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級質量工程師質量專業(yè)綜合知識精選答疑(1)

字號:

一、如果批產品不合格率為0.10,用(10,0)的抽樣方案對N=1000的多批產品進行挑選型抽樣檢驗,則平均檢出質量為( ) A.0.0305、B.0.0370、C.0.0345、D.0.0280
    二、某種規(guī)格的鋼珠,其直徑要求為∮5+—0.02(mm)。長期檢驗結果表明,其直徑均值為u=4.99(mm),標準差為西格瑪=0.005(mm)
    1、該過程的偏移系統(tǒng)K為( )
    A.0.5
    B.0.25
    C.1.0
    D.0.02
    2、該生產過程的能力指數(shù)Cpk為( )
    A.1.33
    B.1.67
    C.1.0
    D.0.67
    3、要提高過程能力指數(shù),你認為主要途徑有( )
    A.縮小分散程序
    B.減少偏移量
    C.加強質量檢驗
    D.提高測量工具的精度
    4、假設設備、加工方法、原材料不變,你認為提高過程能力指數(shù)長期且有效的措施為( )
    A.加強質量檢驗
    B.更新加工設備
    C.改進加工方法
    D.提高加工者的技術水平
    三、一臺設備由三個部件組成,各部件的壽命分布均服從指數(shù)分布,且各部件的失效率分別為25次失效/106小時、30次失效/106小時、15次失效/106小時,若其中一個失效設備也失效,則該設備工作到1000小時其可靠度是( )
    A.0.63
    B.0.73
    C.0.83
    D.0.30
    答:第一題:答案為B,平均檢出質量指的是檢驗后的批平均質量,具體可參考教材127頁,例3.1-11;
    第二題:K=2ε/T=0.02/0.04=0.5
    CP=T/(6*標準差)=0.04/(6*0.005)=1.33
    CPK=(1-K)CP=0.5*1.33=0.67
    要提高過程能力,對此題目是要減少偏移量.
    當其它條件都不變時,就要靠提高加工者的技術水平.
    第三題:其中一個失效設備也失效,則說明三個部件是串聯(lián),我計算的可靠度是0.93,但答案中沒有,不知對不對.
    一個班每隔1小時隨即測量5個數(shù)據,其平均值的標準差是否根據中心極限定理計算?如果不是,是否意味著“標準差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大”?
    答:均值的標準根據中心極限定理進行計算.
    在評價某批進貨質量時,假設抽取30個樣品進行檢驗,是否根據中心極限定理評估整批的標準差?還是直接用30個樣品的標準差衡量?
    答:抽取30個樣品進行了檢驗,要計算樣本標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