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臨近考生家長忙祈福 為孩子點智慧燈

字號:


    一種現(xiàn)象:一年一度的高考(微博)臨近,望江樓公園的崇麗閣迎來了不少學生祭拜文曲星,文殊院也迎來不少家長祈福
    一個說法:即將參加高考的清月也到望江樓參加了祭拜,不過她說,更重要的還是努力學習,這個更多是給自己減壓
    一點建議:四川教育學院研究員姚文忠認為,以這種方式減壓可理解,但不值得提倡,有時間還是用來提高成績更好
    昨日下午,正在讀高三的楊景(化名)虔誠地走進了望江樓公園的崇麗閣,在二樓,他對著里面供奉的文曲星拜了又拜,希望自己高考能考好。還有不到一個月,又是一年高考時,不少考生和家長又開始“摩拳擦掌”為它的到來準備著準備,對于一些考生和家長來說,除了挑燈夜戰(zhàn)、最后沖刺,竟然還有拜佛、許愿。
    這邊
    學生到望江樓祭拜“文曲星”
    和所有要參加高考的學生一樣,因為高考的日益臨近,楊景最近覺得焦慮和緊張,嘴上躥出來的胡子都沒精力刮一刮?!奥犝f望江樓公園很安靜,就來看看?!睏罹案嬖V成都商報記者,自己在綿陽讀高三,這個周末剛好到成都散心,而在望江樓公園里供奉的“文曲星”代表著功名,想到自己要參加高考了,順便過來拜拜,也給自己一個定心丸。
    也是今年參加高考的清月在表哥小龍的陪伴下來到崇麗閣。已經(jīng)工作的小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以前自己高考時家里的大人也帶著他去寺廟里許愿,希望考個好成績。雖然最后還是和理想學校失之交臂,但拜了之后自己心里更放心、安心,所以家人最后還是去還了愿。“今年表妹要高考了,我也希望她拜完之后放松,就算一種心理安慰?!辈贿^,對于祭拜一事,清月倒是想得很清楚。“更重要的還是努力學習,這個更多是給自己減壓。”
    公園方說:周末或高考前祭拜的學生不少
    成都商報記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來祭拜的人都是要參加中高考的學生,而他們中不少人由家長陪同而來。除了崇麗閣里祭拜文曲星的學生外,公園里的祝愿橫幅上也寫著家長和孩子們的各種心愿。“希望考第一”、“希望考上清華大學”……
    望江樓公園辦公室副主任熊澤平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崇麗閣(也就是俗稱的望江樓)二樓安放著傳說中代表功名的“文曲星”,最近十幾年來每到周末或高考前,總有不少學生前來祭拜,希望得到更好的收獲。
    不過對于這樣的舉動,公園方也表示了理解?!按蠹叶际莵頊p壓的,也不是指望拜拜就能保證能考個好成績,主要是對考前心理進行調(diào)試?!眻@方表示,由于望江樓公園內(nèi)的天然氧吧效應,能更好地讓學生身體狀態(tài)得到改善,調(diào)整好積極的應試心態(tài)對考試有益,這也吸引了不少考生。
    那邊
    考生家長前往文殊院祈福
    類似的情況昨日也出現(xiàn)在成都市文殊院,不過這次的對象是為考生祈福的家長。
    穿著黑色西裝褲、暗花襯衫,看起來有些嚴肅的李女士,似乎和寺廟的氣氛有些不合。她鄭重其事點了一炷清香,閉著雙眼,嘴里默念著什么,在文殊菩薩殿前,虔誠地拜了三拜。似乎覺得這個過程簡單了點,她不甘心地向佛堂的師傅問道:“有什么辦法可以保佑娃兒高考的嗎?”聽說寺廟的一側(cè)有一點燈處,只要為祈福的人點上一盞燈,供奉在寺廟的香火里,就能持續(xù)得到菩薩庇佑,李女士趕緊小跑了幾步。
    李女士花了20元錢,在一張紅紙上,寫下女兒的名字,放進裝燭火的燈盞中。因為燈塔有兩人高,穿著高跟鞋的李女士顫巍巍地扶著樓梯,把燈盞放到一層,又小心翼翼爬下來。點完了燈,她又到每個佛堂挨個拜了一遍,生怕漏了一間。
    寺廟師傅說:點燈最多的家長,一次點了42盞
    李女士說,女兒在一所重點中學讀書,成績原本還不錯,但越接近高考就越緊張,壓力特別大。“我沒給女兒說要來,怕她怪我迷信?!崩钆空f,其實她平時也很少來寺廟,但自己除了讓孩子吃好穿好,給她的學習也幫不上什么忙,一時想不出什么辦法,只能來寺廟祈福,寄托一下感情。
    寺廟的一位師傅介紹,這兩天來文殊院為孩子祈福的家長特別多,昨天一位家長為自己孩子點了15盞“智慧燈”,要持續(xù)點上半個月,“她說本來也想讓孩子親自來,但學習太忙了”。而點燈最多的一位家長,一次點了42盞燈。
    專家說法
    祈禱其實是一種對壓力的釋放
    “家長學生的行為可以理解?!彼拇ㄊ∩缈圃荷鐣W研究所副所長胡光偉說,現(xiàn)在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面臨競爭的壓力,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很多人需要借助一些形式來表達心愿,到寺廟祈禱其實是一種對壓力的釋放和心理上的安慰?!爱斎贿€有很多人是因為從眾心理。”胡光偉說,一些家長學生聽到別人這樣做了,自己也就動了心,其實并不是真的把祈禱當作達成目標的有效方式,只是希望通過各種方法為高考這一人生重要的時刻盡力。
    四川教育學院研究員姚文忠認為,學生和家長的祭拜行為是因為高考具有不確定性,大多數(shù)人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需要在精神上找到彌補和安慰。以此減壓可理解,但是不值得提倡,有時間還是用來提高成績更好。(成都商報記者 嚴薇 藍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