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案例輔導之患病行人違章被撞應擔責

字號:

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往往具有不可預測性,使人感覺突然,而發(fā)生了交通事故,輕則軟組織挫傷,重則殘疾死亡。但在交通事故中,如果被撞者自身原本就有病情,發(fā)生交通事故后,責任應該怎樣劃分呢?
    案例回放:
    前不久,周先生與客戶談成一筆業(yè)務后從立湯路開車回家。因當時是在主路上,沒有紅綠燈,車流量又不大,因此周先生開得較快。但是,突然間一個人影閃過,周先生急忙剎車,還是沒等車停下,行人就被撞了出去。周先生當即報警并將被撞人黃先生送往醫(yī)院。
    在醫(yī)院等候檢查時,周先生從黃先生的家人口中得知,黃先生今年56歲,患有高血壓和高血脂,也曾有過腦梗塞。被撞時,黃先生正在外面散步,為了抄近道,才橫穿主路,發(fā)生了事故。
    經醫(yī)院診斷,黃先生為腦栓塞,脛骨骨折等。后經交通隊調查,行人黃先生橫過機動車道未走行人過街設施的行為是發(fā)生事故的原因之一,司機周先生駕駛燈光不合格的機動車上路行駛未確保安全也是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之一,并認定行人黃先生負主要責任,司機周先生負次要責任。
    經鑒定機構鑒定,黃先生構成六級傷殘。最后,雙方對于賠償問題達不成協(xié)議,黃先生起訴要求周先生賠償醫(yī)療費,傷殘賠償金等共計20余萬元。
    律師說法:
    庭審中,周先生辯稱,黃先生因自身有高血壓、高血脂,也曾有過腦梗塞,所以,交通事故并不是黃先生構成六級傷殘的主要原因。法院經審理查明,黃先生的傷情構成六級傷殘,而其傷殘程度是由于腦梗塞所致。而通過鑒定表明,黃先生自身存在高血壓,高血脂癥,并且既往有腦梗塞病史,所以黃先生此次所患腦梗塞與本次交通事故之間存在誘發(fā)和加重的因果關系,外傷的參與度為25%,故法院在考慮傷殘賠償金時考慮了25%的參與度,判決被告賠償原告各項損失11萬余元。
    馬穎秋律師評析:根據2008年時我國關于人身損害賠償的相關規(guī)定,交通事故是一種侵權責任,其賠償以過錯為原則,應按責任大小賠償受害人醫(yī)療費、營養(yǎng)費、住院伙食補助費、誤工費,被扶養(yǎng)人的生活費等,構成傷殘的,有傷殘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造成受害人死亡的,有死亡賠償金等。
    本案中,雙方的責任以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為準,則周先生承擔次要責任,黃先生承擔主要責任,所以賠償數額,也是周先生承擔次要責任,黃先生承擔主要責任。同時,在鑒定結論中,也有說明,黃先生自身的高血壓、高血脂及曾患過腦梗塞也是構成六級傷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外傷在傷殘等級中參與度只有25%,所以周先生應按照外傷參與度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