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格式:菜園里

字號:

【教材簡析】
    《菜園里》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識字(二)中的第三課。本課有九個詞語和一首兒歌,詞語是菜園里各種蔬菜的名稱,兒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點。利用看圖,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稱。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在生活中學語文,培養(yǎng)觀察能力。在朗讀中豐富學生對蔬菜的認識,鞏固生字新詞。
    【設計理念】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心理動因。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尊重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以學生發(fā)展為原則,進行分類、分層識字,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學會積累詞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詞匯,提高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筆畫“乚”和偏旁“幾”。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認識一些蔬菜,了解它們的特點。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識字興趣
    1. 同學們喜歡去野外郊游嗎?老師今天帶同學們一起去游玩,請大家跟我一起去吧。
    2. 多媒體播放菜園里的情景。
    師:你們想認識這些蔬菜嗎?
    生:想。
    師:那好,我們再去菜園里仔細看看。
    師板書:菜園里
    [點評:生活是教學的源泉,也是學生們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由認識生活入手學習語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走進菜園,識記生字
    1.菜園里的蔬菜可多啦,每種蔬菜都有一張名片,上面寫著它們的名字。
    (師出示帶有拼音的詞語卡片)
    請同學們借助拼音讀一讀這些名字。
    2.(師出示實物:蘿卜)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是什么蔬菜嗎?
    (師取出詞卡)“蘿卜”帶拼音,看清楚“蘿卜”的“卜”的字音,我們再讀一遍。
    師:誰來說說“蘿卜”是什么樣兒的?
    (生觀察思考后回答)
    師:同學們觀察真仔細,再看看“蘿卜”這兩個字,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觀察字形思考回答)
    [點評:認識實物與識字緊密地結合,充滿了趣味,調(diào)動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發(fā)了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
    師出示“豆角”“卷心菜”等實物,讓學生邊認蔬菜邊識字。
    師: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這些字?
    (生思考回答)
    [點評:根據(jù)漢字的特點,選擇識字方法,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在這里,教師只起引導的作用,學生是認讀生字的主角。]
    師:我也通過自己的方法記住了幾個字,現(xiàn)在我來說說,你們來猜,怎么樣?
    (1)頭兒尖尖像把刀,牛羊用它把身保。
    (生猜:“角”)
    (2)一只小船劃到江心,前后中間浪花點點。
    師邊說邊指字,生很快猜出是“心”字,隨機認識“乚”像小船,筆畫名稱叫“臥鉤”。
    [點評:朗朗上口、生動有趣的兒歌,使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氣氛中快樂地識記生字,增添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3.在菜園里游玩可高興了,有個小朋友情不自禁地把一些蔬菜名稱根據(jù)它們的特點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趕快去讀讀吧!
    (1)生讀課文,鞏固識字。
    自由讀兒歌,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指名讀兒歌,檢查自讀結果。
    齊讀兒歌,識記生字。
    (2)出示詞語認讀。
    細又長、捉迷藏、尖尖嘴、越老皮越黃、好風光。
    (出示)用下面生字組詞語:
    又( )捉( )風( )迷( )
    (生完成組詞)
    (出示生字卡片“藏” “嘴”)這兩個字筆畫繁多,你能用什么好方法把它們牢牢記住嗎?
    (生思考回答)
    如,口+此+角= (嘴)
    師相機補充:人嘴為口,鳥嘴尖如角,口、角在此處都是指嘴巴。
    師講故事來記字:“藏”(師邊指字的部件邊講):戰(zhàn)場上,一名大臣被追殺,他背著兵器慌忙逃竄,跑著跑著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座茅草屋,急忙躲進去,鉆到床底下,藏了起來。
    指名讀兒歌,檢查識記生字的情況。
    [點評:師生合作,互教互學。猜謎語、講故事都是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不僅能活躍氣氛,鍛煉學生的思維,還是一種比較好的識字方法。學生易學易記,可謂匠心獨運。]
    (課件演示:南瓜成熟的過程,由青到黃的顏色變化,學生觀察)
    師:同學們剛才看到了什么?
