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代理人之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1)

字號:

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和生效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一、聯(lián)系
    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是民事法律行為生效的邏輯前提。一項民事法律行為只有成立后,才談得上進一步衡量其是否有效的問題:如果一項民事法律行為不成立、即其根本就不存在,那么也就談不上“有效”或是“無效”。相反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是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歸宿,如果一項民事法律行為因欠缺有效要件而無效,就達不到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本來目的,因而其成立從實質上來講也就毫無意義。
    二、區(qū)別
    著眼點不同。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著眼于民事法律行為符合法定的構成要素,而在法律上視為一定的客觀存在;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則著眼于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因符合法定的有效條件而取得法律所認可的效力。
    判斷標準或構成要件不同。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一般以意思表示為必要條件;而民事法律行為生效要件,則主要包括民事能力規(guī)則、意思表示真實自愿原則、行為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即主要是關于意思表示品質的要求。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著眼于表意行為的事實構成,此類規(guī)則的判斷不依賴于當事人后來的意志;而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卻著眼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的效力,此類規(guī)則在許多情況下為當事人效力自決留有余地。即民事法律行為成立要件的欠缺是無法補救的,而民事法律行為有效要件的缺陷有時可以彌補。《合同法》47、48條規(guī)定的效力待定合同:
    第四十七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第四十八條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
    合同被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此類合同由于欠缺有效要件,能否發(fā)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力尚未確定,但是經過有權追認人的追認,欠缺有效要件就轉化為符合有效要件,發(fā)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力。
    發(fā)生的時間不同。民事法律行為自具備法定構成要素時即為成立,自具備法定有效要件時生效。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與民事法律行為的生效在時間上是一致的,即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即有效。如我國《合同法》第44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起生效。在少數(shù)情況下,民事法律行為的成立和生效不具有時間上的一致性,即一項民事法律行為業(yè)已成立但尚未生效。如《合同法》規(guī)定:
    第四十五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當事人為自己的利益不正當?shù)刈柚箺l件成就的,視為條件已成就;不正當?shù)卮俪蓷l件成就的,視為條件不成就。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以上附延緩條件或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為,雖已成立,但只有到所附延緩條件發(fā)生或所附始期屆至才能生效。
    效力不同。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即生效的,其當事人應受效力意思的約束,所負擔的義務主要是約定義務,可能產生的責任主要是違約責任;民事法律行為成立后不能生效、或者被撤銷、或者在成立之后未生效之前,當事人所負擔的義務主要是法定義務,違反了這種義務所產生的民事責任是締約上的過失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