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顱腦損傷是常見的創(chuàng)傷,顱腦損傷傷員往往傷情危重。通過對收治100例顱腦損傷的精心護理,體會到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配合醫(yī)師進行診治,并做好圍術期護理工作,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對于判斷損傷的程度,降低死亡率,促進顱腦損傷患者的愈后至關重要。
[關鍵詞] 顱腦損傷;圍手術期;護理
顱腦損傷是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引起顱骨及腦組織的損傷。顱腦損傷是常見的創(chuàng)傷,顱腦損傷傷員往往傷情危重。
2007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顱腦損傷患者100例,經積極有效地治療及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100例顱腦損傷患者中男72例,女28例;年齡16~68歲,平均年齡45歲;車禍傷68例,打擊傷18例,墜落傷14例。入院時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頭痛、惡心、嘔吐、癲癇發(fā)作等癥狀。
2 護理2.1 術前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瞳孔、肢體活動情況,及時判斷患者是否出現休克、腦疝。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腦疝患者立即靜脈快速輸入脫水藥。積極做好手術前患者的各項工作,留置導尿,備干凈頭部皮膚,額部手術時剃眉毛,顱后窩手術準備頸部及肩部皮膚。備皮用75%乙醇消毒,并戴無菌帽。對開放性顱腦損傷,尤其是貫通傷者,備皮時注意不要將污水流入傷口。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及必要的檢查,如腦血管造影、CT掃描等;另外術前常規(guī)檢查肝功生化、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胸透、心電圖等,對所做的輔助檢查應認真向患者講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項。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的觀察:觀察患者的意識、脈搏、血壓、呼吸、瞳孔及肢體運動的情況。因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醫(yī)護人員應通過問話、呼吸給予痛覺刺激,以及是否睜眼等來判斷患者意識障礙的程度;瞳孔變化能直接反映顱腦傷情的變化,應每15~30分鐘觀察一次,做好記錄;血壓變化可反映顱內壓的改變,血壓逐漸升高、脈搏緩慢、呼吸深大,提示顱內壓升高。
2.2.2 術后體位的確定: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合適的體位。清醒患者可自行翻身,但每次翻動幅度不宜過大。抬高床頭15~30度,使患者處于頭高腳低位。當患者處于休克狀態(tài)或伴有脊髓損傷時,可采取仰臥位。對于有意識障礙或肢體癱瘓的患者,應當定時翻身。
2.2.3 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取頭后仰拉直氣道,開通光源保證充足。護士站在病床一側,熟悉人工氣道建立的步驟,吸氧高流量給氧5~10min后再降低氧流量),準備空針氣囊注氣,配合醫(yī)生膠布固定。加強患者基礎護理,特別是口腔護理。
2.2. 觀察體溫變化:若體溫升高,應查明原因,是外科反應熱,還是切口感染、顱內感染、肺部感染等。
2.2.5 營養(yǎng)飲食的護理:術后每日靜脈輸液量為1 500 ~2 000ml,不宜過多或過快,以免加重腦水腫與肺水腫。顱腦損傷可導致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腸鳴音恢復后,可用鼻飼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流質,常用混合奶或要素飲食,并用輸液泵維持。
2.2.6 手術切口與外引流管的護理:術后應嚴密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各種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脫出,翻身時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注意引流袋的高度,交接班時要做好標記,不可隨意調動引流袋的高度。
2.2.7 切口感染與顱內感染:切口感染多在術后3~5 d 發(fā)生,患者感切口再度疼痛,局部有明顯的紅腫、壓痛及膿性分泌物;顱內感染,表現為外科熱消退后,再次出現高熱或術后體溫持續(xù)升高,伴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出現抽搐等;枕上墊無菌巾,隨時更換浸濕的敷料,保持清潔、干燥、無污染。
3 討論顱腦損傷作為一種常見的外傷,由于傷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率可高達30%~60%,及時有效的急救可使重型顱腦損傷發(fā)生某些威脅生命因素得到緩解,是搶救重型顱腦損傷的關鍵。美國科學院對于重型顱腦損傷制定了急救的固定模式即“ABC”系統(tǒng),A(airway)指保持呼吸道通暢,B(breath)指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指人工循環(huán),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處于昏迷狀態(tài),常失去自我救助能力,如呼吸道阻塞,呼吸道完全阻塞可窒息死亡,不完全阻塞可因缺氧而加重腦組織的損害,因此,在觀察呼吸情況下及時開放氣道,建立人工氣道,可以提高患者動脈血氧分壓,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提高生存率,顯著降低死亡率[1-2]。
