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土地估價師《理論與方法》備考試題講解(五)

字號:

-
    41、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關于地租本質含義的闡述主要基于對(C)的比較。
    A、產品的市場價格與生產價格
    B、產品的生產價格與社會平均價格
    C、邊際產品價格與生產要素價格
    D、產品的社會平均價格與生產要素價格
    【解析】有關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義打破了那種一成不變的分析問題的方法,將生產過程視為多種變量不斷變化的過程,通過邊際產品價格與生產要素價格的比較,對地租的本質含義進行闡述。
    42、農業(yè)區(qū)位論的創(chuàng)始人是(B)。土地估價師
    A、亞當•斯密
    B、馮•杜能
    C、阿爾申爾德•韋伯
    D、大衛(wèi)•李嘉圖
    43、在我國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條件下仍然存在地租,是由于(A)。
    A、存在著土地所有權的不同主體及其壟斷以及土地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
    B、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存在地租
    C、存在著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兩種所有制形式
    D、土地是重要的生產要素
    44、根據(jù)馬克思的地租理論,下列(C)為錯誤的觀點。
    A、地租是土地所有權借以實現(xiàn)的經濟形式
    B、土地價格是地租的資本化
    C、土地價格是土地價值的貨幣表現(xiàn)
    D、一切地租都是剩余價值
    解析;土地價格是土地經濟價值的反映,是土地權利和收益的購買價格,土地是一種自然物,不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所以沒有價值。
    45、市級商服中心(A)。
    A、具有各級商服中心商服功能
    B、只有市級商服中心的功能
    C、只經營高檔商品
    D、位于城市的幾何中心
    【解析】就一個城市而言,按地域歸并可以找出規(guī)律,即:高級商服中心。提供供高級到低級的全部商品和服務;中級商服中心提供從中級到低級的全部商服活動;而低級商服中心只有低級的商品和服務。需求門檻和服務范圍也依次由高到低、由大變小。
    46、根據(jù)地租理論,最劣等土地的級差地租(A)。
    A、等于零
    B、大于零
    C、土地價格
    D、房地產價格
    【解析】最劣等土地沒有級差地租。
    47、土地價格的高低取決于可以獲取的(B)高低。
    A、價值
    B、地租
    C、成本
    D、勞動產品
    48、某建筑物占地面積3畝,容積率為4,自然耐用年限70年,經濟耐用年限60年,已使用15年,殘值率為5%,重置價格為2000元/平方米,則該建筑物現(xiàn)值為(A)萬元。
    A、1220
    B、1274
    C、1525
    D、1593
    【解析】該建筑物建筑面積=3*4=12畝=8000平方米,該建筑物重置價格=8000*2000=1600萬元,按照平均年限折舊法計算,該建筑物現(xiàn)值=1600-[1600*(1-5%)*15/60]=1600-380=1220。這里需要注意,耐用年限的選取要用經濟耐用年限,而不是自然耐用年限。土地估價師
    49、一般說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的殘值率等于(C)。
    A、10%
    B、2%
    C、0
    D、重置成本乘以折舊率。
    【解析】根據(jù)《經租房屋清產估價原則》中對房屋建筑物耐用年限、殘值率的評定標準,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的殘值率等于0,磚混結構為2%。
    50、建筑物折舊是指(A)。
    A、建筑物因時間經過所造成的損耗
    B、建筑物的新舊程度
    C、對建筑物的人為破壞
    D、建筑物重置成本與殘值率的乘積
    【解析】建筑物的折舊,指建筑物因時間經過所造成的損耗。這種損耗包括緣于物理因素的有形損耗和基于功能和經濟退化因素的無形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