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是北歐一顆璀璨的明珠,不僅富有海濱城市的旖旎嫵媚,又極具依托高山密林之地所特有的雄渾氣勢,更具深厚的文化藝術(shù)底蘊。這里有世界最深最長的峽灣、世界最古老的木制教堂、從未被攻克過的阿克胡斯城堡,頒發(fā)諾貝爾獎的市政廳,更有著名的雕刻家古斯塔夫·維格朗、著名的劇作家易卜生以及著名的畫家愛德華·芒奇。
●《挪威的森林》之誘惑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fā)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風靡60年代的甲殼蟲樂隊唱出了這首名聞世界的曲子Norwegian Wood(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有感而發(fā)于1987年以《挪威的森林》為書名寫了一本青春戀愛小說,描寫了主人公渡邊在人生行走中,遇上了嫻靜靦腆、多愁善感的直子和坦率迷人、活力四射的綠子。這兩個女孩形成了他人生中一個至美的花園,讓他徘徊其間,無以回返。
大學時我曾經(jīng)讀過這本書,也為主人公內(nèi)心那種微妙的,無以名狀的感受而傷感過。十年之后再次翻閱,不禁感慨: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在他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于是一直希望去挪威看看。去年十月,我終于踏上了北歐之旅。
●七山之都卑爾根
告別了哥本哈根憂傷的美人魚和和藹的安徒生爺爺,我們到達挪威的第二大城市卑爾根。七座高山環(huán)繞在城市周圍,卑爾根仿佛是一座山城。登上佛洛伊恩山,卑爾根的市街、港灣、峽灣及外海盡收眼底。
這座只有25萬人口的港口城市,因其峽灣地形適合大型船集操作,成為歐洲的郵輪港之一,處理著全挪威超過50%的貨物來往。我們參觀了卑爾根的漢薩博物館和魚市街,漢薩博物館留下了14至16世紀德國商人在此采購和銷售鱈魚的足跡,這座博物館其實就是德國商人的住屋、倉庫和辦公室。由于是冬天,魚市街并不太熱鬧,種類雖有限但極為新鮮,我們購買了多種海產(chǎn)大快朵頤一番,第一次品嘗了鯨魚肉。
●迷人的小木屋
為搭乘次日峽灣早班游輪,前一天我們就入住峽灣小鎮(zhèn)古德凡根的特色小木屋,主人特別好客,親自為我們制作土豆牛肉大餐?;蛟S是因為我們是他今年的最后一批客人,再過兩天他就要去度假半年了。
這是一座位于草地上圓錐形的小木屋,屋前是終年積雪的高山,還有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河;屋頂是全透明的玻璃,躺在床上,仰望頭頂上的紛紛揚揚的雪花,真是別有一番味道。
第二天早上趁游輪出發(fā)之前,我們參觀了小鎮(zhèn)附近的一長壽村,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安逸的小村莊。這里有世界最小的木制教堂,粉刷成五顏六色的小木屋點綴在綠得發(fā)亮的草地上,每家屋前屋后都種滿了各種果樹。山上色彩非常豐富,從下而上依次是嫩綠的草,或翠綠或金黃或火紅的樹葉以及白皚皚的積雪,如詩如畫。悠閑地漫步在村落內(nèi),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真是一趟心靈的旅游。
●秀美的松娜峽灣
10:30游輪終于出發(fā)了,廣播里用英語、日語和漢語介紹松娜峽灣的景色。松娜峽灣全長204公里,深1300米,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峽灣,被稱為峽灣之冠。它包括奧蘭峽灣和奈羅峽灣支流峽灣。前者面臨風景秀麗的富拉姆山谷和世界上最陡峭的高山鐵路支線——富拉姆鐵路,后者則是具有全歐洲最狹窄水道的峽灣。薄霧輕繞山間,零星地散落著小村莊,蒼山和綠野相映,真是美不勝收。我們在游輪上來回跑動,只是不想錯過任何一個角度的美景。途中不時看到遠處盤旋的直升機和頭頂自由翱翔的海鳥。我終于看到了遠處挪威的森林!
