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企業(yè)法律顧問:物權的保護

字號:

物權的保護,是指通過法律規(guī)定的方法和程序保障物權人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對其財產行使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利的制度。這是物權法律制度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權利是受國家法律保障的,具有不可侵犯的性質;侵犯他人的權利,就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物權同一切權利一樣,必須要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其不受侵犯。
    保護物權實質是保護被侵犯的權利,物權保護制度就是對被侵犯的物權適用的法律規(guī)定:因此,用法律規(guī)定的方法和程序保護物權,往往是以侵犯物權的違法行為的存在為前提的。在實際生活中,侵犯物權的性質各異:有的是違反民事法律的民事違法行為,有的是違反行政法規(guī)的行政違法行為,有的是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所以保護物權不是某一個法律部門的任務,而是各個法律部門的共同任務。針對侵犯物權的不同行為,各個法律部門從不同的角度適用不同的方法保護物權人的權利。例如,行政法是通過行政程序保護物權,而刑法則是通過刑事訴訟程序用刑罰的方法對嚴重侵犯物權的行為予以刑事制裁。
    物權的民法保護,按是否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可以分為兩種:一是物權的自我保護,傳統(tǒng)民法上稱之為自力救濟;二是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對物權的保護,傳統(tǒng)民法上稱之為公力救濟。物權的自我保護,是指所有人行使其物權受到侵害時依法享有的請求權,即物權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后,依據(jù)民法的規(guī)定,請求侵害人為一定的行為。這時,如果侵害人依物權人的請求為了一定的行為,如停止侵害、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物權人的權利就得到了保護??梢姡餀嗳诵惺拐埱髾喽Wo其物權,是保護物權的一個重要方法;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對物權的保護,是物權人在其所有權受到侵害時,物權人有權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予以保護,恢復物權人被侵犯的合法權益,包括恢復物權人對其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能的行使,賠償物權人因受侵犯而受的損失。物權人在其物權受到侵害時,可以直接向侵害人提出請求;如果侵害人沒有依物權人的請求為適當行為,物權人則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物權人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保護其物權。
    依據(jù)民法通則及其他民事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我國民法對物權的保護,有以下的特殊方法:
    1、請求確認產權。在財產的歸屬問題發(fā)生爭議而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的時候,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確認產權。確認產權只能由當事人向法院提出,并通過民事訴訟程序解決。在這一點上與物權人享有的其他請求權不同。確認產權是一種獨立的保護方法,不能以其他方法代替之;同時,確認產權又是采取其他保護方法的最初步驟。在財產歸屬問題未得到確定時,其他的保護方法也就無從適用。例如,甲將一部分財產寄存干乙處,乙死亡后其繼承人將這部分財產作為遺產繼承,在甲向乙的繼承人請求返還其寄存的財產時,乙的繼承人認為這部分財產應屆于乙所有,在乙死亡后由他們繼承取得了所有權,因而拒絕返還。這里首先應當確定所有權的歸屬問題,然后才能確定是否應當返還:如果確定財產屑于甲所有,則乙的繼承人應當將這部分財產返還給甲;如果不能確認甲的所有權,則甲就無權請求返還。我國司法實踐中一般都是首先確定所有權的歸屬問題,然后再根據(jù)所有權的確認;按所有權被侵犯的情況,采取其他的保護方法。
    2、請求恢復原狀。物權人的財產因受非法侵害遭到損壞時,如果有恢復的可能,物權人可以請求侵害人恢復財產原來的狀態(tài),或者請求法院責令侵害人恢復財產的原狀。
    恢復原狀一般是通過修理或其他方法使財產在價值和使用價值上恢復到財產受損害前的狀態(tài):例如,甲將乙的汽車損壞了,乙可以請求甲予以修復,其費用由甲承擔。有一種觀點認為恢復原狀不僅要在實際上可能,而且要在經濟上合理;否則,就不應該采取這種方式。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固然民法上的物其大部分都有金錢價值,但也有一部分物的價值并不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如一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對于特定的當事人來說,可能非常重要,而對其他人來講可能沒有什么價值;但對于這類物品來講,更應強調的是恢復原狀,才能充分保護所有人的權益。因此,如果被損壞的財產客觀上有恢復原狀的可能,所有人對于財產的恢復原狀有特殊利益(如紀念意義),并且所有人要求恢復原狀的,侵害人就應當恢復財產的原狀,而不能只強調經濟上的合理性。
    3、請求返還原物。物權人在其所有物被他人非法占有時,可以向非法占有人請求返還原物,或請求法院責令非法占有人返還原物。只要能夠返還原物的,就必須返還原物,不能用其他的方法如金錢賠償來代替。
    物權人只能向沒有法律依據(jù)而侵占其物的人即非法占有人請求返還。這里的非法占有是指占有人占有財產沒有法律上的依據(jù),并不一定是指占有人取得手段上的違法或主觀上的過錯。例如,從小偷那里購得贓物的公民,雖然他不知是贓物,但他仍然是非法占有人。
    物權人對于合法占有人在合法占有期間不能請求返還原物。例如,房屋所有人與他人簽訂租賃合同將房屋出租,在承租期限屆滿以前,他不能請求承租人返還原物。
    由于返還原物的目的是要追回脫離所有人占有的財產,因此要求返還原物的,應當是特定物,即具有單獨特征,不能以其他物代替的物,如一幢房屋、一幅名畫。如果被非法占有的是種類物,即具有一類共同特征,可以用品種、規(guī)格或度量衡加以確定的物,就不能要求返還原物,而只能要求賠償損失,或者要求返還同種類及同質、同量的物。例如被小偷偷去了10元錢,就只能請求返還等值的人民幣,無論是1張10元的還是10張1元的。當然,物品是從種類物中分離出來的,已經具有了特定化的性質,就可以請求返還原物。例如,只要能夠證明小偷現(xiàn)在占有的正是被偷竊的10袋水泥,那么,這時的財產就是特定的,失主自然可以請求返還。
    由于財產所有人請求返還的是原物而不是代替物,因此原物必須存在:這是適用這種保護方法的前提。如果原物已經滅失,就只能請求賠償損失。
    4、請求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物權人雖然占有其物,但由于他人的非法行為,致使物權人無法充分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處分權能時,物權人可以請求侵害人排除妨礙,或者請求法院責令侵害人排除妨礙。這種保護方法可以體現(xiàn)為請求侵害人停止侵害行為,如停止往所有人的土地上排注污水;以侵害人的力量或資金排除所造成的侵害,如令侵害人搬走擱置在所有人房屋門口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