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招標人組織的“陪標”

字號:

近日,網友毅青在中國招標采購社區(qū)發(fā)起的關于招標人組織“陪標”的話題引起網友們的議論,毅青提出,招投標活動中的“陪標”和 “串標”一直是讓大家頭疼的事情,面對招標中各種形式的“潛規(guī)則”,大家關注的大都是如何防備暗處的、私低下交易的,即如何防備招標人被人“串”,但對明處的即招標人發(fā)起和組織的“陪”卻都一籌莫展,集體持無可奈何狀。而對于招標人組織的“陪標”,于代理機構而言更是棘手的事情,代理機構是堅持原則,還是回避,還是隨波逐流,還是曲線救國,還是陽奉陰違等,更是沒法把握。網友bidboy認為,招標人不愿意招標而必須招標的項目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因此真正的招標必須在招標人主動自愿的情況下才可能實現(xiàn)的,否則任何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都是無力的,都是事倍功半。還有網友甚至指陳,“現(xiàn)在的招標中,多數(shù)都是業(yè)主已經內定了中標人了的,只是通過招標的方式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在實現(xiàn)這個愿意的過程中也是歷盡艱難的,有些項目要操作很久,例如,在資審或開標的時候將想要的單位排在前面,然后給評標專家好處給予前面的單位通過或打高分,還有,多數(shù)的內定的中標人,都會掛很多家建筑單位來投標,不管哪家得,其實都是他中標,這之中的操作聽人講起來,感覺太黑了!”
     主貼:
     招投標活動中的“陪標”和 “串標”一直是讓大家頭疼的事情,由于“潛規(guī)則”的發(fā)起者在制定和運用“潛規(guī)則”的過程中,逐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力和手段都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等級,令業(yè)內同仁防不勝防。在百般變化的由各類人等組織的“陪標”和“串標”活動中,業(yè)內同仁總在不斷的總結經驗,但又總有疏漏,經常意想不到的又被人涮一道。當然這里指的是招標人與代理機構一起防范“潛規(guī)則”時,如招標人與代理機構也同流合污又另當別論。
     關于“陪標”和“串標”的方法不知道有多少種,地區(qū)不同、項目不同,自然就有無數(shù)的應對手段,但大的原則是始終不變的,即通過非法手段,達到個人或小集體的利益,同時損害國家利益以及其他遵紀守法參與者的利益。
     “陪標”在百度的名詞解釋為:就是在某項目進入招投標程序前,招標單位已經確定了意向單位,然后由意向單位根據(jù)投標程序要求,聯(lián)系關系單位參加邀標,以便確保意向單位達到中標目的的舉動。
     “串標”在百度的名詞解釋為:投標單位之間或投標單位與招標單位相互串通騙取中標就是串標。
     先不說這種解釋是否達到司法解釋的精確度,只就這種“潛規(guī)則”的結果來看,它的目的是相同的,而區(qū)別就在參與人在參與這個活動所處的位置上。投標人具主動位置的是“串”,被動時是“陪”,招標人具主動位置的是組織“陪”,被動時是被投標人“串”,之間的關系十分微妙和復雜。做為招標代理機構來講,一般都是被動的被利用,當然也有職業(yè)道德差而主動利用別人的。
     對于這種形式的“潛規(guī)則”,大家關注的大都是如何防備暗處的、私低下交易的,即如何防備招標人被人“串”,而對明處的即招標人發(fā)起和組織的“陪”卻都一籌莫展,集體持無可奈何狀。
     這里發(fā)起討論的是“陪標”,即招標人組織的“陪”。
     招標人已經有了意向人,而由于各種原因必須通過招標投標方式方可授予合同時,就只有采取組織陪標方式拉代理機構下水了。這個“各種原因”真的有好多種:
     1、過去有合作過又很滿意的承包人和供應商。
     2、不想使用過去招標合作過又不滿意的承包人和供應商。
     3、哪位領導授意了承包人和供應商。
     4、幾位領導相繼授意了承包人和供應商。
     5、因技改項目而愿意使用持有原方案的供應商。
     以上幾種如果是因為第5種原因還真的情有可原,而且往往還招不起來;1、2種經常碰到,尤其是上了建設單位黑名單的投標企業(yè),擱誰誰也不想用;3、4種很不像話,但多數(shù)招標人組織的“陪標”屬于這兩種,大家在招標項目的操作中都會碰到。
     對于招標人組織的“陪標”,對代理機構來講都是很討厭又棘手的事情,是堅持原則,還是回避,還是隨波逐流,還是搞曲線救國,還是陽奉陰違等,都是沒法把握的。
     其他情況是否還有?各位大俠處理這種情況有何高見,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