●雕刻之城奧斯陸
穿過峽灣,我們驅(qū)車前往挪威的首都奧斯陸。在國家劇院門前豎立著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的雕像,王宮廣場上屹立著國王卡爾·約翰的銅像。奧斯陸之所以被稱為“雕塑之城”還是因為著名的維格朗雕塑公園。
維格朗雕塑公園位于奧斯陸城內(nèi),由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朗(1875年-1948年)在1906-1943年間的雕塑作品組成,占地80公頃,按幾何圖形設(shè)置,共有192座雕像和650個以人生為主題的雕像。許多作品或具體或抽象地展示了人生不同階段的情景,表達了一種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思想。這些雕塑作品絕大部分為*,有石雕,也有銅雕。據(jù)稱是當今世界上的雕塑公園。不論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全凝結(jié)在花崗巖和青銅里。維格朗把歐洲古老傳統(tǒng)、現(xiàn)代藝術(shù)思潮、挪威民族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
公園由入口起,可分為橋、噴泉、人生柱這三個部分。從門口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排列著許多青銅像的橋,有生氣跺腳的男孩、手舞足蹈的游客、沉醉愛河的男女、也有親密的父子共游。這些青銅像與公園里溜滑板的少年、享受日光浴的男女,相互映照,融合成生動又變化無窮的畫面。
穿過綠茵茵的草坪,我們看到一組人體青銅雕像,這組*雕像共58座,被安放在一條小河旁和石橋欄桿上,各具形態(tài),變化多姿。公園里到處都有人形雕塑,或立或坐,造型不盡相同。有的是享受親情的溫暖寫照,有的是小孩蹣跚學步的過程,有年輕人的青春活力,戀人的溫柔相愛,父母的疼愛與管教,老年人的寡歡,喜、怒、哀、樂各種表情在維格朗的作品中顯得栩栩如生。大致上,是從公園中央的人生柱為中心,越往外刻畫出的小孩越顯成熟,從中間的出生到最外面的死亡,猶如人生歷史,而生老病死的循環(huán)正是該作品的價值所在,又以“人生柱”和“憤怒的小孩”刻畫得最為生動。
“人生柱” 高17.3米,直徑 3.5米,重270噸的圓形石柱聳立在平臺的中央。這是一根類似中國古代華表那樣的石柱,是人生公園的藝術(shù)高峰。柱上密密麻麻交疊著雕有121個情態(tài)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盤旋、競求光明、奮力抗爭的*人體浮雕塑像,展現(xiàn)人間生老病死的眾生相,細微刻畫了人類與困難搏斗的情景,因此被稱作“人生柱”?!皯嵟男『ⅰ钡裣?,將孩子由于愿望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怒、大哭、揮拳、頓足的神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
在公園的中央,人們可以見到結(jié)構(gòu)別致的噴泉雕塑群。它是由屹立在一泓池水中央的巨人托盆石雕、池四周的青銅雕和池底座上的浮雕3部分組成。4座石雕巨人托舉著一個碩大的石盆,清清的泉水從盆子中央高高地噴起,然后均勻地分向四面八方灑落下來,猶如給這簇雕像蒙上一層薄薄的白紗。20座青銅雕環(huán)繞巨人托盆石雕而立,各種年齡的男女青銅雕環(huán)繞生命樹而息,樹與人混為一體。這些形象不同的雕像,有的蹲曲著,有的盤坐著,有的依偎著。底座上的石頭浮雕像共60幅,它們更為詳盡地表達了人生的歷程。
●《挪威的森林》之誘惑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發(fā)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風靡60年代的甲殼蟲樂隊唱出了這首名聞世界的曲子Norwegian Wood(挪威的森林)。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有感而發(fā)于1987年以《挪威的森林》為書名寫了一本青春戀愛小說,描寫了主人公渡邊在人生行走中,遇上了嫻靜靦腆、多愁善感的直子和坦率迷人、活力四射的綠子。這兩個女孩形成了他人生中一個至美的花園,讓他徘徊其間,無以回返。
大學時我曾經(jīng)讀過這本書,也為主人公內(nèi)心那種微妙的,無以名狀的感受而傷感過。十年之后再次翻閱,不禁感慨: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在他心中都會有一片你沒有辦法到達的森林,于是一直希望去挪威看看。去年十月,我終于踏上了北歐之旅。
●七山之都卑爾根
告別了哥本哈根憂傷的美人魚和和藹的安徒生爺爺,我們到達挪威的第二大城市卑爾根。七座高山環(huán)繞在城市周圍,卑爾根仿佛是一座山城。登上佛洛伊恩山,卑爾根的市街、港灣、峽灣及外海盡收眼底。
這座只有25萬人口的港口城市,因其峽灣地形適合大型船集操作,成為歐洲的郵輪港之一,處理著全挪威超過50%的貨物來往。我們參觀了卑爾根的漢薩博物館和魚市街,漢薩博物館留下了14至16世紀德國商人在此采購和銷售鱈魚的足跡,這座博物館其實就是德國商人的住屋、倉庫和辦公室。由于是冬天,魚市街并不太熱鬧,種類雖有限但極為新鮮,我們購買了多種海產(chǎn)大快朵頤一番,第一次品嘗了鯨魚肉。
●迷人的小木屋
為搭乘次日峽灣早班游輪,前一天我們就入住峽灣小鎮(zhèn)古德凡根的特色小木屋,主人特別好客,親自為我們制作土豆牛肉大餐?;蛟S是因為我們是他今年的最后一批客人,再過兩天他就要去度假半年了。
這是一座位于草地上圓錐形的小木屋,屋前是終年積雪的高山,還有一條緩緩流淌的小河;屋頂是全透明的玻璃,躺在床上,仰望頭頂上的紛紛揚揚的雪花,真是別有一番味道。
第二天早上趁游輪出發(fā)之前,我們參觀了小鎮(zhèn)附近的一長壽村,這或許是世界上最安逸的小村莊。這里有世界最小的木制教堂,粉刷成五顏六色的小木屋點綴在綠得發(fā)亮的草地上,每家屋前屋后都種滿了各種果樹。山上色彩非常豐富,從下而上依次是嫩綠的草,或翠綠或金黃或火紅的樹葉以及白皚皚的積雪,如詩如畫。悠閑地漫步在村落內(nèi),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真是一趟心靈的旅游。
●秀美的松娜峽灣
10:30游輪終于出發(fā)了,廣播里用英語、日語和漢語介紹松娜峽灣的景色。松娜峽灣全長204公里,深1300米,是世界上最長、最深的峽灣,被稱為峽灣之冠。它包括奧蘭峽灣和奈羅峽灣支流峽灣。前者面臨風景秀麗的富拉姆山谷和世界上最陡峭的高山鐵路支線——富拉姆鐵路,后者則是具有全歐洲最狹窄水道的峽灣。薄霧輕繞山間,零星地散落著小村莊,蒼山和綠野相映,真是美不勝收。我們在游輪上來回跑動,只是不想錯過任何一個角度的美景。途中不時看到遠處盤旋的直升機和頭頂自由翱翔的海鳥。我終于看到了遠處挪威的森林!
