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不應再“命題”

字號:

鄧清波
    2010年全國高考語文考試已經(jīng)結束,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每年高考語文考試的作文幾乎都是“命題作文”,有的材料作文雖然是“題目自擬”,但給定材料要考生作文,實際上還是與“命題作文”無異。高考作文是否非得考“命題作文”?
    “命題作文”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的考生,其興趣愛好和人生閱歷都不盡相同,因此,對于同樣一則“命題作文”,有的考生會因為題目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人生閱歷碰巧契合,感到有話可說,因而“好寫”;有的考生則可能因為對題目所涉的內(nèi)容不很熟悉或者缺乏興趣,因而只能“為賦新詞強說愁”,感到無從下筆。所以,“命題作文”對考生來說實際上并不是很公正,它考的是“運氣”而不是考生真正的水平。
    從本質(zhì)上來講,“命題作文”與科舉八股文出題并無二致,都是用固定的題目去束縛考生的思維,要求考生“戴著腳鐐跳舞”、“捧著教條思考”,是很難讓所有的考生都發(fā)揮出自己的真實思考水平和寫作水平的。而恢復高考三十多年來,作文“命題”盡管有了些變化,但“命題作文”的本質(zhì)幾乎沒有變化,更暴露出一種僵化和呆板。高考的組織者也許沒有認真地傾聽過考生的聲音,沒有體會過考生們的感受,始終高高在上地命題,這更是讓萬千考生習慣了對上面命題的“揣測”、“迎合”,一切按照高考的命題去轉,強化了“應試教育”的效應,不利于培養(yǎng)和選拔真正的敢于自由思考、獨立發(fā)揮的高素質(zhì)學生。
    誠然,現(xiàn)實當中,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寫的“命題作文”不少,但這些“命題作文”往往都與人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因此不存在“無話可說”的現(xiàn)象,這與高考的“命題作文”的“離地萬里”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
    從這個角度來講,年年高考都搞“命題作文”,可謂毫無實際意義。因此,高考作文應該創(chuàng)新思路,不再搞各種形式的“命題作文”,而應該盡可能地尊重學生,讓他們自由發(fā)揮,展現(xiàn)自己的真實思考水平和寫作水平,這樣才能更大限度地實現(xiàn)公平,更好地選拔人才。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從根本上矯治“應試教育”的弊端,為高考語文的素質(zhì)教育開一扇“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