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匯與匯率
1、外匯的定義
(1)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用于清償國際間債權(quán)債務(wù)的支付手段。
(2)狹義的外匯
① 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國際債權(quán)債務(wù)關(guān)系清算的支付手段。
② 主要是指國外銀行的外幣存款和外幣票據(jù)。
(3)廣義的外匯
① 可以清償對外債務(wù)的一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chǎn)或債券。
② 2008年8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規(guī)定,外匯包括:
Ø 外幣現(xiàn)鈔,包括紙幣、鑄幣;
Ø 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jù)、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
Ø 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
Ø 特別提款權(quán);
Ø 其他外匯資產(chǎn)。
2、外匯的分類——按買賣的交割期限
(1)即期外匯
現(xiàn)匯,在外匯成交后于當日或兩個營業(yè)日內(nèi)辦理交割的外匯。
(2)遠期外匯
期匯,按協(xié)定的匯率簽訂買賣合同,在約定的未來某一時間進行交割的外匯。
3、外匯的三個特征——外匯三性
(1)外幣性
(2)可兌換性
(3)普遍接受性
| 目前,能夠同時具備上述三性的是主要發(fā)達國家貨幣,如美元、歐元、日元、瑞士法郎等,還有一些地區(qū)性貨幣。
4、匯率的定義
匯率是指不同貨幣相互兌換的比率,即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也稱匯價。
5、匯率的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
① 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本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匯率表示一定單位外國貨幣折算成本國貨幣的數(shù)量。
② 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采用直接標價法。人民幣匯率采取的是直接標價法。
③ 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值升降與本幣升貶值反向,與外幣升貶值同向。
(2)間接標價法
① 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外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匯率表示為一定單位本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的數(shù)量。
② 美國、英國和其他英聯(lián)邦國家采用間接標價法。
③ 在間接標價法下,匯率值升降與本幣升貶值同向,與外幣升貶值反向。
(3)兩種標價法下的匯率互為倒數(shù),兩者乘積為1。
6、匯價的報價方法
(1)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被稱為基點。
(2)匯率一般計算到五位數(shù)。對于大多數(shù)貨幣,1點通常是0.0001貨幣單位;對于幣值較小的貨幣如日元,1點就是0.01貨幣單位。
(3)匯率的報價方法:通常采取雙向報價制,即同時報出買入?yún)R率和賣出匯率。
GBP1 = USD1.4150/1.4156
GBP1 = USD1.4150/56
① 買入?yún)R率與賣出匯率是從報價銀行的角度來說的。
② 買入?yún)R率又稱買入價,是銀行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也常稱為出口匯率。
③ 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是銀行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也常稱為進口匯率。
④ 買入、賣出匯率的判斷依據(jù)是銀行賤買貴賣。
⑤ 買入?yún)R率和賣出匯率在不同標價法下是不同的。
Ø 直接標價法下,前者是買入?yún)R率,后者是賣出匯率;
Ø 間接標價法下,前者是賣出匯率,后者是買入?yún)R率。
⑥ 中間價又稱中間匯率,是指買入?yún)R率和賣出匯率的算術(shù)平均數(shù)。
⑦ 現(xiàn)鈔匯率是銀行買賣外匯現(xiàn)鈔的匯率。
Ø 現(xiàn)鈔的買賣差價要大于現(xiàn)匯;
Ø 銀行的現(xiàn)鈔買入價低于外匯買入價,而現(xiàn)鈔賣出價與外匯賣出價相同。
7、匯率的種類
(1)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① 即期匯率——現(xiàn)匯匯率
② 遠期匯率——期匯匯率
③ 如果貨幣的期匯比現(xiàn)匯貴,稱貨幣遠期升水;
如果貨幣的期匯比現(xiàn)匯便宜,稱貨幣遠期貼水;
如果貨幣的期匯和現(xiàn)匯相等,稱平價;
(2)基本匯率與套算匯率
① 基本匯率是指一國貨幣對某一關(guān)鍵貨幣的匯率,大多數(shù)國家選擇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為基本匯率。
② 套算匯率又稱交叉匯率,是指對其他外國貨幣的匯率。
8、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2009年新增內(nèi)容)
(1)國際收支