綜上所述,顱腦損傷的手術適應證主要是開放性顱腦損傷、重度腦挫裂傷、較大的顱內血腫和出現腦疝征象的患者,由于顱腦損傷患者的發(fā)病較急,變化快而復雜[3]。通過對100例顱腦損傷的精心護理,體會到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配合醫(yī)師進行診治,并做好圍術期護理工作,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對于判斷損傷的程度,降低死亡率,促進顱腦損傷患者的愈后至關重要。
[摘 要] 顱腦損傷是常見的創(chuàng)傷,顱腦損傷傷員往往傷情危重。通過對收治100例顱腦損傷的精心護理,體會到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配合醫(yī)師進行診治,并做好圍術期護理工作,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對于判斷損傷的程度,降低死亡率,促進顱腦損傷患者的愈后至關重要。
[關鍵詞] 顱腦損傷;圍手術期;護理
顱腦損傷是暴力直接或間接作用于頭部引起顱骨及腦組織的損傷。顱腦損傷是常見的創(chuàng)傷,顱腦損傷傷員往往傷情危重。
2007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顱腦損傷患者100例,經積極有效地治療及護理,取得滿意的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100例顱腦損傷患者中男72例,女28例;年齡16~68歲,平均年齡45歲;車禍傷68例,打擊傷18例,墜落傷14例。入院時有不同程度意識障礙、頭痛、惡心、嘔吐、癲癇發(fā)作等癥狀。
2 護理2.1 術前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意識、瞳孔、肢體活動情況,及時判斷患者是否出現休克、腦疝。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腦疝患者立即靜脈快速輸入脫水藥。積極做好手術前患者的各項工作,留置導尿,備干凈頭部皮膚,額部手術時剃眉毛,顱后窩手術準備頸部及肩部皮膚。備皮用75%乙醇消毒,并戴無菌帽。對開放性顱腦損傷,尤其是貫通傷者,備皮時注意不要將污水流入傷口。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前的各項準備及必要的檢查,如腦血管造影、CT掃描等;另外術前常規(guī)檢查肝功生化、血常規(guī)、凝血四項、胸透、心電圖等,對所做的輔助檢查應認真向患者講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項。
2.2 術后護理:
2.2.1 生命體征的觀察:觀察患者的意識、脈搏、血壓、呼吸、瞳孔及肢體運動的情況。因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醫(yī)護人員應通過問話、呼吸給予痛覺刺激,以及是否睜眼等來判斷患者意識障礙的程度;瞳孔變化能直接反映顱腦傷情的變化,應每15~30分鐘觀察一次,做好記錄;血壓變化可反映顱內壓的改變,血壓逐漸升高、脈搏緩慢、呼吸深大,提示顱內壓升高。
2.2.2 術后體位的確定:根據病情需要,選擇合適的體位。清醒患者可自行翻身,但每次翻動幅度不宜過大。抬高床頭15~30度,使患者處于頭高腳低位。當患者處于休克狀態(tài)或伴有脊髓損傷時,可采取仰臥位。對于有意識障礙或肢體癱瘓的患者,應當定時翻身。
2.2.3 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取頭后仰拉直氣道,開通光源保證充足。護士站在病床一側,熟悉人工氣道建立的步驟,吸氧高流量給氧5~10min后再降低氧流量),準備空針氣囊注氣,配合醫(yī)生膠布固定。加強患者基礎護理,特別是口腔護理。
2.2. 觀察體溫變化:若體溫升高,應查明原因,是外科反應熱,還是切口感染、顱內感染、肺部感染等。
2.2.5 營養(yǎng)飲食的護理:術后每日靜脈輸液量為1 500 ~2 000ml,不宜過多或過快,以免加重腦水腫與肺水腫。顱腦損傷可導致消化吸收功能減退,腸鳴音恢復后,可用鼻飼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和易于消化的流質,常用混合奶或要素飲食,并用輸液泵維持。
2.2.6 手術切口與外引流管的護理:術后應嚴密觀察傷口滲血、滲液情況。各種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脫出,翻身時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注意觀察引流液的顏色、量,注意引流袋的高度,交接班時要做好標記,不可隨意調動引流袋的高度。
2.2.7 切口感染與顱內感染:切口感染多在術后3~5 d 發(fā)生,患者感切口再度疼痛,局部有明顯的紅腫、壓痛及膿性分泌物;顱內感染,表現為外科熱消退后,再次出現高熱或術后體溫持續(xù)升高,伴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出現抽搐等;枕上墊無菌巾,隨時更換浸濕的敷料,保持清潔、干燥、無污染。
3 討論顱腦損傷作為一種常見的外傷,由于傷及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死亡率可高達30%~60%,及時有效的急救可使重型顱腦損傷發(fā)生某些威脅生命因素得到緩解,是搶救重型顱腦損傷的關鍵。美國科學院對于重型顱腦損傷制定了急救的固定模式即“ABC”系統(tǒng),A(airway)指保持呼吸道通暢,B(breath)指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指人工循環(huán),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由于處于昏迷狀態(tài),常失去自我救助能力,如呼吸道阻塞,呼吸道完全阻塞可窒息死亡,不完全阻塞可因缺氧而加重腦組織的損害,因此,在觀察呼吸情況下及時開放氣道,建立人工氣道,可以提高患者動脈血氧分壓,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提高生存率,顯著降低死亡率[1-2]。
綜上所述,顱腦損傷的手術適應證主要是開放性顱腦損傷、重度腦挫裂傷、較大的顱內血腫和出現腦疝征象的患者,由于顱腦損傷患者的發(fā)病較急,變化快而復雜[3]。通過對100例顱腦損傷的精心護理,體會到護士應密切觀察病情配合醫(yī)師進行診治,并做好圍術期護理工作,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對于判斷損傷的程度,降低死亡率,促進顱腦損傷患者的愈后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