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同步復習

字號:

同步復習一
    心理咨詢的心理診斷階段
    對于心理治療過程的看法,不同的心理治療家提法各異。有的認為治療過程可分為分析、綜合、診斷、預測、勸導或治療以及追蹤這樣6個階段。有的認為可分為確定的問題、提出假設、檢查假設、采取決定、參與行動以及評價這樣6個階段;伊根把治療過程分為確認和分析問題階段,設立目標的階段以及行動階段這樣3個階段??ㄍ呒{則把治療過程劃分為信息的收集、評價、反饋、治療協(xié)議、行為改變和結束這樣6個階段。
    實際上,雖然心理治療家們提出了對治療的基本階段的不同看法,所有的治療過程卻是大致相同的,有幾個必須經(jīng)過的階段。這就是心理診斷階段、幫助和改變階段及結束階段。在這3個階段中,心理診斷階段又可細分為信息的收集、心理診斷、信息反饋和治療目標的確立這樣幾個階段;幫助和改變階段又可細分為領悟及修通(working through)2個階段。
    治療的這3大階段,各有不同的任務。第一階段中,治療者的主要任務是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確認,制定出治療目標;第二階段則是幫助來訪者改變其認知、情緒或行為;最后在結束階段中,治療者要幫助來訪者鞏固其治療所獲成果,適應結束治療的情況。在這3個階段的治療過程中,根據(jù)具體情況,時間可長可短,第二階段一般耗時最長,而且各階段之間可能互有重疊。
    心理診斷階段
    對這一階段的工作,我們將按信息的收集、心理診斷、信息的反饋及治療目標的確立這樣幾個分階段來介紹。
    1.信息的收集
    在信息的收集階段,主要任務就是深入收集與來訪者及其問題有關的資料。一般說來,治療者收集到的資料越多,對于下一階段所要進行的心理診斷就越有利。但是心理門診時間有限,不可能做非常詳盡的個案收集。因此要在有限的時間內,限度地擴展來自對方的有關信息。收集信息應注意下述幾個方面:
    (1)時間的維度:對于來訪者過去經(jīng)歷的了解,可以得知其發(fā)展至今的概況;對于來訪者現(xiàn)時狀況的了解,有助于獲得其對自己和自身問題的理解及看法等有關信息;而對于來訪者對將來的看法和打算的了解,可以更進一步認清其對自己、對他人、對周圍世界的看法以及對其現(xiàn)有問題為何使之產(chǎn)生煩惱與困惑有進一步的理解。對來訪者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了解往往可以構成一幅連續(xù)的圖景,有助于了解對方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和其為何前來求助。
    (2)思維與情緒的維度:注意來訪者對于他自身、他人及有關事件的看法,注意由此而引發(fā)的情緒活動,對思維與情緒的認識有助于了解思維與情緒之間的交互作用,以及在治療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的理智與情緒不協(xié)調甚至對立的情況。
    (3)思維與行為的維度:注意來訪者對于現(xiàn)實的理解和看法,注意其怎樣處世待人,怎樣處理自身所遇到的各種事物,注意其出現(xiàn)心理矛盾和沖突時,采取了怎樣的防范、應急等措施,以及他對自身處理這些事物的看法。這有助于了解對方是怎樣一個人,有助于了解其思維與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并可預測其今后在某事上的反應。
    由于信息收集是在治療的最初階段進行的,治療者還面臨著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的重要任務。俗話說:良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從治療的第一次會談開始,治療者就應注意為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而努力。
    步入心理門診的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帶著自身的問題前來的,因此往往非常敏感和易受傷害。治療者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并努力創(chuàng)造出某種能使來訪者產(chǎn)生溫暖、有安全感的氣氛。初見面時,治療者應友善地向對方打招呼,盡可能起身迎接對方步入治療室,并請對方入座,可向對方作一自我介紹,然后開始轉向了解對方個人情況的內容。此外,治療者對對方談話的耐心傾聽,對對方所談內容的真誠的關注,友好的面部表情,對對方思維、情感活動的理解達到共情的境界,這些都是良好的治療關系建立的必要條件。