① 國際收支逆差,外匯升值,本幣貶值;
② 國際收支順差,外匯貶值,本幣升值;
(2)相對通貨膨脹
如果通貨膨脹高于他國,則該國貨幣貶值;反之則趨于升值。
(3)相對利率
高利率使貨幣升值,反之則使貨幣貶值。
(4)總需求與總供給
當一國總需求增長快于總供給,本幣呈貶值趨勢。
(5)市場預(yù)期
如果市場預(yù)期本幣貶值,最終導致本幣的實際貶值。
1、外匯的定義
(1)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用于清償國際間債權(quán)債務(wù)的支付手段。
(2)狹義的外匯
① 是指以外幣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國際債權(quán)債務(wù)關(guān)系清算的支付手段。
② 主要是指國外銀行的外幣存款和外幣票據(jù)。
(3)廣義的外匯
① 可以清償對外債務(wù)的一切以外國貨幣表示的資產(chǎn)或債券。
② 2008年8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規(guī)定,外匯包括:
Ø 外幣現(xiàn)鈔,包括紙幣、鑄幣;
Ø 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jù)、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
Ø 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
Ø 特別提款權(quán);
Ø 其他外匯資產(chǎn)。
2、外匯的分類——按買賣的交割期限
(1)即期外匯
現(xiàn)匯,在外匯成交后于當日或兩個營業(yè)日內(nèi)辦理交割的外匯。
(2)遠期外匯
期匯,按協(xié)定的匯率簽訂買賣合同,在約定的未來某一時間進行交割的外匯。
3、外匯的三個特征——外匯三性
(1)外幣性
(2)可兌換性
(3)普遍接受性
| 目前,能夠同時具備上述三性的是主要發(fā)達國家貨幣,如美元、歐元、日元、瑞士法郎等,還有一些地區(qū)性貨幣。
4、匯率的定義
匯率是指不同貨幣相互兌換的比率,即以一種貨幣表示另一種貨幣的價格,也稱匯價。
5、匯率的標價方法
(1)直接標價法
① 是以一定單位的外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本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匯率表示一定單位外國貨幣折算成本國貨幣的數(shù)量。
② 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采用直接標價法。人民幣匯率采取的是直接標價法。
③ 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值升降與本幣升貶值反向,與外幣升貶值同向。
(2)間接標價法
① 是以一定單位的本國貨幣作為標準,折算為外國貨幣來表示匯率。即匯率表示為一定單位本國貨幣折算成外國貨幣的數(shù)量。
② 美國、英國和其他英聯(lián)邦國家采用間接標價法。
③ 在間接標價法下,匯率值升降與本幣升貶值同向,與外幣升貶值反向。
(3)兩種標價法下的匯率互為倒數(shù),兩者乘積為1。
6、匯價的報價方法
(1)匯率變動的最小單位被稱為基點。
(2)匯率一般計算到五位數(shù)。對于大多數(shù)貨幣,1點通常是0.0001貨幣單位;對于幣值較小的貨幣如日元,1點就是0.01貨幣單位。
(3)匯率的報價方法:通常采取雙向報價制,即同時報出買入?yún)R率和賣出匯率。
GBP1 = USD1.4150/1.4156
GBP1 = USD1.4150/56
① 買入?yún)R率與賣出匯率是從報價銀行的角度來說的。
② 買入?yún)R率又稱買入價,是銀行買入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也常稱為出口匯率。
③ 賣出匯率又稱賣出價,是銀行賣出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也常稱為進口匯率。
④ 買入、賣出匯率的判斷依據(jù)是銀行賤買貴賣。
⑤ 買入?yún)R率和賣出匯率在不同標價法下是不同的。
Ø 直接標價法下,前者是買入?yún)R率,后者是賣出匯率;
Ø 間接標價法下,前者是賣出匯率,后者是買入?yún)R率。
⑥ 中間價又稱中間匯率,是指買入?yún)R率和賣出匯率的算術(shù)平均數(shù)。
⑦ 現(xiàn)鈔匯率是銀行買賣外匯現(xiàn)鈔的匯率。
Ø 現(xiàn)鈔的買賣差價要大于現(xiàn)匯;
Ø 銀行的現(xiàn)鈔買入價低于外匯買入價,而現(xiàn)鈔賣出價與外匯賣出價相同。
7、匯率的種類
(1)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
① 即期匯率——現(xiàn)匯匯率
② 遠期匯率——期匯匯率
③ 如果貨幣的期匯比現(xiàn)匯貴,稱貨幣遠期升水;
如果貨幣的期匯比現(xiàn)匯便宜,稱貨幣遠期貼水;
如果貨幣的期匯和現(xiàn)匯相等,稱平價;
(2)基本匯率與套算匯率
① 基本匯率是指一國貨幣對某一關(guān)鍵貨幣的匯率,大多數(shù)國家選擇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為基本匯率。
② 套算匯率又稱交叉匯率,是指對其他外國貨幣的匯率。
8、影響匯率變動的主要因素(2009年新增內(nèi)容)
(1)國際收支
① 國際收支逆差,外匯升值,本幣貶值;
② 國際收支順差,外匯貶值,本幣升值;
(2)相對通貨膨脹
如果通貨膨脹高于他國,則該國貨幣貶值;反之則趨于升值。
(3)相對利率
高利率使貨幣升值,反之則使貨幣貶值。
(4)總需求與總供給
當一國總需求增長快于總供給,本幣呈貶值趨勢。
(5)市場預(yù)期
如果市場預(yù)期本幣貶值,最終導致本幣的實際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