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無權代理人和表現代理人所訂立的合同
關于無權代理人所訂立的合同,《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的規(guī)定與《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的主旨是相符的,只不過《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了相對人的催告權和撤銷權。還需注意的是《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而《合同法》則規(guī)定為“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焙贤ǖ囊?guī)定更有利于保護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利益
表現代理亦屬于無權代理的一種。但實際上它與一般的無權代理是有區(qū)別的。一般的無權代理非經本人追認不發(fā)生代理的效果,而在表現代理的情況下,將直接發(fā)生代理的效果,無須本人的追認。表現代理的構成,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應具備以下要件:1)所謂代理人并沒有代理權;2)相對人主觀上是善意的,即相對人不知道代理人實際上并沒有代理權;3)客觀上存在著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事實,如行為人持有本人的蓋有公章的空白文書等。
(三)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
《合同法》第五十條對此問題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由此可見,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要發(fā)生法律效力,應具備以下要件:1)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2)相對人是善意的,即相對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了權限。
(四)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所訂立的合同
財產的處分只能由享有處分權的人進行,非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行為往往構成對他人財產的侵害,是一種侵權行為。因此,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所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無權處分行為事后得到權利人的追認或者無處分權人訂立合同后取得了處分權,則該合同有效。否則該合同不發(fā)生效力。
關于無權代理人所訂立的合同,《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的規(guī)定與《民法通則》第六十六條的規(guī)定的主旨是相符的,只不過《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了相對人的催告權和撤銷權。還需注意的是《民法通則》中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而《合同法》則規(guī)定為“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焙贤ǖ囊?guī)定更有利于保護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利益
表現代理亦屬于無權代理的一種。但實際上它與一般的無權代理是有區(qū)別的。一般的無權代理非經本人追認不發(fā)生代理的效果,而在表現代理的情況下,將直接發(fā)生代理的效果,無須本人的追認。表現代理的構成,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guī)定,應具備以下要件:1)所謂代理人并沒有代理權;2)相對人主觀上是善意的,即相對人不知道代理人實際上并沒有代理權;3)客觀上存在著使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事實,如行為人持有本人的蓋有公章的空白文書等。
(三)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
《合同法》第五十條對此問題作出了具體規(guī)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權限的以外,該代表行為有效。由此可見,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訂立的合同要發(fā)生法律效力,應具備以下要件:1)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權限;2)相對人是善意的,即相對人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了權限。
(四)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所訂立的合同
財產的處分只能由享有處分權的人進行,非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的行為往往構成對他人財產的侵害,是一種侵權行為。因此,無處分權人處分他人財產所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無權處分行為事后得到權利人的追認或者無處分權人訂立合同后取得了處分權,則該合同有效。否則該合同不發(fā)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