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考了第一卻不被錄取的事,是頗令筆者意外的。至少在我了解的高校中,招生錄取必須嚴格按照“筆試+面試”后的排序進行,因為這就代表了對考生綜合考察的結(jié)果。而這起事件中,“筆試+面試”第一者未被錄取,是因為錄用實行的是“筆試+面試+差額考察”方式,由于有了“差額考察”,所以第一者未被錄取。從錄取規(guī)則來說,也是正常的。
但這種錄取方式在嚴密的人才考察體系中并不正常。嚴格說來,在人力資源招聘中,差額考察屬“二次面試”范疇。也就是說,考生根據(jù)筆試成績,進入第一輪面試,再根據(jù)“筆試+第一次面試”成績進入第二輪面試,三次成績的總和(或最后一輪面試的表現(xiàn))決定其是否被錄用。這種招錄規(guī)則,在企業(yè)招聘中,十分常見。如果考試組織者事先明確告訴考生這樣的招錄程序,第一輪面試結(jié)束者,顯然不會認為自己已“十拿九穩(wěn)”。
作為第二輪面試的“差額考察”,也必須公開透明,而不能神神秘秘。而據(jù)胡燁亮說,2010年3月31日,國家海洋局的兩位工作人員來到胡燁亮所在公司對其進行考察,還察看了胡的檔案。這其實就是“差額考察”,但傳遞給胡的信息,卻是要辦錄用手續(xù)了。
考試組織者還有另一方面問題,就是對每個評價、考核環(huán)節(jié),都應有清晰的標準,以回應考生和社會的質(zhì)疑。一般而言,考生和公眾對筆試成績是比較相信的,因為“白紙黑字”而較少受人為因素影響,但對面試卻頗懷疑,認為其人情因素比較大;就連面試考察中獲得成績的胡燁亮,也對“差額考察”存有懷疑,要討說法。這是社會普遍質(zhì)疑“筆試+面試”方式公正性的原因。
不少人認為面試很難有公正性,其實不然。在維護面試考察公正性方面,國外大學和企業(yè)早已積累經(jīng)驗。美國大學也實行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但綜合評價并沒有引起社會廣泛質(zhì)疑,其操作方式是,將對學生的綜合評價設立若干項指標,每個指標都有十分明晰的打分標準,考生完全可以復查。如果我國大學、用人單位也有這樣的評價體系,面對考生的質(zhì)疑,只要把評價打分拿出來,不是很有說服力嗎?給考生一個說法,會很難嗎?
但這種錄取方式在嚴密的人才考察體系中并不正常。嚴格說來,在人力資源招聘中,差額考察屬“二次面試”范疇。也就是說,考生根據(jù)筆試成績,進入第一輪面試,再根據(jù)“筆試+第一次面試”成績進入第二輪面試,三次成績的總和(或最后一輪面試的表現(xiàn))決定其是否被錄用。這種招錄規(guī)則,在企業(yè)招聘中,十分常見。如果考試組織者事先明確告訴考生這樣的招錄程序,第一輪面試結(jié)束者,顯然不會認為自己已“十拿九穩(wěn)”。
作為第二輪面試的“差額考察”,也必須公開透明,而不能神神秘秘。而據(jù)胡燁亮說,2010年3月31日,國家海洋局的兩位工作人員來到胡燁亮所在公司對其進行考察,還察看了胡的檔案。這其實就是“差額考察”,但傳遞給胡的信息,卻是要辦錄用手續(xù)了。
考試組織者還有另一方面問題,就是對每個評價、考核環(huán)節(jié),都應有清晰的標準,以回應考生和社會的質(zhì)疑。一般而言,考生和公眾對筆試成績是比較相信的,因為“白紙黑字”而較少受人為因素影響,但對面試卻頗懷疑,認為其人情因素比較大;就連面試考察中獲得成績的胡燁亮,也對“差額考察”存有懷疑,要討說法。這是社會普遍質(zhì)疑“筆試+面試”方式公正性的原因。
不少人認為面試很難有公正性,其實不然。在維護面試考察公正性方面,國外大學和企業(yè)早已積累經(jīng)驗。美國大學也實行對學生的綜合評價,但綜合評價并沒有引起社會廣泛質(zhì)疑,其操作方式是,將對學生的綜合評價設立若干項指標,每個指標都有十分明晰的打分標準,考生完全可以復查。如果我國大學、用人單位也有這樣的評價體系,面對考生的質(zhì)疑,只要把評價打分拿出來,不是很有說服力嗎?給考生一個說法,會很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