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基本構造規(guī)定
9.1.1 伸縮縫的間距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間距宜符合表9.1.1的規(guī)定。
表9.1.1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間距 (m)
結構類別室內或土中露天排架結構裝配式 100 70框架結構裝配式 75 50現(xiàn)澆式 55 35剪力墻結構裝配式 65 40現(xiàn)澆式 45 30擋土墻、地下室墻壁等類結構裝配式40 30現(xiàn)澆式 30 20注:1 裝配整體式結構房屋的伸縮縫間距宜按表中現(xiàn)澆式的數(shù)值取用;
2 框架-剪力墻結構或框架-核心筒結構房屋的伸縮縫間距可根據(jù)結構的具體布置情況取表中框架結構與剪力墻結構之間的數(shù)值;
3 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時,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宜按表中露天欄的數(shù)值取用;
4 現(xiàn)澆挑檐、雨罩等外露結構的伸縮縫間距不宜大于12m.
9.1.2 對下列情況,本規(guī)范表9.1.1中的伸縮縫間距宜適當減?。?BR> 1 柱高(從基礎頂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結構(由于剛度大,溫度收縮引起的柱頂水平位移可能導致柱中產(chǎn)生較大的約束應力);
2 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的排架結構;
3 位于氣候干燥地區(qū)、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qū)的結構或經(jīng)常處于高溫作用下的結構(因為這些結構溫度收縮所造成的約束應力將更為嚴重);
4 采用滑模類施工工業(yè)的剪力墻結構(因為這些結構整體性強,溫度收縮所引起的約束應力也將更大);
5 材料收縮較大(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水泥用量多、流動性大的泵送混凝土及免振混凝土等情況)、室內結構因施工外露時間較長等。
9.1.3 對下列情況,如有充分依據(jù)和可靠措施,本規(guī)范表9.1.1中的伸縮縫間距可適當增大:
1 混凝土澆筑采用后澆帶施工(混凝土后澆帶:30m~40m一道,寬度800~1000mm,一般鋼筋貫通不斷。澆筑后澆帶的時間不宜早于1~2個月);
2 采用專門的預加應力措施(應通過計算,按照應力變化和主拉應力的方向來設計和布置預應力鋼筋);
3采用能減少混凝土溫度變化或收縮的措施(局部加強、采用預制構件或疊合結構、設置滑移層、采用膨脹劑補償混凝土收縮、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建筑物頂部采用音叉式變形縫)。
當增大伸縮縫間距時,尚應考慮溫度變化或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由間接作用引起的內力對結構安全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
9.1.4 具有獨立基礎的排架、框架結構,當設置伸縮縫時,其雙柱基礎可不斷開。
結構縫相關資訊1混凝土中結構縫的概念(1)結構縫有10種類型:
膨脹縫(伸縫)
收縮縫(縮縫)
沉降縫防震縫(抗震縫)
體形縫局部縫施工縫拼接縫控制縫(引導縫,如預埋隔離片等)
界面縫。
(2)結構縫的8種做法:
全部斷開的縫上部斷開的縫頂部斷開的縫鋼筋斷開,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搭接,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焊接或機械連接,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連通,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及混凝土連續(xù)澆筑后引導開裂形成的縫(3) 縫的設計原則應充分考慮現(xiàn)代建筑體形龐大、形狀復雜、工廠混凝土收縮大等特點合理布置結構縫,減少約束應力的過大積聚;
綜合考慮各種結構縫的功能和受力特點,加以合并,一縫多能;
合理構造:采用全斷開、半斷開、部分斷開和后斷開等不同形式,使其能夠承當作為結構縫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縫的做法應能夠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實現(xiàn)設計意圖,具有可操作性;
應配套采取建筑處理手法,做好防水、防滲等措施,將設縫對建筑物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2 混凝土結構的間接裂縫
(1)約束應力及間接裂縫影響觀感和使用功能影響結構的耐久性結構中產(chǎn)生次內力改變結構計算簡圖(2)混凝土收縮的影響混凝土原材料及成分的變化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對降低施工工藝變化的影響結構形式的變化試驗標準與實際工程差異的影響(3)溫度變化的影響大氣環(huán)境的溫差施工早期的溫差施工養(yǎng)護的影響
3 確定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主要因素:
結構所處環(huán)境混凝土成型方式結構形式其他措施:保溫隔熱、收縮率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各種混凝土施工工藝(滑模等)
9.2.1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表9.2.1的規(guī)定表9.2.1 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huán)境類別 板墻殼 梁 柱≤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二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三 - 30 25 - 40 35 - 40 35注: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
9.1.1 伸縮縫的間距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間距宜符合表9.1.1的規(guī)定。
表9.1.1 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間距 (m)
結構類別室內或土中露天排架結構裝配式 100 70框架結構裝配式 75 50現(xiàn)澆式 55 35剪力墻結構裝配式 65 40現(xiàn)澆式 45 30擋土墻、地下室墻壁等類結構裝配式40 30現(xiàn)澆式 30 20注:1 裝配整體式結構房屋的伸縮縫間距宜按表中現(xiàn)澆式的數(shù)值取用;
2 框架-剪力墻結構或框架-核心筒結構房屋的伸縮縫間距可根據(jù)結構的具體布置情況取表中框架結構與剪力墻結構之間的數(shù)值;
3 當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時,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的伸縮縫間距宜按表中露天欄的數(shù)值取用;
4 現(xiàn)澆挑檐、雨罩等外露結構的伸縮縫間距不宜大于12m.
