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氣不足:在靜息呼吸空氣時,肺泡通氣量約為4L/min氣道阻塞、呼吸中樞抑制、呼吸功能不全等原因所致肺泡通氣量減少,肺泡氣和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升高。
(2)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正常人每分鐘肺泡通氣量約4L肺毛細血管血流量約5L,通氣/血流比值約為0.8.一方面當肺毛細血管損害而通氣正常時,則通氣/血流比值增大,結(jié)果導致生理死腔增加,即為無效腔效應。
(3)肺動靜脈樣分流:當肺泡通氣量減少(如肺不張、肺水腫、肺炎實變等)而肺血流量正常時,則通氣/血流比值降低,使肺動脈的混合靜脈血未經(jīng)充分氧合而進入肺靜脈,形成肺動-靜脈樣分流,若分流量超過30%,吸氧并不能明顯提高PaO2不論通氣/血流比值增高或降低,均影響肺的有效氣體交換,可導致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
(4)肺彌散功能障礙:肺氣腫、肺結(jié)核等疾病因肺組織廣泛損害而肺彌散面積減少,彌漫性肺間質(zhì)纖維化、塵肺等疾病使肺泡-毛細血管膜增厚,均使彌散功能降低。因二氧化碳彌散能力為氧的20倍,故彌散障礙時產(chǎn)生缺氧,而沒有二氧化碳潴留。
(5)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發(fā)熱、寒戰(zhàn)、呼吸困難、抽搐等均增加氧耗量而使機體缺氧加重。
(2)通氣/血流比例失調(diào):正常人每分鐘肺泡通氣量約4L肺毛細血管血流量約5L,通氣/血流比值約為0.8.一方面當肺毛細血管損害而通氣正常時,則通氣/血流比值增大,結(jié)果導致生理死腔增加,即為無效腔效應。
(3)肺動靜脈樣分流:當肺泡通氣量減少(如肺不張、肺水腫、肺炎實變等)而肺血流量正常時,則通氣/血流比值降低,使肺動脈的混合靜脈血未經(jīng)充分氧合而進入肺靜脈,形成肺動-靜脈樣分流,若分流量超過30%,吸氧并不能明顯提高PaO2不論通氣/血流比值增高或降低,均影響肺的有效氣體交換,可導致缺氧而無二氧化碳潴留。
(4)肺彌散功能障礙:肺氣腫、肺結(jié)核等疾病因肺組織廣泛損害而肺彌散面積減少,彌漫性肺間質(zhì)纖維化、塵肺等疾病使肺泡-毛細血管膜增厚,均使彌散功能降低。因二氧化碳彌散能力為氧的20倍,故彌散障礙時產(chǎn)生缺氧,而沒有二氧化碳潴留。
(5)氧耗量增加:是加重缺氧的原因之一,發(fā)熱、寒戰(zhàn)、呼吸困難、抽搐等均增加氧耗量而使機體缺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