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經(jīng)濟師《經(jīng)濟基礎》貨幣供求與貨幣均衡(3)

字號:

(三)貨幣均衡
    1,貨幣均衡與失衡
    貨幣均衡:即貨幣供求均衡,指在一定時期經(jīng)濟運行中的貨幣需求與貨幣供給在動態(tài)上保持一致的狀態(tài)。
    特征:貨幣供求的大體一致而非數(shù)量上的完全相等;動態(tài)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經(jīng)濟總體均衡狀況。
    貨幣失衡:貨幣供給偏離貨幣需求。
    總量性貨幣失衡:貨幣供給在總量上偏離貨幣需求達到一定程度從而使貨幣運行影響經(jīng)濟的狀態(tài)。
    結構性貨幣失衡:在總量大體一致情況下,貨幣供給結構與對應的貨幣需求結構不相適應。
    央行在調控時更多地注意總量性失衡。
    2,貨幣運動過程中的內在均衡機制
    貨幣需求-利率上升的影響
    貨幣供給――基礎貨幣與央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貨幣乘數(shù)與存款準備金率成反比。
    貨幣需求是主動方,貨幣供給處于被動地位。
    3,貨幣均衡水平的決定
    流通中貨幣數(shù)量的增長幅度應與國民經(jīng)濟的增長速度相互配合:ΔM1 = Y1 * M0 ,Y1為GDP增長率,M0為上期貨幣存量,ΔM1為本期貨幣增量。
    貨幣均衡與經(jīng)濟增長和物價水平的關系:ΔM1 = (Y1 + P 1)* M0,或有 M11=Y1 + P 1
    (四)通貨膨脹
    1,通用定義:在價值符號流通條件下,由于貨幣供給過度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xiàn)象。物價上漲是其基本標志。
    1, 類型
    按成因劃分的四種通貨膨脹類型: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特點:自發(fā)性,誘發(fā)性,支持性
    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包括工資推進型通貨膨脹和利潤推進型通過膨脹;
    輸入型通貨膨脹,實質上是一種通貨膨脹的國際傳導現(xiàn)象;
    結構型通貨膨脹
    按表現(xiàn)形式劃分的兩種通貨膨脹類型:公開型通貨膨脹和抑制型通貨膨脹(由于價格管制,商品短缺不能由物價上漲來反映,而表現(xiàn)為普遍持幣待購和貨幣流通速度減慢)。
    3,通貨膨脹的原因
    直接原因:過度的信貸供給
    主要原因:財政原因,發(fā)生財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財政政策;信貸原因,信用膨脹。
    其他原因:投資規(guī)模過大;國民經(jīng)濟結構比例失調;國際收支長期順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