9.1.2 對下列情況,本規(guī)范表9.1.1中的伸縮縫間距宜適當減?。?BR> 1 柱高(從基礎頂面算起)低于8m的排架結構(由于剛度大,溫度收縮引起的柱頂水平位移可能導致柱中產(chǎn)生較大的約束應力);
2 屋面無保溫或隔熱措施的排架結構;
3 位于氣候干燥地區(qū)、夏季炎熱且暴雨頻繁地區(qū)的結構或經(jīng)常處于高溫作用下的結構(因為這些結構溫度收縮所造成的約束應力將更為嚴重);
4 采用滑模類施工工業(yè)的剪力墻結構(因為這些結構整體性強,溫度收縮所引起的約束應力也將更大);
5 材料收縮較大(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水泥用量多、流動性大的泵送混凝土及免振混凝土等情況)、室內結構因施工外露時間較長等。
9.1.3 對下列情況,如有充分依據(jù)和可靠措施,本規(guī)范表9.1.1中的伸縮縫間距可適當增大:
1 混凝土澆筑采用后澆帶施工(混凝土后澆帶:30m~40m一道,寬度800~1000mm,一般鋼筋貫通不斷。澆筑后澆帶的時間不宜早于1~2個月);
2 采用專門的預加應力措施(應通過計算,按照應力變化和主拉應力的方向來設計和布置預應力鋼筋);
3采用能減少混凝土溫度變化或收縮的措施(局部加強、采用預制構件或疊合結構、設置滑移層、采用膨脹劑補償混凝土收縮、加強保溫隔熱措施、建筑物頂部采用音叉式變形縫)。
當增大伸縮縫間距時,尚應考慮溫度變化或混凝土收縮對結構的影響(由間接作用引起的內力對結構安全也可能帶來不利影響,對此應有足夠的重視)。
9.1.4 具有獨立基礎的排架、框架結構,當設置伸縮縫時,其雙柱基礎可不斷開。
結構縫相關資訊1混凝土中結構縫的概念(1)結構縫有10種類型:
膨脹縫(伸縫)
收縮縫(縮縫)
沉降縫防震縫(抗震縫)
體形縫局部縫施工縫拼接縫控制縫(引導縫,如預埋隔離片等)
界面縫。
(2)結構縫的8種做法:
全部斷開的縫上部斷開的縫頂部斷開的縫鋼筋斷開,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搭接,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焊接或機械連接,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連通,混凝土接槎的縫鋼筋及混凝土連續(xù)澆筑后引導開裂形成的縫(3) 縫的設計原則應充分考慮現(xiàn)代建筑體形龐大、形狀復雜、工廠混凝土收縮大等特點合理布置結構縫,減少約束應力的過大積聚;
綜合考慮各種結構縫的功能和受力特點,加以合并,一縫多能;
合理構造:采用全斷開、半斷開、部分斷開和后斷開等不同形式,使其能夠承當作為結構縫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縫的做法應能夠在正常的施工條件下實現(xiàn)設計意圖,具有可操作性;
應配套采取建筑處理手法,做好防水、防滲等措施,將設縫對建筑物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
2 混凝土結構的間接裂縫
(1)約束應力及間接裂縫影響觀感和使用功能影響結構的耐久性結構中產(chǎn)生次內力改變結構計算簡圖(2)混凝土收縮的影響混凝土原材料及成分的變化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對降低施工工藝變化的影響結構形式的變化試驗標準與實際工程差異的影響(3)溫度變化的影響大氣環(huán)境的溫差施工早期的溫差施工養(yǎng)護的影響
3 確定混凝土結構伸縮縫的主要因素:
結構所處環(huán)境混凝土成型方式結構形式其他措施:保溫隔熱、收縮率不同的混凝土材料、各種混凝土施工工藝(滑模等)
9.2.1 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且應符合表9.2.1的規(guī)定表9.2.1 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huán)境類別 板墻殼 梁 柱≤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 ≤C20 C25~C45 ≥C50一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二 a - 20 20 - 30 30 - 30 30 b - 25 20 - 35 30 - 35 30三 - 30 25 - 40 35 - 40 35注:基礎中縱向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40mm;當無墊層時不應小于7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