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課改方案頻繁變動 一線教師該如何把握對策

字號:

近些年來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廣州的高考考試方案頻換,從1999年以前的全國統(tǒng)一方案,到1999年開始實施的“3+X”,2001年的“3+大綜合+X”,2007年的“3+文/理科基礎+X”,再到今年的“3+文/理科綜合”,不算其他細微變動,廣東的高考方案,在11年內(nèi)已經(jīng)進行了4次大的變動,這樣的頻率,在全國來說不可謂不高。
    X科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的消亡,到底是廣東人在高考方案上發(fā)揮其“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勇氣,還是沒事瞎折騰?安博京翰高考教研室方老師對此表示:高考方案的頻頻變更,對站在高考第一線的高中老師而言,影響無疑是大的。為應對不同的考法,他們必須制訂不同的教案,適應不同的教學進程。而每一屆剛好碰上改革的考生,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
    每次變革,總有相應的背景與理由。就像明年實施的“3+文/理科綜合”,很難去評判它究竟屬于理性回歸,或是對X科考試法宣告終失敗。畢竟,若從不曾嘗試“3+X”,就不會知道這樣的改變與原有方案相比孰好孰壞。不管怎么說,X科的提出在當時來看是一項大膽的創(chuàng)新??梢哉f,這套方案是人性化的,因為它更注重學生的個人興趣,發(fā)掘其專長并為他們提供更大的發(fā)揮空間。
    然而,這套方案的缺陷隨著時間的進程暴露出來:過分強調(diào)個人專長導致學生出現(xiàn)嚴重偏科。于是大綜合應運而生。但這時又有人提出,大綜合其實并沒有解決偏科問題。
    又一輪改革呼聲掀起后,大綜合劃分為“文基”、“理基”,到今年出臺的新方案,直接簡化為“文/理科綜合”,將X 科完完全全地從高考中抹去。這或許是為了響應社會提出的 “中學生基礎知識全面發(fā)展”,避免選考科目不同造成的分數(shù)不公,但如此一來,豈不又是回到初?
    作為被動接受者,教師們能做的只有根據(jù)不同的考試大綱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但對于改革者來說,沒有任何一種考案能讓所有人滿意。因此,每作出變動前都需要慎思、慎謀,每一個更改后的方案都應該更體現(xiàn)與時俱進、追求公平的原則,這樣才能“變之有道”,擔當起廣東“改革先行者”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