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時評:方方面面都該有“撤銷稱號”之舉

字號:

來自住建部網(wǎng)站的消息說,5至6月,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將會同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分赴各地,對保護工作存在問題較多的名城、名鎮(zhèn)、名村進行檢查,對已不具備條件的名城、名鎮(zhèn)、名村,將向國務院建議列入瀕危名錄或者撤銷稱號。
    此舉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是毫無疑問的。這些年來,因為但求一時交通順暢或者市容光鮮的所謂“建設”對文物的破壞,好像從來沒有停止過。新近(4月19日)的消息告訴我們,云南大理正在擴建的公路使唐代建筑龍首關變得面目全非,僅剩的幾段城墻也危在旦夕。最新(4月24日)的消息更說,建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河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舞陽故城原址,被一處名為“盛世華府”樓盤的地產(chǎn)開發(fā)商擅自破土修建臺階、甬道、公廁等附屬物。有趣的是,舞陽的官方網(wǎng)站上還有《舞陽:叫響歷史文化名城》的文章掛在那里,那個名曰“在保護中開發(fā),在開發(fā)中保護”的欄目,著實刺眼得很。稍往前溯,重要的也有江蘇鎮(zhèn)江入圍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fā)現(xiàn)的宋元糧倉遺址、安徽泗縣始建于宋代的釋迦古寺相繼被毀,取而代之的,都不是興建什么了不得的傳世之作,無外是尋常不過的商品房開發(fā)。當然,如舞陽那種4個億工程與3000年古城遺址之間的權衡,在這個嘴上大講文化實則GDP至上的時代,天平很容易發(fā)生傾斜。
    對現(xiàn)有的名城、名鎮(zhèn)、名村進行“體檢”,把已不具備條件的列入瀕危名錄或者撤銷稱號,十分必要。世界遺產(chǎn)好像有這種做法,通俗地說是黃牌警告。所以用“好像”而不敢肯定,概因為前幾年雖然不少報道都說包括故宮、天壇在內(nèi)的6處世遺收到了這種警告,但我們的專家旋即辟謠,認為這種說法并不準確,每次的遺產(chǎn)大會都會對一些遺產(chǎn)地的保護狀況進行“關注”,以引起所屬國的重視。于是,一個很簡單的“有沒有”的問題,竟然變得莫衷一是。說“好像有”,在于咱們一些地方的確“聞風而動”,大刀闊斧、雷厲風行了一回。即便世遺那里真的沒有所謂“黃牌”,住建部之舉就更有了開創(chuàng)意義。不少地方正是憑借名×、遺×這些金字招牌來招財進寶的,牌子沒了,等于斷了財路,由不得他們不驚慌,也可謂打在了七寸上。我們擔心的倒是,在凡事皆可以“公(攻)關”的中國特色之下,撤銷稱號究竟能產(chǎn)生多大的威懾。在舞陽那里,明明先有古城墻20米范圍內(nèi)不允許建設永久性建筑的法律規(guī)定,不還是造成相距城墻7米蓋了4層樓的既定事實嗎?法律尚且動輒成為兒戲,遑論其他?
    當下我們的一個社會現(xiàn)實是,為了些面上貼金的牌子,方方面面可以不遺余力;然而得到之后,一切故我,完全是為了榮譽而榮譽。因而住建部之舉縱不能收效,試圖杜絕“一勞永逸”也是個了不起的突破。“三聚氰胺”奶粉釀成驚天事故之后,國家質(zhì)檢總局廢止了《產(chǎn)品免于質(zhì)量監(jiān)督檢查管理辦法》,所有食品類生產(chǎn)企業(yè)都不再享有獲得的國家免檢產(chǎn)品資格,那是殘酷的生活教訓換來的廢止。文化傳承的鏈條中斷或變向雖然不至于這么血淋淋,但地方政府在這方面的不作為以及漠視傳承責任的胡亂作為,欠下的孽債不亞于臭名昭著三聚氰胺奶粉的危害。因而通過撤銷稱號來廢止名×,可謂事前“防患”了。
    忽然想到,對那些獲得重要榮譽稱號的單位尤其是個人也可以祭出撤銷法,倘若被證明原本惡貫滿盈的人物卻仍然頂著耀眼奪目的光環(huán),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由是更得出一個結(jié)論:方方面面都該有“撤銷稱號”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