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領(lǐng)略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詩化的語言。
3、了解演說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題目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是維克多,雨果為紀念伏爾泰百年(1778—1878)冥誕的演說詞。為什么要紀念伏爾泰?(他有哪些貢獻)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雨果的演說。
二、整體感知
1、詞語教學(見書本)
2、兩位杰出人物的介紹
伏爾泰,法國作家、哲學家、啟蒙(帶來光明的意思)思想家。出生于資產(chǎn)階級家庭。從小喜愛文藝。中學畢業(yè)后,因作詩諷刺宮廷而遭囚禁。在獄中完成第一個悲劇《奧狄浦斯王》,出獄后因宣傳啟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國外。為避開*追捕,晚年避居法瑞邊境,積極參加政治斗爭。 (啟蒙運動:18世紀西方資產(chǎn)階級繼文藝復興之后所進行的第二次反對教會神權(quán)和封建專制的文化運動。弘揚理性、反對宗教、提倡人權(quán)。教導人們勇于反抗,追求正義。)
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lǐng)袖,是法國文學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父親是拿破侖軍官。雨果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chuàng)作力經(jīng)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義是貫穿于他作品的主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巴黎圣母院》簡介
故事發(fā)生在中世紀。“愚人節(jié)”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爾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yōu)美。
這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埃斯梅拉爾達著了迷,他內(nèi)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丑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爾達搶來。結(jié)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爾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鐘人雖然外貌丑陋,內(nèi)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爾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爾達對法比一見鐘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后面跟著,出于嫉妒,他用刀刺傷了埃斯梅拉爾達,然后逃跑了。埃斯梅拉爾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爾達從絞刑架下?lián)屃顺鰜?,藏在巴黎圣母院?nèi),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絕后,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ㄎ髂鄳嵟匕迅チ_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爾達的尸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xiàn)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3、請同學們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
思考:從雨果的演講中,可以了解到伏爾泰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明確:伏爾泰對人類的貢獻可以歸納為兩大部分。一是通過著書立說和文學創(chuàng)作,做出思想上的貢獻:“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教導人們走向自由”;二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為他那個時代的弱勢人群爭取人權(quán),勇敢斗爭。
4、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世紀性貢獻
第二部分(2-8)思想啟蒙 (9)現(xiàn)實關(guān)懷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時代意義
5、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討論: A、斗爭的原因是什么? B、對象是誰? C、以何種方式? D、具體的表現(xiàn)是什么? E、結(jié)果怎樣?
明確A、時代的原因:人民無知,宗教愚昧,君主專制,司法黑暗。
B、對象:宮廷、貴族、金融界、教會。 C、方式:獨自一人,一枝筆(輕如和風,猛如雷電)。
D、表現(xiàn):為西爾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爾辯護。 E、結(jié)果:勝利。
教師小結(jié):伏爾泰是“法蘭西思想之父'‘,他經(jīng)歷了君主專制由鼎盛到衰敗的轉(zhuǎn)折期,為當時的人們帶來了自由和民主的聲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為:倔強的斗士形象。
6、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爾泰的什么特點去表現(xiàn)的?
明確:抓住伏爾泰的“深邃的雙目”和“睿智的微笑”進行描寫。
(2)、師生共同朗讀第12段,體會雨果是如何描寫伏爾泰的“微笑”的。
提示:有感情地放聲朗讀,能夠讀出雨果激動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現(xiàn)出伏爾泰的成就。
(3)、提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特點進行描寫?