●雕刻之城奧斯陸
穿過峽灣,我們驅(qū)車前往挪威的首都奧斯陸。在國家劇院門前豎立著挪威著名劇作家易卜生的雕像,王宮廣場上屹立著國王卡爾·約翰的銅像。奧斯陸之所以被稱為“雕塑之城”還是因為著名的維格朗雕塑公園。
維格朗雕塑公園位于奧斯陸城內(nèi),由挪威雕塑家古斯塔夫·維格朗(1875年-1948年)在1906-1943年間的雕塑作品組成,占地80公頃,按幾何圖形設(shè)置,共有192座雕像和650個以人生為主題的雕像。許多作品或具體或抽象地展示了人生不同階段的情景,表達了一種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思想。這些雕塑作品絕大部分為*,有石雕,也有銅雕。據(jù)稱是當今世界上的雕塑公園。不論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全凝結(jié)在花崗巖和青銅里。維格朗把歐洲古老傳統(tǒng)、現(xiàn)代藝術(shù)思潮、挪威民族風格巧妙地融為一體。
公園由入口起,可分為橋、噴泉、人生柱這三個部分。從門口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排列著許多青銅像的橋,有生氣跺腳的男孩、手舞足蹈的游客、沉醉愛河的男女、也有親密的父子共游。這些青銅像與公園里溜滑板的少年、享受日光浴的男女,相互映照,融合成生動又變化無窮的畫面。
穿過綠茵茵的草坪,我們看到一組人體青銅雕像,這組*雕像共58座,被安放在一條小河旁和石橋欄桿上,各具形態(tài),變化多姿。公園里到處都有人形雕塑,或立或坐,造型不盡相同。有的是享受親情的溫暖寫照,有的是小孩蹣跚學步的過程,有年輕人的青春活力,戀人的溫柔相愛,父母的疼愛與管教,老年人的寡歡,喜、怒、哀、樂各種表情在維格朗的作品中顯得栩栩如生。大致上,是從公園中央的人生柱為中心,越往外刻畫出的小孩越顯成熟,從中間的出生到最外面的死亡,猶如人生歷史,而生老病死的循環(huán)正是該作品的價值所在,又以“人生柱”和“憤怒的小孩”刻畫得最為生動。
“人生柱” 高17.3米,直徑 3.5米,重270噸的圓形石柱聳立在平臺的中央。這是一根類似中國古代華表那樣的石柱,是人生公園的藝術(shù)高峰。柱上密密麻麻交疊著雕有121個情態(tài)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盤旋、競求光明、奮力抗爭的*人體浮雕塑像,展現(xiàn)人間生老病死的眾生相,細微刻畫了人類與困難搏斗的情景,因此被稱作“人生柱”?!皯嵟男『ⅰ钡裣?,將孩子由于愿望沒有得到滿足而發(fā)怒、大哭、揮拳、頓足的神態(tài)刻畫得惟妙惟肖。
在公園的中央,人們可以見到結(jié)構(gòu)別致的噴泉雕塑群。它是由屹立在一泓池水中央的巨人托盆石雕、池四周的青銅雕和池底座上的浮雕3部分組成。4座石雕巨人托舉著一個碩大的石盆,清清的泉水從盆子中央高高地噴起,然后均勻地分向四面八方灑落下來,猶如給這簇雕像蒙上一層薄薄的白紗。20座青銅雕環(huán)繞巨人托盆石雕而立,各種年齡的男女青銅雕環(huán)繞生命樹而息,樹與人混為一體。這些形象不同的雕像,有的蹲曲著,有的盤坐著,有的依偎著。底座上的石頭浮雕像共60幅,它們更為詳盡地表達了人生的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