    與此同時,治療者還應注意自己的職業(yè)形象。治療者不僅應是一個親切的、能夠理解對方的人,而且還應給對方以職業(yè)的信任感。因此言語要自信,不能夸張做作,對來訪者的談話內容不應表示驚訝或作道德判斷。若對方對治療者進行某些試探,應給予盡可能明確的答復。
    作為治療者在這一階段還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在來訪者提出較為復雜的人物、事件當中找到必要的線索。有時來訪者急于說出自己的苦惱與問題,一時表達零亂而無頭緒,治療者可幫助他們從中選擇出一件事先講,然后再說另一件事;或先了解其主要的治療目的,然后幫助來訪者圍繞著這一目的展開而談。
    在收集信息的階段,治療者一方面應注意引導對方的思路;另一方面亦應注意傾聽對方的談話,不是在特殊情況下不應隨意打斷來訪者話頭,擾亂對方的思路。提問時,也不宜連珠炮式地連續(xù)發(fā)問,不給對方以思考的余地,造成過重的心理壓力。對于某些初始開展此項工作的人來說,還應注意切忌在收集資料的初期,即對來訪者所說的某些事情較輕率地下斷語,以表明自己為內行。
    2 、心理診斷
    心理診斷的任務,主要是對來訪者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和確認;此外,是否接受來訪者并給予其治療,亦是治療者要確定的工作之一。對于心理診斷工作的一般原理及工作過程,這里我們僅就治療者可能遇到的來訪者的問題及是否接受來訪者作為自己的治療對象進行討論。
    (1)來訪者問題的各種形式:來訪者的問題可能包括有精神病的癥狀,這屬于精神病學所轄范圍,治療者一般要注意區(qū)分。來訪者的問題也可能屬于某些神經(jīng)癥癥狀,如抑郁、焦慮、恐怖癥、強迫動作或強迫觀念,也可能有性行為障礙。還有一些可能是歸不到某種癥狀的范疇里去的一些問題,如適應不良、過于敏感、害怕某事、憤怒情緒、困惑的問題、負疚感、受挫感、內心矛盾沖突、效率低下、人際交往問題等等。
    1983年,奧德菲爾德調查了到英國某咨詢中心的144名來訪者,發(fā)現(xiàn)促使他們前來咨詢的最突出的問題是感情的應激。她的研究表明,來訪者當中最常出現(xiàn)的問題是苦惱的體驗,其次是人際關系的問題(有的是一般的與人交往的問題,有的是與某個特定的人,如父母、異性朋友或與自己孩子的關系問題),此外還有工作與學習中的問題,以及一些軀體癥狀和特殊癥狀的問題。趙耕源、蘇復等人的文章表明,在我國的心理門診中,占首位的來訪者的問題是神經(jīng)癥癥狀。
    (2)治療者與來訪者:對于治療者來說,應注意這樣一點,不是所有的來訪者(除精神病人之外)都適宜做心理治療的,或者換句話說,有些來訪者的個人因素影響著治療過程,使之難以取得積極的結果。來訪者是否適宜做心理治療這一工作也應在診斷階段進行確認。
    有些來訪者想改變其感覺、感情、目前狀況等,但卻不打算作任何努力改變自己認知、思維、情緒或行為。在這種情況下,治療者經(jīng)過一番努力,對方仍堅持其看法時,宜中斷對對方的治療。來訪者有很強的治療動機的比那些沒有什么治療動機者更適宜進行心理治療。如對方系由家人、親友、單位人送來而本人不以為然者,治療可能事倍功半。另外,對于某些采用心理分析、認知改變療法的治療者來說,文化水平極低,不善于觀察自身體驗及沒有一定領悟能力的人不宜作治療對象,某些治療對象對某種療法取不信任態(tài)度的也不宜作以采用此療法為主的治療者的治療對象。
    從上面的情況看,對于治療者說來,在這一點上必須有清醒認識,即作為一個治療者,并非能對所有前來求助的來訪者進行幫助。如果治療者自己堅持認為自己一定能幫助所有的人,這種想法對于心理治療工作將是有害的。
    治療者也是人類的一員,有自己的弱點、問題、價值觀等。治療者對此應有足夠的認識,并盡可能地使自己不斷得到充實和提高。但是我們仍舊會犯錯誤,會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問題。如果治療者發(fā)現(xiàn)自己對某一來訪者的治療是不適宜的,的辦法是把對方介紹給其他的治療者。有些治療者可能對充滿敵意的、強悍有力的和喜愛發(fā)號施令的來訪者感到棘手;有的則對被動的、依賴性強的人感到難于應付;還有的治療者對于來訪者的某些問題感到難以接受,如同性戀、飲酒過度、性關系混亂等,此時,若勉強繼續(xù)治療過程,其效果難以保證。
