xiàn)偏差的表現(xiàn)。
應用:工作者對人的自尊感進行評估時的注意事項。
(三)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的起源(一般)
識記: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的發(fā)展歷程,薩提亞,《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智慧盒”。
理解:家庭聯(lián)合治療法的目標。
第十六章 任務中心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任務中心模式的發(fā)展歷程及其特殊性,理解任務中心模式的人性觀、問題選擇的范圍及任務等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掌握任務中心模式適合處理的問題的類型、確定核心問題的步驟、合約的內容、制定工作任務的方法、任務實施過程中工作者和案主必須注重開展的工作、溝通的技巧及結束階段的工作。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方法與技術(重點)
識記:雷伊德關于任務中心模式適合處理的問題類型的劃分,確定核心問題的步驟,合約的內容,制定工作任務的方法,分任務與多重任務,開放式任務與封閉式任務,任務實施過程中工作者和案主必須注重開展的工作,溝通的五種形式:探究、建構、認知增強、鼓勵以及方向引導,結束階段的工作。
理解:任務的本質與特性,任務中心模式中溝通的特點:有系統(tǒng)、有反映。
應用:社會工作者在確定任務時必須考慮的問題。
(二)基本概念與理論假設(次重點)
識記:任務中心模式的人性觀,任務中心模式問題選擇的范圍。
理解:任務是個案工作的核心,而問題則是個案工作所針對的目標。
(三)歷史發(fā)展(一般)
識記:雷伊德,艾潑斯坦,《任務中心個案工作》,任務中心模式的發(fā)展歷程。
理解:任務中心模式的特殊性。
第十七章 個案管理模式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 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個案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領會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與特點,掌握個案管理模式實施中的建立關系、評定、計劃、取得資源、整合和結束關系等六個階段及其實施方法和技巧。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個案管理模式的過程與實施方法(重點)
識記:個案管理模式的六個階段:建立關系、評定、計劃、取得資源、整合和結束關系,案主的內在資源與外在資源,正式資源與非正式資源,制定計劃的基本步驟,建立優(yōu)先順序的原則,獲取外在資源的三種方法,獲取內在資源的五個步驟,協(xié)調及其基本任務。
理解:建立關系過程中通常存在的兩種妨礙關系建立的因素,通常案主不能有效使用資源的原因,案主內在障礙的四種類型,結束階段評估的重要性,案主滿足需求能力增強的預兆,案主獨立自主能力增強的預兆,案主有效運用助人網(wǎng)絡的預兆,個案管理模式的優(yōu)勢及其應用范圍。
應用:建立關系的方法,評定資源的方法,連結、協(xié)商、倡導的具體方法與技巧,澄清內在資源的具體方法,協(xié)調常用的方法,結束關系的方法。
(二)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理念與特點(次重點)
識記:個案管理者的工作任務與個案管理模式的工作重點。
理解:個案管理模式所采取的工作策略與技巧。
(三)理論基礎(一般)
識記:朱利奧斯·巴柳,約翰·閔克,《社會工作個案管理》,個案管理模式的理論基礎。
理解:個案管理模式對個案社會工作者的要求。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層次表述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理解”、“應用”三個能力層次規(guī)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為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理解: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lián)系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高層次的要求。
二、教材
1、指定教材:《個案社會工作》,翟進、張曙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
2、參考教材:《個案社會工作》,陳志霞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在開始閱讀指定教材某一章 之前,先翻閱大綱中有關這一章 的考核知識點及對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和考核目標,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
2、閱讀教材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對基本理論必須徹底弄清,對基本方法必須牢固掌握。
3、在自學過程中,既要思考問題,也要做好閱讀筆記,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這可從中加深對問題的認知、理解和記憶,以利于突出重點,并涵蓋整個內容,可以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4、完成書后作業(yè)和適當?shù)妮o導練習是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做練習之前,應認真閱讀教材,按考核目標所要求的不同層次,掌握教材內容,在練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回顧與發(fā)揮,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題時應注意培養(yǎng)邏輯性,針對問題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層次(步驟)分明的論述或推導,明確各層次(步驟)間的邏輯關系。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提出的總要求和各章 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能力層次,并深刻理解對各知識點的考核目標。
3、輔導時,應以考試大綱為依據(jù),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大綱脫節(jié)。
4、輔導時,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宜提倡“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爭取幫助,依靠自己學通”的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對考生提出的問題,不要有問即答,要積極啟發(fā)引導。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解決問題。
7、要使考生了解試題的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會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8、助學學時:本課程共4學分,建議總課時72學時,其中助學課時分配如下:
章 次
內 容
學 時
第一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4
第二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哲學基礎 4
第三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5
第四章 中國個案社會工作的實踐 5
第五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程序 5
第六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與專業(yè)關系 6
第七章 個案社會工作的基本技術 5
第八章 心理社會治療模式 5
第九章 危機調試模式 4
第十章 行為治療模式 4
第十一章 人本治療模式 4
第十二章 現(xiàn)實治療法 4
第十三章 理性情緒治療法 5
第十四章 結構家庭治療法 4
第十五章 聯(lián)合家庭治療法 4
第十六章 任務中心模式 2
第十七章 個案管理模式 2
合 計 72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guī)定
(包括能力層次比例、難易度比例、內容程度比例、題型、考試方法和考試時間等)
1、本大綱各章 所提到的內容和考核目標都是考試內容。試題覆蓋到章 ,適當突出重點。
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比例大致是:“識記”為20%:“理解”為30%:“應用”為50%。
3、試題難易程度應合理:易、較易、較難、難的比例為2:3:3:2.
4、每份試卷中,各類考核點所占比例約為:重點占65%;次重點占25%;一般占10%。
5、試題類型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
6、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考試時間為150分鐘,采用百分制評分,60分合格。
六、題型示例(樣題)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前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人本治療模式的創(chuàng)始人是(?。?BR> A.羅杰斯B.格拉瑟C.艾利斯D.明紐泰
2、個案社會工作發(fā)展的訪視早出現(xiàn)在(?。?BR> A.家庭B.學校C.單位D.社區(qū)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答案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前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心理社會治療模式中的非反映溝通動力技術包括(?。?BR> A.支持B.直接影響C.探討
D.描述E.宣泄
2、常見的不良家庭結構主要表現(xiàn)在(?。?BR> A.糾纏B.疏離C.聯(lián)合對抗
D.三角纏E.倒三角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1、情感轉移
2、自我實現(xiàn)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回答要點,并簡明扼要作解釋。
1、簡述個案社會工作的特點。
2、社會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才能做到關心他人?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1、個案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是什么?試論個案社會工作理論在社會工作中的地位及其在社會工作理論中的邏輯地位。
2、個案社會工作的原則有哪些?試論能夠與案主建立良好關系的社會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條件。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小題,每小題×分,共×分)
某病人開始住院時,需要護士喂食。身體好轉后,仍不肯自己吃飯,堅持要護士喂食。請問如果采用行為治療法,護士可以采取怎樣的方式讓病人自己吃飯?試對這種方式的性質和功能進行簡要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