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題】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黨和國家開展系列的紀念和慶祝活動。
由于2010年從辛亥革命和建國60周年的背景材料為依托考查黨開創(chuàng)新的革命道理的意義及其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而2011年又再次以歷史材料黨90周年以及當時專著《苦難輝煌》為背景依托,考擦黨成立的意義作用和關于對馬克思主義的劣跡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涉及馬原哲學部分知識)
由于2010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65周年,但是2011年并沒有作為重點考查,可能在今年回馬槍。通過黨在革命、建設或者改革的不同的歷史階段的政策、文件等為背景考查黨在某一歷史階段或某一歷史事件中的具體作用和重要意義。比如史綱中涉及到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重大作用。
再有今年同時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可能二者結合考查的可能性極大。
【歷年真題】
所舉例題及解析均來自徐之明2012《政治理論近年真題心解》。
【2010單選9】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條件、過程及代表人物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蔽逅倪\動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得到了廣泛傳播。在中國最早謳歌十月革命,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
C.毛澤東
D.瞿秋白
【答案】B
【思路剖析】本題以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背景材料,考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答題中抓住“在中國最早謳歌十月革命、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中的關鍵詞“最早”就可以了。
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國大地上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李大釗。李大釗先后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因此,正確答案是B。
【2010多選21】考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證明,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必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中國化的原因在于()
A.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
B.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具有相容性
C.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
D.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現(xiàn)實的發(fā)展模式
【答案】ABC
【思路剖析】本考題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所以選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是與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所以選B;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證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都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所以選。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主要是世界觀、方法論而絕不是提供現(xiàn)成的模式,所以D選項為明顯錯誤項。
【2011多選21】題目靈活,考查知識涉及毛中特的第一二章,從根本層面上要明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本質是一致的。從技術層面桑,可以將兩大理論成果主義代入每個選項。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體系一脈相承主要體現(xiàn)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
B.革命和建設的根本任務
C.實事求是的理論精髓
D.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答案】AC
【思路剖析】本題屬于理解串聯(lián)型考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者的理論基礎是一致的,都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二者的理論精髓都是實事求是。故AC選項正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至于二者的“根本任務”,教材中沒有現(xiàn)成的說法。就學術而論,“任務”是與不同的歷史階段相聯(lián)系的;歷史階段不同,任務就相異。所以可以這么說,毛澤東思想的根本任務,是實現(xiàn)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任務,是現(xiàn)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故B不正確。選項D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背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是戰(zhàn)爭與革命。
【學術背景】
涉及黨的建設,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此問題多次以主客觀形式考查到。在出題可能依然以史綱材料為背景考查對中國共產黨建立、成長過程中的歷史事實以及黨的作用意義以及黨的建設等的考查。圍繞黨建問題的話,主要集中在毛中特的第十五章和史綱中的涉及黨的組織、作風和思想建設等方面。
例如: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zhàn)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1.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對抗日戰(zhàn)爭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中共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反對妥協(xié),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走向抗戰(zhàn)勝利的一面旗幟。
3.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限度地動員全國軍民共同抗戰(zhàn),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基礎組織者和鼓舞者。
4.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zhàn)路線,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策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政策,提出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開辟廣大的敵后戰(zhàn)場,成為堅持抗戰(zhàn)的中堅力量。
5.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最富于獻身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民族先鋒。
以下材料來自新華網《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90年的兩次革命三件大事
201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黨和國家開展系列的紀念和慶祝活動。
由于2010年從辛亥革命和建國60周年的背景材料為依托考查黨開創(chuàng)新的革命道理的意義及其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而2011年又再次以歷史材料黨90周年以及當時專著《苦難輝煌》為背景依托,考擦黨成立的意義作用和關于對馬克思主義的劣跡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涉及馬原哲學部分知識)
由于2010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65周年,但是2011年并沒有作為重點考查,可能在今年回馬槍。通過黨在革命、建設或者改革的不同的歷史階段的政策、文件等為背景考查黨在某一歷史階段或某一歷史事件中的具體作用和重要意義。比如史綱中涉及到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重大作用。
再有今年同時也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可能二者結合考查的可能性極大。
【歷年真題】
所舉例題及解析均來自徐之明2012《政治理論近年真題心解》。
【2010單選9】考查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條件、過程及代表人物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蔽逅倪\動以后,馬克思列寧主義得到了廣泛傳播。在中國最早謳歌十月革命,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是()
A.陳獨秀
B.李大釗
C.毛澤東
D.瞿秋白
【答案】B
【思路剖析】本題以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背景材料,考宣傳、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答題中抓住“在中國最早謳歌十月革命、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中的關鍵詞“最早”就可以了。
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國大地上率先舉起馬克思主義旗幟的是李大釗。李大釗先后發(fā)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比較系統(tǒng)地介紹馬克思主義。因此,正確答案是B。
【2010多選21】考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概念和意義
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證明,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必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之所以能夠中國化的原因在于()
A.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
B.馬克思主義與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具有相容性
C.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需要馬克思主義指導
D.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現(xiàn)實的發(fā)展模式
【答案】ABC
【思路剖析】本考題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隨時隨地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內在要求,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正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所以選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主要是與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所以選B;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行動,歷史和現(xiàn)實都證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都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所以選。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主要是世界觀、方法論而絕不是提供現(xiàn)成的模式,所以D選項為明顯錯誤項。
【2011多選21】題目靈活,考查知識涉及毛中特的第一二章,從根本層面上要明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其本質是一致的。從技術層面桑,可以將兩大理論成果主義代入每個選項。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兩大理論體系一脈相承主要體現(xiàn)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
B.革命和建設的根本任務
C.實事求是的理論精髓
D.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答案】AC
【思路剖析】本題屬于理解串聯(lián)型考題。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二者的理論基礎是一致的,都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二者的理論精髓都是實事求是。故AC選項正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至于二者的“根本任務”,教材中沒有現(xiàn)成的說法。就學術而論,“任務”是與不同的歷史階段相聯(lián)系的;歷史階段不同,任務就相異。所以可以這么說,毛澤東思想的根本任務,是實現(xiàn)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根本任務,是現(xiàn)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故B不正確。選項D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的時代背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時代背景是戰(zhàn)爭與革命。
【學術背景】
涉及黨的建設,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此問題多次以主客觀形式考查到。在出題可能依然以史綱材料為背景考查對中國共產黨建立、成長過程中的歷史事實以及黨的作用意義以及黨的建設等的考查。圍繞黨建問題的話,主要集中在毛中特的第十五章和史綱中的涉及黨的組織、作風和思想建設等方面。
例如: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zhàn)中起到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1.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了毛澤東思想,對抗日戰(zhàn)爭發(fā)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2.中共共產黨堅持抗戰(zhàn)、反對妥協(xié),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成為引導全民族走向抗戰(zhàn)勝利的一面旗幟。
3.中國共產黨積極倡導、促成、維護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限度地動員全國軍民共同抗戰(zhàn),成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基礎組織者和鼓舞者。
4.中國共產黨堅持全面抗戰(zhàn)路線,制定正確的戰(zhàn)略策略,實施動員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線政策,提出持久戰(zhàn)的戰(zhàn)略總方針和一整套人民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開辟廣大的敵后戰(zhàn)場,成為堅持抗戰(zhàn)的中堅力量。
5.中國共產黨人以自己最富于獻身精神的愛國主義、不怕流血犧牲的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zhàn)勝利的民族先鋒。
以下材料來自新華網《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90年的兩次革命三件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