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造價工程師《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精華輔導資料(99)

字號:

(二)民用住宅建筑設計評價
    1.民用住宅建筑設計影響工程造價的因素
    (1)建筑物平面形狀和周長系數(shù)。與工業(yè)項目建筑設計類似,如按使用指標,雖然圓形建筑K周最小,但由于施工復雜,施工費用較矩形建筑增加20%~30%,故其墻體工程量的減少不能使建筑工程造價降低,而且使用面積有效利用率不高,用戶使用不便。因此,一般都建造矩形和正方形住宅,既有利于施工,又能降低造價和使用方便。在矩形住宅建筑中,又以長:寬=2:1為佳。一般住宅單元以3~4個住宅單元、房屋長度60~80m較為經(jīng)濟。
    在滿足住宅功能和質量前提下,適當加大住宅寬度。這是由于寬度加大,墻體面積系數(shù)相應減少,有利于降低造價。
    (2)住宅的層高和凈高。住宅的層高和凈高,直接影響工程造價。根據(jù)不同性質的工程綜合測算住宅層高每降低1Ocm,可降低造價1.2%~1.5%。層高降低還可提高住宅區(qū)的建筑密度,節(jié)約土地成本及市政設施費。但是,層高設計中還需考慮采光與通風問題,層高過低不利于采光及通風,民用住宅的層高一般不宜超過2.8m。
    (3)住宅的層數(shù)與工程造價的關系。民用建筑按層數(shù)劃分為低層住宅(1~3層)、多層住宅(4~6層)、中層住宅(7~9層)和高層住宅(10層以上)。在民用建筑中,多層住宅具有降低造價和使用費用以及節(jié)約用地的優(yōu)點。表4.2 1分析了磚混結構的多層住宅單方造價與層數(shù)之間的關系。
    表4.2.1 磚混結構多層住宅層數(shù)與造價的關系
    住宅層數(shù)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單方造價系數(shù)(%)
     138.05
     116.95
     108.38
     103.51
     101.68
     100
    邊際造價系數(shù)(%)
      
     -21.1
     -8.57
     -4.87
     -1.83
     1.68
    由上表可知,隨著住宅層數(shù)的增加,單方造價系數(shù)在逐漸降低,即層數(shù)越多越經(jīng)濟。
    (4)住宅單元組成、戶型和住戶面積。據(jù)統(tǒng)計三居室住宅的設計比兩居室的設計降低1.5%左右的工程造價。四居室的設計又比三居室的設計降低3.5%的工程造價。
    衡量單元組成、戶型設計的指標是結構面積系數(shù)(住宅結構面積與建筑面積之比),系數(shù)越小設計方案越經(jīng)濟。因為,結構面積小,有效面積就增加。結構面積系數(shù)除與房屋結構有關外,還與房屋外形及其長度和寬度有關,同時也與房間平均面積大小和戶型組成有關。房屋平均面積越大,內(nèi)墻、隔墻在建筑面積所占比重就越小。
    (5)住宅建筑結構的選擇。隨著我國工業(yè)化水平的提高,住宅工業(yè)化建筑體系的結構形式多種多樣,考慮工程造價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采用適合本地區(qū)經(jīng)濟合理的結構形式。
    2.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基本原則
    民用建筑設計要堅持“適用、經(jīng)濟、美觀”的原則。
    (1)平面布置合理,長度和寬度比例適當。
    (2)合理確定戶型和住戶面積。
    (3)合理確定層數(shù)與層高。
    (4)合理選擇結構方案。
    3.民用建筑設計的評價指標
    (1)平面指標。該指標用來衡量平面布置的緊湊性、合理性。
    
    其中,有效面積指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積;居住面積=有效面積-輔助面積;結構面積指建筑平面中結構所占的面積;有效面積+結構面積=建筑面積。對于民用建筑,應盡量減少結構面積比例,增加有效面積。
    (2)建筑周長指標。該指標是墻長與建筑面積之比。居住建筑進深加大,則單元周長縮小,可節(jié)約用地,減少墻體,降低造價。
    
    (3)建筑體積指標。該指標是建筑體積與建筑面積之比,是衡量層高的指標,
    (4)面積定額指標。該指標用于控制設計面積。
    
    (5)戶型比。該指標指不同居室數(shù)的戶數(shù)占總戶數(shù)的比例,是評價戶型結構是否合理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