    師出示詞語條“越老皮越黃”,兩個“越”用紅色突出。這就是南瓜──
    (生齊讀“越老皮越黃”。)
    [點評:形象再現(xiàn),使學生從生活中獲得了認知,語言能力也在認知中得到了發(fā)展。]
    師:生活中像這種逐漸變化的事物很多,想想看,還有哪些用上“越……越……”的詞語呀?
    出示:越……越……
    師:看見這個“越”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識記“越”字。
    (“越”字是“走”字底的,里面的“戊”字就像是一個人往前走,那一撇是這個人身上背的包,一點是他流的汗。)
    [點評: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出發(fā),首先尊重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隨后在學生經(jīng)驗的空白處適時地給予填充,為學生營造學習語言的環(huán)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對詞義的理解。]
    4.認讀生字,鞏固識記。
    (1)同桌合作讀字詞:我讀你聽,互相糾正字音;你指我讀,考考是否認識。
    (2)游戲中鞏固生字。
    a.摘果子游戲。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成熟了,這棵蘋果樹上結了很多大蘋果,誰想摘到又大又紅的蘋果呢?愿意的同學回答到:“我把蘋果來摘下!”邊說邊走上講臺摘下大蘋果后高高舉起,把蘋果上的生字讀給大家聽。若讀正確,下面同學就讀相關詞語;若不正確,下面同學給予糾正。
    b.猜字游戲。
    (課件展示文中兒歌,但生字處是空白的)請猜一猜空白處是什么字?愿意猜字的同學猜后點擊空白處,出現(xiàn)完整的詞,若猜對,有資格當小老師領讀句子;若猜錯,其他同學當小醫(yī)生指出毛病。
    c.組詞擂臺賽。
    兩人為一組,用生字組詞語,比一比誰組得多。組得多的給大家讀一讀自己組的詞語,同時發(fā)一個小小智慧星。
    [點評:以讀為依托,以識字為軸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主線,將生字新詞進行整合,形成知識鏈,使識字教學在多層次、多形式的活動中得以落實。讓學生在認讀過程中進一步識字,嘗試運用語言,進行積累。]
    (3)誦讀兒歌,讀中感悟。
    a.自由讀兒歌,想想你從兒歌中明白了什么?
    b.小組讀,“開火車”讀,帶讀,對讀,比賽讀,挑戰(zhàn)讀等等多種形式,檢查是否做到了字音讀得準,句子讀得通順。
    (4)運用語言,試編兒歌。
    a.你還知道哪些蔬菜,它們各有什么特點呢?把你知道的蔬菜也編成兒歌介紹給大家,先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b.小組內(nèi)討論。
    c.在組內(nèi)交流新編兒歌。
    如,韭菜青青細又長,白菜身穿綠衣裳。番茄高高掛燈籠,土豆地下捉迷藏,苦瓜長著麻子臉,菜花身披黃金甲。
    又如,胡蘿卜身子細又長,番茄個個紅又圓,大辣椒挺個將軍肚,茄子身穿紫長袍。冬瓜披著綠紗衣,土豆有眼沒有鼻。
    d.同學們都很用心,兒歌編得也很好。
    [點評:在充分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創(chuàng)編的過程中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在模仿中學習,在嘗試中運用語言,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三、指導寫字
    1.細心的同學一起仔細看,這兒有我們要寫的四個漢字。
    2.齊讀:卜、又、心、風。
    3.仔細觀察這四個字,看看怎么寫才又對又好看。
    4. 學生靜靜思考,并交流體會。
    (1)卜:獨體字,第一筆“豎”要在豎中線上起筆,第二筆“點”要點在橫中線上。
    (2)又:獨體字,“撇”和“捺”要寫舒展。
    (3)心:獨體字,三個“點”在不同方向、不同位置,高低也不同。
    (4)風:獨體字,寫“幾”寬度要適當,寫里面的部分時,要像柳葉輕拂,寫后一筆的“點”要寫稍長一點,與“卜”、“心”中的點不同。
    5.教師示范書寫生字:卜、又、心、風。
    6.學生在音樂聲中描紅、臨寫、書寫。
    [點評:識字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靜靜地觀察,實際是讀帖的過程。無論干什么都要動腦子,思考如何把字寫得好看也是非常重要的。觀察了、思考了,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書寫漢字,再感受到漢字的美,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另外,課上要給足寫字的時間,并重視在寫字的過程中鞏固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