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條原文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法條文義解釋
本條是對附期限合同效力的規(guī)定。
附期限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設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來作為合同生效的發(fā)生或者消滅的根據(jù)的合同。
合同期限是當事人之間以將來客觀確定到來之事實,作為決定合同效力的附款。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的特征在很多方面與附條件合同中的條件是相同的。但是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條件是將來不確定的事實,期限是將來確定發(fā)生的事實。合同期限與合同的履行期限也有不同。合同期限的作用是在于決定合同的效力的附款,而合同的履行期限則是合同的效力確定的條件下,對當事人履行所負義務的時間上的限制。合同期限的意義在于當事人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或是由隨機的因素控制合同的失效與否或生效的時間。
期限可以分兩種:一是生效期限,又稱為延緩期限或始期,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才發(fā)生。二是終止期限,又稱為接觸期限或終期,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消滅。要注意法條中對始期和終期到來的不同稱法:始期的到來,法律上稱為“屆至”;終期的到來,法律上稱為“屆滿”。這種稱法放在實例中會比較好理解一些。
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期日,如某年某月某日;也可以是一個期間,如“合同成立之日起5個月”。
在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的利益處于一種等待狀態(tài),其所擁有的是一種期待權。這種期待權也是一種利益,較之條件成就或者不成就的期待利益更為現(xiàn)實可能,因此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損害當事人的期限利益的,理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然而在《合同法》中,并沒有如同附條件的合同條款中惡意成就或不成就條件那樣的規(guī)定“關于侵害期限利益的法律責任”,是由于對此類侵害期待權的請求權,往往是同違約責任的請求權、物上請求權等請求權發(fā)生競合,當事人可以根據(jù)其中一項請求權進行請求,滿足自身的利益,而不必在假借期待權的侵害的請求。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法條文義解釋
本條是對附期限合同效力的規(guī)定。
附期限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設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來作為合同生效的發(fā)生或者消滅的根據(jù)的合同。
合同期限是當事人之間以將來客觀確定到來之事實,作為決定合同效力的附款。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的特征在很多方面與附條件合同中的條件是相同的。但是二者是不完全相同的。條件是將來不確定的事實,期限是將來確定發(fā)生的事實。合同期限與合同的履行期限也有不同。合同期限的作用是在于決定合同的效力的附款,而合同的履行期限則是合同的效力確定的條件下,對當事人履行所負義務的時間上的限制。合同期限的意義在于當事人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或是由隨機的因素控制合同的失效與否或生效的時間。
期限可以分兩種:一是生效期限,又稱為延緩期限或始期,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才發(fā)生。二是終止期限,又稱為接觸期限或終期,是指合同的效力自期限到來時消滅。要注意法條中對始期和終期到來的不同稱法:始期的到來,法律上稱為“屆至”;終期的到來,法律上稱為“屆滿”。這種稱法放在實例中會比較好理解一些。
附期限合同中的期限可以是一個具體的期日,如某年某月某日;也可以是一個期間,如“合同成立之日起5個月”。
在期限到來之前,當事人的利益處于一種等待狀態(tài),其所擁有的是一種期待權。這種期待權也是一種利益,較之條件成就或者不成就的期待利益更為現(xiàn)實可能,因此應該受到法律的保護。損害當事人的期限利益的,理應負相應的法律責任。然而在《合同法》中,并沒有如同附條件的合同條款中惡意成就或不成就條件那樣的規(guī)定“關于侵害期限利益的法律責任”,是由于對此類侵害期待權的請求權,往往是同違約責任的請求權、物上請求權等請求權發(fā)生競合,當事人可以根據(jù)其中一項請求權進行請求,滿足自身的利益,而不必在假借期待權的侵害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