明確:對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大,能夠表現(xiàn)出伏爾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強烈。
三、欣賞語言
重點:體味雨果充滿激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
1、何謂“浪漫主義”
(1)產(chǎn)生:18世紀末到19世紀30年代,法國革命與歐洲民族民主解放運動的產(chǎn)物。
(2)特征:
A、著重表現(xiàn)作家的主觀理想,抒發(fā)強烈的個人感情,具有主觀性、抒情性——本質(zhì)特征。
B、寄情于山水,描繪大自然,通過大自然的美,反襯社會的丑惡,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突出作家愛憎,喜惡的感情。
C、重視民間創(chuàng)作,富有地方色彩。
D、善用獨特的夸張手法,進行鮮明的對比,通過非凡的事件,情節(jié)塑造非凡的人物。
雨果:善于運用 美丑對照原則
2、請同學們再次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幾處能體現(xiàn)雨果充滿激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
(1)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顆巨星隕落了。(第1節(jié))
賞析:演說一開始,雨果就用“巨星隕落”來評價伏爾泰在人類歷的非凡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爾泰生活的時代及其世紀性的貢獻。
(2)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第1節(jié))
賞析:?!斑^去”象征著黑暗與邪惡,“未來”意味著正義與光明。伏爾泰受到“過去”的詛咒與“未來”的祝福,正反襯出他與黑暗的勢不兩立,他對世人的啟蒙碩勛。所以說“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3)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他行使過一個職能,他完成過一項使命。(第1節(jié))
賞析:這句話蘊涵著豐富的意義。
首先,“一個世紀”指他所處的那個風云激蕩的法國18世紀,這是“登峰造極的君主政體和曙光初現(xiàn)的革命年代”,“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初的微光”。
其次,見證了這個偉大時代的伏爾泰,他所行使的職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正是這一點,使他成為人類思想的一代宗師。越是偉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毀譽:“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4)我們應(yīng)為這微笑感動。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第12節(jié))
賞析:伏爾泰的微笑,是對憤怒情緒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塵囂之后的寬恕與安詳;對權(quán)貴與壓迫者的嘲笑、譏諷,是比對手站得更高的俯視、輕蔑;對弱者與被壓迫者的微笑、安撫,是為真摯的仁慈與博愛。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義,仁慈和誠實”,把迷信和丑惡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愛、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5)我們感到,從今以后人類高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將是思想。(第13節(jié))
賞析:思想取代武力成為“人類高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意味著人民普遍地覺醒,再也不會盲目地臣服于權(quán)威與專制,人間的高律令將是基于正義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這句話揭示了啟蒙思想家的畢生追求與巨大貢獻。
(6)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zāi)估锍鰜恚。ǖ?4節(jié))
賞析:這句富有激情的生動呼告,表現(xiàn)出雨果與黑暗專制勢不兩立、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同時也暗示著:長眠于墳?zāi)怪械姆鼱柼?,他曾?jīng)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無論曾經(jīng)怎樣被黑暗湮沒,終都將在人類歷大放光彩。這句話,極其巧妙地呼應(yīng)著演講開頭的“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紀與19世紀,把整個人類解放的光輝歷程,都融合在一起。
四、課堂小結(jié)
雨果用詩一股精美的語言,熱情贊譽了伏爾泰卓越的歷史貢獻、偉大的人格魅力,再現(xiàn)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以及革命者的光輝形象,使這個形象永駐人們心中。雨果的語言凝重中透著雋永,深沉中顯出壯麗,熱烈中掩著理性。在緬懷伏爾泰的同時,我們充分領(lǐng)略到這位浪漫主義大師的非凡魅力,他們是法蘭兩的驕傲,更是全世界人民的驕傲。
一位作家說過,文學作品只有真實感還不夠,給讀者的美感享受越多,就越成功。演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雨果正是以他奇特的構(gòu)思、深摯的感情、詩意盎然的語言創(chuàng)造池一種壯美的意境,使演講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