    一般說來,治療者自身的人性越完善,他們對各種各樣的人和形形色色的問題也就越敏感,也就越有可能對來訪者進行幫助。因此,對治療者來說,要增加幫助他人的可能性,就需要不斷地完善自己。
    應該說,經(jīng)過資料收集階段和進行心理診斷,當治療者決定繼續(xù)治療過程時,他實際上已接受了對方作為自己的治療對象,認為心理治療對對方可能會帶來某種效益。有了這種認識,即使治療的全過程會消耗許多的時間、精力、面對許多困難,這也仍然是值得去做的工作。
    3.信息反饋
    在信息反饋階段,治療者要與來訪者一起探討有關信息。此階段的目的是將信息反饋給來訪者,得以證實或肯定,并使來訪者能夠作出進一步?jīng)Q定,以考慮是否繼續(xù)進行治療。
    在這一階段,治療者給予來訪者的信息反饋應盡可能清晰、簡短、具體,不要用過多術語,以簡明的話語說明治療者對其接收到的信息的分析。在說明時,治療者對來訪者所應有的態(tài)度是:“你的確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我們可以一起找出一些解決的方法來”
    在治療者給予信息反饋時,可以讓來訪者隨時提出問題。對于此時來訪者所提出的問題,治療者可給予直接的回答,但一定要以建設性的態(tài)度予以做答。
    此時,來訪者也許并不完全同意治療者對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或者又聯(lián)想起一些他認為與其問題有關的事情。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大都會主動提出異議或補充,作些描述或說明。此時治療者應允許他們這樣做,并考慮這些信息的意義,以核查自己判斷的結果。如果對方所提供的進一步的說明與情況和原來的分析出入不大,治療者應注意掌握時間進度,不要讓對方沿某一思路大說特說。出入較大時,可能還需重新審視已有的信息。
    4 咨詢目標的確立
    在我國,目前一般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過程都較短,來訪者來門診1-3次左右。通常,治療者不注重治療目標確立的階段,這與我們的專業(yè)工作尚未完全走上正軌有關。如果不進行治療目標確立的工作,至少在這一階段,治療者應與來訪者達成某種一致意見,即雙方應開誠布公地進行交流,并為來訪者的問題得以改善作出努力。在來訪者一方應愿意為此努力,包括不僅在治療會談中,而且在治療會談以后,不斷按照會談之中所確立的新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行事,以及完成治療者布置的家庭作業(yè)等。
    盡管如此,在可能的情況下,治療目標的確立仍是治療者應做到的一步。我們在前面已敘述了各種有關的治療目標。在治療實踐中,治療者要在心理診斷的基礎上與來訪者共同制定治療目標??梢赃@樣問來訪者:通過治療,你希望解決什么問題,有什么改變,達到什么程度等。治療目標的制定應注意以下幾點:
    (1)治療目標是具體的:比如面對一個就要參加高考的女孩子,其治療目標即可定為克服其考試焦慮,以使她能參加高考。這種目標就是非常具體的目標,而且具有可測性。因為來訪者朝向這一目標走的每一步都是一種可見的進步。如這個女孩想到高考時不再像以前那樣焦慮了,覺得自己能參加高考了(但可能還有一定程度的焦慮),覺得自己對高考有信心了等等。
    也有可能來訪者提出的治療目標是要更高興些、不再那么苦惱、成為一個好妻子、好父親,或使自己感覺得好一些。這類目標就很不具體,很抽象,難以評估。治療者可以再深入發(fā)問,問其更高興些的具體標準是什么,包含哪些內容,好父親標準是什么,好父親應該有哪些表現(xiàn)等。這樣可使那些含糊的目標變得清晰而且是可以接近的。
    (2)治療的目標是現(xiàn)實可行的:治療的目標應該是現(xiàn)實的,要根據(jù)來訪者本身的潛力、水平以及其周圍環(huán)境的限制來定。超越現(xiàn)實可能性的目標不會使治療得到最終的積極結果。例如一位大學生前來門診,他的目標是要使學習更有效率。如他的所謂更有效率是要使他的學習效率提高50%甚至70%,那么,他的這一目標就是不現(xiàn)實的,不能實現(xiàn)的。
