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輔導之空位注射療

字號:

2012年中西醫(yī)助理醫(yī)師考試輔導:空位注射療法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進行藥物注射,通過針刺和藥液對穴位的刺激及藥理作用,從而調整機體功能,改善病理狀態(tài)的一種治療方法。
    (一)常用藥物
    根據(jù)病情需要,選用各種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藥物。常用的有5-10%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抗菌素、維生素B1、B12、阿托品、0.5-1%普魯卡因、各種組織液及當歸、川芎、板蘭根等多種中藥注射液。
    (二)操作方法
    根據(jù)注射部位的具體情況和藥量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和針頭。常規(guī)消毒局部皮膚后,將針頭按照毫針法的角度和方向的要求迅速進入皮下或肌層的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出現(xiàn)針感后,若回抽無血,即將藥物注入。
    注射劑量:因藥物及注射部位不同而有差異,如四肢及腰部肌肉豐厚處,可注入5-10%葡萄糖液10-20毫升,而頭面及耳部等處,一般只注0.3-0.5毫升;中藥浸出液可注入1-2毫升;抗菌素或其他藥物,以原藥物劑量的1/5-1/2為宜。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