五、布置作業(yè)選擇你所喜歡的語段背誦積累
板書:
倔強的斗士形象
伏爾泰
微笑的智者形象
1、領(lǐng)略兩位杰出人物的思想光輝。
2、品味雨果包含激情、詩化的語言。
3、了解演說的特點。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題目上我們可以知道這是維克多,雨果為紀念伏爾泰百年(1778—1878)冥誕的演說詞。為什么要紀念伏爾泰?(他有哪些貢獻)下面我們一起來聽聽,雨果的演說。
二、整體感知
1、詞語教學(見書本)
2、兩位杰出人物的介紹
伏爾泰,法國作家、哲學家、啟蒙(帶來光明的意思)思想家。出生于資產(chǎn)階級家庭。從小喜愛文藝。中學畢業(yè)后,因作詩諷刺宮廷而遭囚禁。在獄中完成第一個悲劇《奧狄浦斯王》,出獄后因宣傳啟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國外。為避開*追捕,晚年避居法瑞邊境,積極參加政治斗爭。 (啟蒙運動:18世紀西方資產(chǎn)階級繼文藝復興之后所進行的第二次反對教會神權(quán)和封建專制的文化運動。弘揚理性、反對宗教、提倡人權(quán)。教導人們勇于反抗,追求正義。)
雨果(1802-1885),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lǐng)袖,是法國文學偉大的作家之一。他的父親是拿破侖軍官。雨果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chuàng)作力經(jīng)久不衰。他的浪漫主義小說精彩動人,雄渾有力,對讀者具有永久的魅力。人道主義是貫穿于他作品的主線。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面人》《九三年》等。
《巴黎圣母院》簡介
故事發(fā)生在中世紀。“愚人節(jié)”那天,流浪的吉卜賽藝人在廣場上表演歌舞,有個叫埃斯梅拉爾達的吉卜賽姑娘吸引了來往的行人,她長得美麗動人舞姿也非常優(yōu)美。
這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羅德·弗羅洛一下子對美麗的埃斯梅拉爾達著了迷,他內(nèi)心燃燒著情欲之火,瘋狂地愛上了她。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鐘人,相貌奇丑無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爾達搶來。結(jié)果法國國王的弓箭隊長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爾達,抓住了卡西莫多。他把敲鐘人帶到廣場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賽姑娘不計前仇,反而送水給卡西莫多喝。
敲鐘人雖然外貌丑陋,內(nèi)心卻純潔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爾達,也愛上了她。天真的埃斯梅拉爾達對法比一見鐘情,兩人約會時,弗羅洛悄悄在后面跟著,出于嫉妒,他用刀刺傷了埃斯梅拉爾達,然后逃跑了。埃斯梅拉爾達卻因謀殺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爾達從絞刑架下?lián)屃顺鰜?,藏在巴黎圣母院?nèi),弗羅洛趁機威脅吉卜賽姑娘,讓她滿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絕后,把她交給了國王的軍隊,無辜的姑娘被絞死了??ㄎ髂鄳嵟匕迅チ_洛推下教堂摔死,他擁抱著埃斯梅拉爾達的尸體也死去了。 小說表現(xiàn)了雨果對封建政府和教會的強烈憎恨,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下層人民的深切同情。
3、請同學們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
思考:從雨果的演講中,可以了解到伏爾泰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明確:伏爾泰對人類的貢獻可以歸納為兩大部分。一是通過著書立說和文學創(chuàng)作,做出思想上的貢獻:“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教導人們走向自由”;二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任,為他那個時代的弱勢人群爭取人權(quán),勇敢斗爭。
4、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
第一部分(1)世紀性貢獻
第二部分(2-8)思想啟蒙 (9)現(xiàn)實關(guān)懷
第三部分(10-12)非凡人格
第四部分(13-14)時代意義
5、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
思考討論: A、斗爭的原因是什么? B、對象是誰? C、以何種方式? D、具體的表現(xiàn)是什么? E、結(jié)果怎樣?
明確A、時代的原因:人民無知,宗教愚昧,君主專制,司法黑暗。
B、對象:宮廷、貴族、金融界、教會。 C、方式:獨自一人,一枝筆(輕如和風,猛如雷電)。
D、表現(xiàn):為西爾旺、蒙巴伊、卡拉斯、拉巴爾辯護。 E、結(jié)果:勝利。
教師小結(jié):伏爾泰是“法蘭西思想之父'‘,他經(jīng)歷了君主專制由鼎盛到衰敗的轉(zhuǎn)折期,為當時的人們帶來了自由和民主的聲音。因此他的形象可以概括為:倔強的斗士形象。
6、分析“智者”的形象。
(1)、雨果抓住伏爾泰的什么特點去表現(xiàn)的?
明確:抓住伏爾泰的“深邃的雙目”和“睿智的微笑”進行描寫。
(2)、師生共同朗讀第12段,體會雨果是如何描寫伏爾泰的“微笑”的。
提示:有感情地放聲朗讀,能夠讀出雨果激動的心情和情感。理解作家借助“微笑”,呈現(xiàn)出伏爾泰的成就。
(3)、提問:為什么要選擇這個特點進行描寫?