    (3)治療的目標是心理學的目標:治療的目標應為心理學方面的,如變得更為自信,不再自卑,少發(fā)脾氣等,這些目標是有利于來訪者心理或人格健康發(fā)展的目標。而不是生理學方面、物理條件方面的目標。有時來訪者有些軀體癥狀,如這些癥狀是與心理因素有關的,其目標也不是消除或減輕這些生理癥狀,而是怎樣改變引發(fā)這種軀體問題的心理因素。純粹生理學的目標只有通過醫(yī)學的手段進行治療。
    (4)治療目標常常是分輕重緩急的:有些來訪者只有一個治療目標,而另一些來訪者可能會有好幾個治療目標。如某位來訪者要解決他考試焦慮、學習方面無效率的問題,要解決他和某一同學關系緊張的問題,還要解決他社交能力方面的問題。此時,治療者要幫來訪者分出輕重緩急。如這位來訪者后天就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考試,很明顯,治療者要率先幫助他解決考試焦慮的問題。如幾個問題緊迫性不明顯時,假定上述來訪者無考試焦慮時,可以問對方覺得這幾個問題中,哪個對他影響,他最希望解決的是哪個問題,其次是哪個等等,排出先后次序來。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有時前面兩個問題解決了,對后面的問題,來訪者已可自己處理了。
    在治療過程中,隨著治療者對來訪者的深入了解,這些治療目標可能會重新排序,或者也可能引伸出其他的目標。此時這個新出現(xiàn)的目標可能更為重要,往往馬上成為治療中的首要目標了。
    (5)對治療的目標應經(jīng)常進行評價:治療的目標一旦走出并非就可以置之不顧了,需要經(jīng)常檢查和評價。一般來說,由于目標定得具體、現(xiàn)實、可測,經(jīng)過治療,來訪者一般都會顯示出某種進步。此時回顧、檢查治療目標,對于來訪者來說會成為一種積極的強化,有助于改善他自己的動機,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對治療目標的評價也有助于治療方向和方法的調整,如治療進行得不順利,可檢查是否目標不夠現(xiàn)實,是否還有更深的問題隱藏其后,是否某一方法不適于這個來訪者等等。不斷的對目標評價的過程有利于治療向縱深發(fā)展,也使治療目標成為可逐步接近和達到的目標了。
    同步復習二
    一、選用測驗
    1、依據(jù)問題選恰當 2、向其說明求同意 3、向上級申請報告
    二、選用依據(jù)
    1、與臨床有關——判斷問嚴重題程度
    2、與臨床密切——確定問題背后原因
    3、探討病因——確定診斷治療方案
    4、鑒別診斷——排除其它疾病智障
    三、注意事項
    1、目的不明、依據(jù)不足亂用;
    2、單純依據(jù)不考慮臨床,片面診斷、制定矯治方案;
    3、與診斷目的無關;
    4、不按程序和步驟施測;
    5、超出功能,主觀解釋;
    6、使用盜版軟件。
    同步復習三
    整理資料
    一、作用
    1、有助病史分析
    2、綜合臨床表現(xiàn)
    3、提供診斷依據(jù)
    此外,認真收集整理資料對初學者來說等于鍛煉基本功,訓練個人思維品質。
    二、步驟
    1、一般資料
    常規(guī)資料、生活狀況、婚姻家庭、工作記錄、娛樂活動、自我描述、內在世界
    2、成 長 史
    從小到大以及發(fā)生的重大轉折和你現(xiàn)在對它的評價、嬰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
    3、目前狀態(tài)
    精神、身體、社會工作與社會交往
    4、恰當選擇測驗
    向咨詢師建議施測、提交申請報告
    5、驗證資料可靠性
    來自親友或中介人的資料 (1)判斷真實程度 (2)附加說明
    來自心理咨詢人員的資料 (1)需進一步核實 (2)整理后視為可用
    6、按性質分類整理:——可判斷不同資料之間的縱向、橫向以及邏輯關系
    三、方法
    1、就事論事
    2、尋找相關
    3、跡象分析
    4、薩冥歸類法
    5、桑德泊格浮現(xiàn)綜合法
    四、注意事項
    1、嚴格操作不怕麻煩
    2、操作中主動體驗各資料間的邏輯關系
    同步復習四
    找關鍵點
    一、找的意義
    1、關鍵點多數(shù)是臨床表現(xiàn)的原因
    2、關鍵點多數(shù)與臨床有內外聯(lián)系
    3、找關鍵點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技能
