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近7時,北京大學招辦終于公布了今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學生名單。全國161所具有實名推薦資格的中學校長,都用滿了推薦名額,210名優(yōu)秀學生今起公示一周。
今年,本市共有13所高中的校長獲得向北京大學推薦優(yōu)秀學生的資格,除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和北師大二附中4所首批推薦校外,又新增了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十一學校、二中、八中、牛欄山一中、首師大附中、一零一中、十二中、民大附中9校。13所中學的校長全部用滿推薦名額,共向北大推薦了21名優(yōu)秀學生。
被推薦的21名學生都很會學習,大都成績優(yōu)秀,而且文理皆通。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郭宇澤,被校長稱為“實驗中學近十年來學生會主席中,學習成績最突出的一個,幾乎每科都獲得過年級分!”
北京二中的孫越不僅“在人文學科上具備難得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在數(shù)理化學習方面特別有靈感,已經突破了技術解題的層面,達到了體會理性思維美的境界”。順義牛欄山一中的馮美娜,“多次獲各級各類文理學科競賽獎項”;北師大二附中的張雨晴不僅是理科實驗班班長,學習成績綜合排名年級第一,而且創(chuàng)作的英語劇本《浪子回頭》還獲得過市級比賽的“編劇獎”。
21名推薦生中還有不少學生擁有海外交流經歷,這成為今年北京推薦生的突出特點之一。海外交流不僅讓他們開闊了眼界,而且還成為中外同齡人彼此交流的小使者。
例如北京八中的周忻怡關注環(huán)保,曾先后到澳大利亞、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參觀或交流訪問。
北師大二附中的白惠天曾參加“中日韓”青少年交流,獲得三國領導人接見;馬詩琦曾赴美參加哈佛大學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她曾在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全程獨立游學,并曾作為“中日小大使”訪日。
北京四中的梁倩熱衷于文化交流的志愿者工作,赴希臘參加顧拜旦青年論壇,表現(xiàn)出色。
“情系燕園”、“對北大夢寐已久”、“ 對北京大學尤為向往”……雖然13位校長的推薦語有多有少,有細節(jié),也有套話,但都不約而同地強調推薦生對北大的向往。
“至少推薦的學生得認同北大,得希望去吧?”北京一位擁有推薦權的校長說,“如果不愿去北大,考上了也不想去,那還不如推薦別人?!?BR> 從去年首批推薦生最后的高考結果看,推薦生并非人人對北大“心向往之”。去年首批推薦生中,就有兩人高考后放棄北大,選擇了香港高校。
相關新聞
北大首次回應為何不認“偏才”“怪才”
今年的推薦生仍然普遍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學生干部、學科競賽優(yōu)勝者比例很高。面對“北大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的質疑,北大招辦昨天首度作出回應。(記者:劉昊)
今年,本市共有13所高中的校長獲得向北京大學推薦優(yōu)秀學生的資格,除人大附中、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和北師大二附中4所首批推薦校外,又新增了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十一學校、二中、八中、牛欄山一中、首師大附中、一零一中、十二中、民大附中9校。13所中學的校長全部用滿推薦名額,共向北大推薦了21名優(yōu)秀學生。
被推薦的21名學生都很會學習,大都成績優(yōu)秀,而且文理皆通。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郭宇澤,被校長稱為“實驗中學近十年來學生會主席中,學習成績最突出的一個,幾乎每科都獲得過年級分!”
北京二中的孫越不僅“在人文學科上具備難得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在數(shù)理化學習方面特別有靈感,已經突破了技術解題的層面,達到了體會理性思維美的境界”。順義牛欄山一中的馮美娜,“多次獲各級各類文理學科競賽獎項”;北師大二附中的張雨晴不僅是理科實驗班班長,學習成績綜合排名年級第一,而且創(chuàng)作的英語劇本《浪子回頭》還獲得過市級比賽的“編劇獎”。
21名推薦生中還有不少學生擁有海外交流經歷,這成為今年北京推薦生的突出特點之一。海外交流不僅讓他們開闊了眼界,而且還成為中外同齡人彼此交流的小使者。
例如北京八中的周忻怡關注環(huán)保,曾先后到澳大利亞、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參觀或交流訪問。
北師大二附中的白惠天曾參加“中日韓”青少年交流,獲得三國領導人接見;馬詩琦曾赴美參加哈佛大學模擬聯(lián)合國大會。她曾在劍橋大學克萊爾學院全程獨立游學,并曾作為“中日小大使”訪日。
北京四中的梁倩熱衷于文化交流的志愿者工作,赴希臘參加顧拜旦青年論壇,表現(xiàn)出色。
“情系燕園”、“對北大夢寐已久”、“ 對北京大學尤為向往”……雖然13位校長的推薦語有多有少,有細節(jié),也有套話,但都不約而同地強調推薦生對北大的向往。
“至少推薦的學生得認同北大,得希望去吧?”北京一位擁有推薦權的校長說,“如果不愿去北大,考上了也不想去,那還不如推薦別人?!?BR> 從去年首批推薦生最后的高考結果看,推薦生并非人人對北大“心向往之”。去年首批推薦生中,就有兩人高考后放棄北大,選擇了香港高校。
相關新聞
北大首次回應為何不認“偏才”“怪才”
今年的推薦生仍然普遍學業(yè)成績優(yōu)秀,學生干部、學科競賽優(yōu)勝者比例很高。面對“北大不鼓勵招收偏才、怪才”的質疑,北大招辦昨天首度作出回應。(記者: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