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路基壓實質(zhì)量問題的防治
一、路基行車帶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壓實度不能滿足質(zhì)量標準要求,甚至局部出現(xiàn)“彈簧”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
1.壓實遍數(shù)不合理;
2.壓路機質(zhì)量偏??;
3.填土松鋪厚度過大;
4.碾壓不均勻,局部有漏壓現(xiàn)象;
5.含水量大于含水量,特別是超過含水量2個百分點,造成彈簧現(xiàn)象;
6.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松軟層進行處治;
7.土場土質(zhì)種類多,出現(xiàn)異類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彈簧現(xiàn)象;
8.填土顆粒過大(>lOc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數(shù)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2.對產(chǎn)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合均勻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量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3.對產(chǎn)生“彈簧”且急于趕工的路段,可摻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適宜后重新碾壓。
二、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寬度不足,未按超寬填筑要求施工;
2.壓實機具碾壓不到邊;
3.路基邊緣漏壓或壓實遍數(shù)不夠;
4.采用三輪壓路機碾壓時,邊緣帶(0-75cm)碾壓頻率低于行車帶。
(二)預防措施
1.路基施工應按設計的要求進行超寬填筑;
2.控制碾壓工藝,保證機具碾壓到邊;
3.認真控制碾壓順序,確保輪跡重疊寬度和段落搭接超壓長度;
4.提高路基邊緣帶壓實遍數(shù),確保邊緣帶碾壓頻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車帶。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腳線位置,路基填筑寬度不足時,返工至滿足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注意:虧坡補寬時應開蹬填筑,嚴禁貼坡),控制碾壓順序和碾壓遍數(shù)。
一、路基行車帶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路基施工中壓實度不能滿足質(zhì)量標準要求,甚至局部出現(xiàn)“彈簧”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
1.壓實遍數(shù)不合理;
2.壓路機質(zhì)量偏??;
3.填土松鋪厚度過大;
4.碾壓不均勻,局部有漏壓現(xiàn)象;
5.含水量大于含水量,特別是超過含水量2個百分點,造成彈簧現(xiàn)象;
6.沒有對上一層表面浮土或松軟層進行處治;
7.土場土質(zhì)種類多,出現(xiàn)異類土壤混填;尤其是透水性差的土壤包裹透水性好的土壤,形成了水囊,造成彈簧現(xiàn)象;
8.填土顆粒過大(>lOcm),顆粒之間空隙過大,或采用不符合要求的填料(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數(shù)大于18)。
(二)治理措施
1.清除碾壓層下軟弱層,換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2.對產(chǎn)生“彈簧”的部位,可將其過濕土翻曬,拌合均勻后重新碾壓;或挖除換填含水量適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壓;
3.對產(chǎn)生“彈簧”且急于趕工的路段,可摻生石灰粉翻拌,待其含水量適宜后重新碾壓。
二、路基邊緣壓實度不足的原因及防治
(一)原因分析
1.路基填筑寬度不足,未按超寬填筑要求施工;
2.壓實機具碾壓不到邊;
3.路基邊緣漏壓或壓實遍數(shù)不夠;
4.采用三輪壓路機碾壓時,邊緣帶(0-75cm)碾壓頻率低于行車帶。
(二)預防措施
1.路基施工應按設計的要求進行超寬填筑;
2.控制碾壓工藝,保證機具碾壓到邊;
3.認真控制碾壓順序,確保輪跡重疊寬度和段落搭接超壓長度;
4.提高路基邊緣帶壓實遍數(shù),確保邊緣帶碾壓頻率高于或不低于行車帶。
(三)治理措施
校正坡腳線位置,路基填筑寬度不足時,返工至滿足設計和規(guī)范要求(注意:虧坡補寬時應開蹬填筑,嚴禁貼坡),控制碾壓順序和碾壓遍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