    二、如何去找
    1、對照、印證、比較臨床資料,驗證可靠性
    2、縱橫比較,抽象概括
    三、找的步驟
    1、收集資料的途徑——(1)主訴
    ——(2)家屬報告
    ——(3)攝入性談話
    ——(4)臨床觀察
    ——(5)心理測驗
    ——(6)其它
    2、具體步驟——(1)資料縱向比較
    ——(2)驗證可靠性
    3、臨床癥狀與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1)因果關系
    ——(2)橫向影響關系
    4、分析對比——(1)按次序列出臨床表現(xiàn)
    ——(2)列出與臨床有關的各類資料
    ——(3)對比分析
    四、注意事項
    1、認真對待——(1)資料來源可靠性
    ——(2)資料真實性
    ****未經(jīng)驗證的資料不能做分析的依據(jù)
    2、認真分析——(1)不能主觀隨意
    ——(2)符合客觀邏輯
    同步復習五
    初步印象
    一、形成初步印象的意義——奠定診斷的基礎
    二、如何形成初步印象
    1、整理分析資料
    2、判斷問題程度
    3、歸類診斷
    4、形成大致的判斷
    三、步驟
    1、排除精神障礙——用三原則衡量
    (1)主客觀統(tǒng)一
    (2)精神與行為協(xié)調
    (3)人格相對穩(wěn)定
    ****背離之一就是可疑,就須深入分析或會診
    2、進一步確定精神障礙——用三種辦法深入考察分析
    (1)浮現(xiàn)綜合法
    (2)跡象分析法
    (3)歸類對照法
    3、鑒別診斷——區(qū)分兩種情況
    (1)一般心理問題
    (2)神經(jīng)癥
    同步復習六
    心理健康水平分析
    一、評估意義
    1、發(fā)現(xiàn)求助者的強勢因素和弱勢因素
    2、發(fā)現(xiàn)問題產(chǎn)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3、根據(jù)評估現(xiàn)狀預測矯治情況
    二、步驟
    1、對照“十項指標”逐一評估
    2、有效測評,量化評估
    三、注意事項
    1、按程序評估,體現(xiàn)客觀性;
    2、評估過程中不能暗示求助者
    3、不迎合求助者,沒有明確診斷就臨時施治。
    同步復習七
    形成診斷
    一、前提條件
    在上級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形成診斷。
    二、目標
    1、以個體為目標
    2、探求某一個體在群體中的位置
    3、確定個體行為與常模偏離的程度
    三、形成意義
    1、解決問題和障礙
    2、了解智力、情緒和個性
    3、了解個人生活史、目前生活狀況、人際關系、工作性質
    4、判斷問題或障礙形成發(fā)展、嚴重程度、對其影響
    5、選擇恰當?shù)闹委煼椒?BR>    6、制定符合實際的治療方案
    四、步驟
    1、三個簡要報告:
    (1)臨床表現(xiàn)、自我評述,所獲資料的分析與結果
    (2)問題的可能原因
    (3)初步印象與判斷依據(jù)
    2、提交報告
    3、與咨詢師討論報告,接受指導,形成診斷。
    五、關于心理診斷
    1、概念——廣義:對正常人和兒童的心理測量工作
    ——狹義:精神病的輔助診斷和對各種障礙進行確診的 心理測量工作
    ——嚴格意義:用于咨詢和治療的測量方法
    2、提 出 人——羅夏
    3、形成時間——二次大戰(zhàn)
    4、目 的——鑒定和區(qū)別各種情緒障礙
    5、主要方法——觀察法、會談法、實驗法、測驗法、量表法
    6、科 學 性——A:具有常模
    ——B:單項測定之間具有內在邏輯性
    ——C:測量結果與臨床癥狀具有相對一致性
    ——D:以基礎學科的規(guī)律和操作原則為依據(jù)
    ——E:接受臨床實踐檢驗
    六、注意事項
    1、與咨詢師意見分歧時,雙方客觀討論,求得一致。
    2、難以判斷時應為疑難,申請上級會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