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jīng)濟師金融基礎輔導: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9)

字號:

(三)從嚴的收入政策
    確切地說,收入政策應被稱為“工資一價格政策”。收入政策主要針對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通過對工資和物價上漲進行直接干預來降低通貨膨脹。從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驗來看,收入政策主要采取了以下幾種措施:
    1.工資一物價指導線
    政府根據(jù)長期勞動生產(chǎn)率的平均增長率來確定工資和物價的增長標準,并要求各部門將工資一物價的增長控制在這一標準之內。工資一物價指導線是政府估計的貨幣收入的增長限度,每個部門的工資增長率均不得超過這個指導線。只有這樣才能維持整個經(jīng)濟中每單位產(chǎn)量的勞動成本的穩(wěn)定,因而預定的貨幣收入增長就會使物價總水平保持不變。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肯尼迪政府和約翰遜政府都相繼實行這種政策,但是由于指導線政策以自愿性為原則,僅能進行“說服”,而不能以法律強制實行,所以其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2.以稅收為基礎的收入政策
    政府規(guī)定一個恰當?shù)奈飪r和工資增長率,然后運用稅收的方式來罰物價和工資超過恰當增長度的企業(yè)和個人。如果工資和物價的增長保持在規(guī)定的幅度內,政府就以減少個人所得稅和企業(yè)所得稅作為獎勵。這種形式的收入政策僅僅以最一般的形式被嘗試過。例如,在1977年到1978年間,英國工黨政府曾經(jīng)許諾,如果全國的工資適度增長,政府將降低所得稅。澳大利亞也于1967到1968年間實行過這一政策。
    3.工資一價格管制及凍結
    政府頒布法令強行規(guī)定工資、物價的上漲幅度,甚至在某些時候暫時將工資和物價加以凍結。這種嚴厲的管制措施一般在戰(zhàn)爭時期較為常見,但當通貨膨脹非常嚴重、難以對付時,和平時期的政府也可能求助于它。美國在1971--1974年間就曾實行過工資一價格管制,特別是在1971年,尼克松政府還實行過3個月的工資一價格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