明確:對于斗士的形象,“微笑”所造成的反差大,能夠表現(xiàn)出伏爾泰的性格,感染的效果更加強烈。
三、欣賞語言
重點:體味雨果充滿激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
1、何謂“浪漫主義”
(1)產(chǎn)生:18世紀末到19世紀30年代,法國革命與歐洲民族民主解放運動的產(chǎn)物。
(2)特征:
A、著重表現(xiàn)作家的主觀理想,抒發(fā)強烈的個人感情,具有主觀性、抒情性——本質(zhì)特征。
B、寄情于山水,描繪大自然,通過大自然的美,反襯社會的丑惡,反映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突出作家愛憎,喜惡的感情。
C、重視民間創(chuàng)作,富有地方色彩。
D、善用獨特的夸張手法,進行鮮明的對比,通過非凡的事件,情節(jié)塑造非凡的人物。
雨果:善于運用 美丑對照原則
2、請同學們再次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幾處能體現(xiàn)雨果充滿激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
(1)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顆巨星隕落了。(第1節(jié))
賞析:演說一開始,雨果就用“巨星隕落”來評價伏爾泰在人類歷的非凡地位,并高度概括了伏爾泰生活的時代及其世紀性的貢獻。
(2)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第1節(jié))
賞析:?!斑^去”象征著黑暗與邪惡,“未來”意味著正義與光明。伏爾泰受到“過去”的詛咒與“未來”的祝福,正反襯出他與黑暗的勢不兩立,他對世人的啟蒙碩勛。所以說“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3)伏爾泰不僅是一個人,他是一個世紀。他行使過一個職能,他完成過一項使命。(第1節(jié))
賞析:這句話蘊涵著豐富的意義。
首先,“一個世紀”指他所處的那個風云激蕩的法國18世紀,這是“登峰造極的君主政體和曙光初現(xiàn)的革命年代”,“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初的微光”。
其次,見證了這個偉大時代的伏爾泰,他所行使的職能和使命,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類”。正是這一點,使他成為人類思想的一代宗師。越是偉大的人物,越是遭受激烈的毀譽:“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4)我們應(yīng)為這微笑感動。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第12節(jié))
賞析:伏爾泰的微笑,是對憤怒情緒的超越,是看透一切塵囂之后的寬恕與安詳;對權(quán)貴與壓迫者的嘲笑、譏諷,是比對手站得更高的俯視、輕蔑;對弱者與被壓迫者的微笑、安撫,是為真摯的仁慈與博愛。他用智慧的微笑,“照亮真理,正義,仁慈和誠實”,把迷信和丑惡照得透亮,催生出平等、博愛、理智、和平等“黎明的曙光”。
(5)我們感到,從今以后人類高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將是思想。(第13節(jié))
賞析:思想取代武力成為“人類高的統(tǒng)治權(quán)力”,意味著人民普遍地覺醒,再也不會盲目地臣服于權(quán)威與專制,人間的高律令將是基于正義和平等的法律,以及真理和良心。這句話揭示了啟蒙思想家的畢生追求與巨大貢獻。
(6)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zāi)估锍鰜恚。ǖ?4節(jié))
賞析:這句富有激情的生動呼告,表現(xiàn)出雨果與黑暗專制勢不兩立、斗爭到底的決心和信念;同時也暗示著:長眠于墳?zāi)怪械姆鼱柼?,他曾?jīng)催生出的“黎明的曙光”,無論曾經(jīng)怎樣被黑暗湮沒,終都將在人類歷大放光彩。這句話,極其巧妙地呼應(yīng)著演講開頭的“他的搖籃映照著王朝盛世的余暉,他的靈柩投射著大深淵初的微光”;而且把18世紀與19世紀,把整個人類解放的光輝歷程,都融合在一起。
四、課堂小結(jié)
雨果用詩一股精美的語言,熱情贊譽了伏爾泰卓越的歷史貢獻、偉大的人格魅力,再現(xiàn)了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學家以及革命者的光輝形象,使這個形象永駐人們心中。雨果的語言凝重中透著雋永,深沉中顯出壯麗,熱烈中掩著理性。在緬懷伏爾泰的同時,我們充分領(lǐng)略到這位浪漫主義大師的非凡魅力,他們是法蘭兩的驕傲,更是全世界人民的驕傲。
一位作家說過,文學作品只有真實感還不夠,給讀者的美感享受越多,就越成功。演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雨果正是以他奇特的構(gòu)思、深摯的感情、詩意盎然的語言創(chuàng)造池一種壯美的意境,使演講產(chǎn)生巨大的感染力。
五、布置作業(yè)選擇你所喜歡的語段背誦積累
板書:
倔強的斗士形象
伏爾泰
微笑的智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