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司考法制史筆記:先秦法制內(nèi)容

字號:

2010司考法制史筆記:先秦法制內(nèi)容
    (一)出禮入刑的禮刑關(guān)系
    1、禮的內(nèi)容與性質(zhì)
    禮是中國古代社會長期存在的、維護血緣宗法關(guān)系和宗法等級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則以及言行規(guī)范的總稱。
    中國古代的禮有二層含義。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則??蓺w納為“親親”與“尊尊”兩個方面?!坝H親”,即要求在家族范圍內(nèi),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壓親。而且“親親父為首”,全體親族成員都應(yīng)以父家長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會范圍內(nèi),尊敬一切應(yīng)該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貴賤都應(yīng)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為首”,一切臣民都應(yīng)以君主為中心。在“親親”、“尊尊”兩大原則下,又形成了“忠”、“孝”、“義”等具體精神規(guī)范。二是具體的禮儀形式。西周時期主要有五個方面,通稱“五禮”:吉利(祭祖之禮)、兇禮(喪葬之禮)、軍禮(行兵仗之禮)、賓禮(迎賓待客之禮)、嘉禮(冠婚之禮)。
    西周時期的禮已具備法的性質(zhì)。首先,周禮完全具有法的三個基本特性,即規(guī)范性,國家意志性和強制性。其次,周禮在當時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著實際的調(diào)整作用。
    2、“禮”與“刑”的關(guān)系
    “出禮入刑”。西周時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罰?!岸Y”正面。積極規(guī)范人們的言行,而“刑”則對一切違背禮的行為進行處罰。二者共同構(gòu)成西周法律的完整體系。
    (二)契約與婚姻繼承法律
    1、西周的契約法規(guī)
    (1)買賣契約。西周的買賣契約稱為“質(zhì)劑”。“質(zhì)”,是買賣奴隸、牛馬所使用的較長的契券:“劑”,是買賣兵器、珍異之物所使用的較短的契券?!百|(zhì)”、“劑”由官府制作,并由“質(zhì)人”專門管理。
    (2)借貸契約。西周的借貸契約稱為“傅別”。“傅”,是把債的標的和雙方的權(quán)利義務(wù)等寫在契券上:“別”,是在簡札中間寫字,然后一分為二,雙方各執(zhí)一半,札上的字為半文。
    2、婚姻制度
    (1)婚姻締結(jié)的三大原則。
    即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父母之命。
    (2)婚姻“六禮”。
    西周時期“六禮”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條件。合禮合法的婚姻,必須通過“六禮”程序來完成,即納采;男家請媒人向女方提親;問名:女方答應(yīng)議婚后男方請媒人問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廟以定兇吉;納吉:卜得吉兆后即與女家定婚;納征:男方送聘禮至女家,故又稱納幣;請期:男方攜禮至女家商定婚期;親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禮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終成立。
    (3)婚姻關(guān)系的解除
    西周時期解除婚姻的制度,稱為“七出”。所謂“七出”,又稱“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項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棄之,即不順父母去、無子去、*去、妒去、惡疾去、多言去、盜竊去。
    按照周代的禮制,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離異休棄?!叭蝗ァ奔词牵河兴⒍鵁o所歸,不去;與更三年喪,不去;前貧賤后富貴,不去。
    3、繼承制度
    西周時期,在宗法制下已經(jīng)形成了嫡長子繼承制。由于實行一妻多妾制,王位的繼承必須是妻所生長子,無論其賢與否;如妻無子,則不得不立貴妾之子,不管其年齡如何。這種繼承主要是王、貴族政治身份的繼承,土地、財產(chǎn)的繼承是其次。
    (三)鑄刑書與鑄刑鼎
    1.鑄刑書。公元前536年,鄭國執(zhí)政子產(chǎn)將鄭國的法律條文鑄在象征諸侯權(quán)位的金屬鼎上,向全社會公布,史稱“鑄刑書”,這是中國歷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
    2.鑄刑鼎。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把前任執(zhí)政范宣子所編刑書正式鑄于鼎上,公之于眾,這是中國歷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