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翱翔"少年寫四篇科技文 680分進清華 (2)

字號:

實驗田、長白山、西雙版納
    寫出四篇科技文兒
    上中學后,穆凱成為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成員,從此他也有了更多參與科學探究的機會。5年多的時間里,俱樂部組織的各種講座、科學考察、實驗室參觀、科學研究成果交流匯報等活動,他很少缺席。
    初三時,穆凱在北京林業(yè)大學教授的指導下與同學合作完成了《不同草坪草品種在北京地區(qū)抗旱性研究》論文,研究了北京地區(qū)常見的9類(13個品種)草坪草在干旱威脅下的質量變化,從草坪密度、色澤、均一性、抗病性四個角度評價了它們適應北京降水條件的能力。在草坪草實驗期間,穆凱每周都要抽出3個下午乘公交車去位于馬連洼的實驗田采集數據、取樣調查,分析草坪草的變化。實驗田里,蚊子成群結隊,他在記錄數據時經常被蚊子咬得渾身是包。雖然很辛苦,但他總是笑著說經歷了別人不曾經歷的事情,收獲了探究的樂趣和研究成果。
    在論文撰寫階段,要把對各品種草坪草的定性評價轉變?yōu)槎糠謹担腥擞闷骄档姆绞降玫浇K結論,但穆凱認為這樣雖然方便,卻不能客觀地體現草坪草的優(yōu)劣。經過多次計算,他與同伴發(fā)現的色澤總分與色澤標準差的比值是客觀的評分方法,他們的研究也因緊密聯(lián)系實際而受到專家好評。
    后來,穆凱還參加了中科院西雙版納和長白山基地的科學考察。在去長白山考察的前一天,他得了重感冒,發(fā)高燒。懷揣著對科學研究的無比熱愛,他在延吉醫(yī)院打完點滴后堅持進山考察,并順利地完成任務,撰寫了《長白山定位站夜間蛾類活動節(jié)律》報告。在西雙版納考察期間,他白天進林中觀察取樣,在實驗室測定與分析數據,晚上直到深夜還要整理數據,與小組同學合作完成了《對西雙版納幾種植物幼葉為紅色原因的研究》研究報告。
    進入高中后,穆凱成功入選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學院首屆“翱翔計劃”學員。學校每周只休息一天,他就利用周日去北京農學院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做百合花香氣成分研究課題。分析數據和撰寫論文需要很多大學知識,這對中學生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于是,他自學了《儀器分析教程》、《普通生物學》、《生物標本技術》等大學教材,終出色完成了《固相微萃取和同時蒸餾萃取與氣相色譜——質譜法分析西伯利亞百合香氣成分》研究論文。
    談到自己的研究論文多次獲獎,穆凱說,他做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科研能力和開拓知識領域,并不是為了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