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還考生平靜 狀元炒作該降溫了

字號:

隨著高考分數(shù)的出爐,一些中學、媒體又將狀元炒作之風煽起來。高考查分第一天,部分報紙、網(wǎng)站等媒體頻頻發(fā)布的高考狀元信息將人們的視線填滿。教育部前天再次要求各地教育部門不要公布高考狀元,媒體不要炒作高考狀元。筆者認為,狀元炒作確實到了該降溫的時候了。
    首先,狀元的出現(xiàn)具有偶然性。高考一次考試的分數(shù),并不能完全說明平時的學習情況??v觀近幾年的高考第一名考生,有不少都是在高考中殺出來的黑馬。也就是說,狀元只是在本次考試中取得高分,并不意味著每次考試都能得高分。某某考生成為狀元,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社會應平靜、理性地看待高考成績,大可不于追捧高考狀元。
    其次,狀元今后未必仍是狀元。很多實例證明,高考的狀元未必是大學里的高材生,更未必是走向社會之后的拔尖人才?,F(xiàn)實中,不乏高考狀元進入大學后一直成績平平,畢業(yè)參加工作后也沒成為各行各業(yè)的頂尖人才。所以,分數(shù)揭曉后對狀元的短暫炒作,其積極意義又何在呢?
    再次,狀元之名不利于考生健康發(fā)展。當下,背上狀元名號的考生,不僅要配合學校組織的慶祝活動,還要面對接踵而至的采訪宣傳,身心俱疲是他們最直接的感受?!盃钤币辉~還容易對考生本人心理產(chǎn)生負面引導,使其誤認為自己就是“天才”或“超人”,并因此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不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長。
    最后,高考狀元題材已經(jīng)形成一個利益鏈條。當中學借狀元的名氣吸引更多生源時,當各類教輔機構借狀元的招牌賺取更多收益時,當媒體借狀元的消息提高發(fā)行量、點擊率時,這股炒作之風的幕后推手不言自明。
    近年來,北京招生部門從未向社會發(fā)布高考成績排名,歷來反對炒作狀元。本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連續(xù)7年沒有炒作過狀元。本報在此再次呼吁,各類媒體應引導社會更理性地對待高考,拒絕炒作狀元,還考生平靜,還社會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