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jié) 防范法律責任風險的對策
對策:
1.明確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責任
2.嚴格遵循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執(zhí)業(yè)準則
3.聘請熟悉和精通法律的法律顧問
4.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
5.為審計人員提供充分的職業(yè)培訓和職業(yè)咨詢
6.建立審計工作的有效監(jiān)督和檢查體系 。
【答疑板】
1.問:國家審計機關的權限?
答: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其職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根據 《審計法》的規(guī)定,審計機關在審計過程中主要具有下列監(jiān)督檢查權:
(1)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規(guī)定提供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zhí)行情況、決算、財務會計報告、財務收支電子數據和必要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文檔,在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的情況,社會審計組織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對違反上述規(guī) 定的,有權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2)有權審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tǒng),以及其他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3)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并取得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xié)助審計機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4)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
(5)對被審計單位所執(zhí)行的上級主管部門財政、財務收支的規(guī)定與法律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的,應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6)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7)有關機關協(xié)助。
對策:
1.明確會計人員和審計人員的責任
2.嚴格遵循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執(zhí)業(yè)準則
3.聘請熟悉和精通法律的法律顧問
4.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情況
5.為審計人員提供充分的職業(yè)培訓和職業(yè)咨詢
6.建立審計工作的有效監(jiān)督和檢查體系 。
【答疑板】
1.問:國家審計機關的權限?
答:審計機關依法獨立行使其職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根據 《審計法》的規(guī)定,審計機關在審計過程中主要具有下列監(jiān)督檢查權:
(1)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規(guī)定提供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zhí)行情況、決算、財務會計報告、財務收支電子數據和必要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文檔,在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的情況,社會審計組織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對違反上述規(guī) 定的,有權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2)有權審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tǒng),以及其他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3)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并取得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xié)助審計機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4)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
(5)對被審計單位所執(zhí)行的上級主管部門財政、財務收支的規(guī)定與法律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的,應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6)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7)有關機關協(xié)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