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1年6月10日上午,村民郭友川受雇在郭增光的建筑隊工地上勞動。郭增光租用郭奎遠的吊車施工,該吊車裝有380伏的發(fā)電機作為動力裝置,郭奎遠親自操作吊車施工。當施工至大約上午10點半時,正在施工的民工發(fā)現(xiàn)吊車漏電立即通知了開吊車的郭奎遠。郭奎遠草草檢查了一下,又重新開機施工。當施工到上午11點多鐘時,郭友川在卸吊車吊上來的灰漿時,被電擊倒昏迷,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郭友川的親屬作為原告要求被告郭增光及被告郭奎遠承擔賠償責任。
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郭奎遠是直接侵權人,應由其直接承擔賠償責任。雇主郭增光無過錯,不應承擔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由雇主郭增光和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三種意見認為,受到損害的雇員既可以要求雇主郭增光承擔責任,也可以請求侵權第三人郭奎遠承擔賠償責任,其享有選擇請求權。
評析:
對于以上意見,筆者認為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完全正確。實際上,該案應按民法理論上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問題予以處理。所謂不真正連帶債務,是指數(shù)個債務人基于不同的發(fā)生原因而對于同一債權人負有以同一給付為標的的數(shù)個債務,因一個債務人的履行而使全體債務均歸于消滅。其特征如下:多數(shù)債務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對債權人負有不同的債務;債權人對數(shù)個債務人均享有分別的請求權;數(shù)個債務偶然聯(lián)系在一起;數(shù)個債務人的給付內(nèi)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且債務的清償不分比例、數(shù)額,每個債務人均負有全部清償?shù)牧x務,一旦一個債務人清償了全部債務,債權人的債權就得以全部實現(xiàn),債權人無權再向其他債務人求償;在多數(shù)情況下不真正連帶債務有終局責任人。所謂終局責任人,是指最后真正承擔債務責任的人。
結合本案來看,首先,被告郭奎遠作為直接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同時被告郭增光作為雇主對于雇員郭友川的人身安全負有保護責任,雇員在為其工作中受到傷害,雇主亦應承擔賠償責任。這就是說,雇主和侵權第三人都應承擔責任,但二者承擔責任的原因是不同的。其次,原告既可以基于被告郭奎遠的侵權行為向其主張權利,也可以基于雇員同雇主之間的雇傭關系向被告郭增光主張權利,并且這兩個請求權是分別獨立的。第三,雇主郭增光及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對雇員郭友川所負的賠償債務的發(fā)生,既無共同行為,也無相互的某種約定,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第四,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和雇主郭增光向原告所負的債務,其內(nèi)容是完全相同的,只要其中一人向原告履行了賠償義務,原告就不能再向另一人求償。第五,被告郭奎遠作為直接的侵權行為人是最終的責任承擔者,雇主郭增光在履行了賠償責任后,可以向被告郭奎遠追償。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案完全符合不真正連帶債務的特征。因此,原告應以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和雇主郭增光為共同被告,由侵權人郭奎遠承擔賠償責任,雇主郭增光應承擔非終局的不真正連帶債務。
對不真正連帶債務目前尚無法律規(guī)定,在民法理論上也尚未得到重視和研究,因此在司法實踐中遇到該類法律問題,往往與連帶債務、請求權競合等法律問題相混淆。為進一步說明這幾種觀點的不正確性,下面就不真正連帶債務與請求權競合、連帶債務之間的區(qū)別作一探討。
一、不真正連帶債務與請求權競合的區(qū)別
所謂請求權競合,是指同一給付目的之數(shù)個請求權并存,當事人得選擇行使之,其中一個請求權因目的達到而消滅時,其他請求權亦因目的達到而消滅;反之,若一個請求權因目的達到以外之原因而消滅時,則仍得行使其他之請求權。由此可看出,不真正連帶債務與請求權競合的區(qū)別如下: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債權人為一人,債務人為多人,而在請求權競合的情況下,債權人、債務人均為一人;在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債權人就同一給付對數(shù)個債務人分別獨立地發(fā)生請求權,且因一請求權的滿足而使余者統(tǒng)歸消滅,但在請求權競合情形下,由于債務人的惟一性,債權人只能向該債務人行使請求權;在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債權人對每一個債務人僅享有一個請求權不存在兩個請求權并存問題,而在請求權競合中,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多個請求權,即基于單一法益發(fā)生數(shù)個請求權,這些請求權是并存的,債權人有權從眾多請求權中選擇一個而求償。
二、不真正連帶債務與連帶債務的區(qū)別
連帶債務是指債權人或者債務人有數(shù)人時,各債權人均得請求債務人履行全部債務,各債務人均負有全部給付的義務,且全部債權債務因一次給付而歸于消滅。由此可以看出,不真正連帶債務與連帶債務在如下幾方面是相似的:債務人均為多數(shù);給付為同一;各債務人均負有全部給付的義務;因一人的給付而使全部債務歸于消滅。但實際上,兩者又有著顯著的區(qū)別:
1.債務發(fā)生的原因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數(shù)個債務的發(fā)生原因各不相同,一般是由相關的法律關系競合而產(chǎn)生;而連帶債務的各債務的發(fā)生,通?;谕辉颍缁谕缓贤s定,或基于共同侵權行為。
2.主觀目的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各債務人之間,主觀上并無共同關系,僅具有客觀單一目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并非法律或當事人為擔保債權實現(xiàn)而有意設立,其發(fā)生純屬偶然,各債務的產(chǎn)生相互并無關聯(lián),產(chǎn)生后盡管一人的履行可使全部債務消滅,但這只不過是為維護公平及不使債權人因其他人履行債務而額外收益,才作出這樣的認定;而連帶債務各債務人之間須有主觀的共同目的,相互間發(fā)生主觀的聯(lián)系。多數(shù)債務人為滿足債權人的債權及為其債權提供擔保而聯(lián)為一體,各債務均為達此目的的手段,連帶債務人中任何一人履行給付就使設定連帶債務的目的實現(xiàn)。
3.法律效力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各債務人相互間因無主觀的聯(lián)系,所以除債權人債權滿足的事項外,原則上其他事由只發(fā)生相對效力,其效力不及于其他債務人;而在連帶債務各債務人之間因具有主觀的聯(lián)系,債務人一人所生的事項,其效力一般均及于其他債務人。
4.法律要求不同
連帶債務實行法定主義,即法律為限制連帶債務的濫用,各國均規(guī)定只有在法律明文規(guī)定或當事人有明確約定時才產(chǎn)生連帶債務,否則不得擅自使用連帶債務;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各債務人的債務分別基于不同原因而各自獨立,其運用由法院根據(jù)不同法律關系的競合情況酌定,毋庸法律明文規(guī)定,更不存在債務人之間的約定。
5.債務人的責任分擔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各債務人相互之間沒有主觀的共同目的,所以就債務的承擔并無分擔關系,從而也不發(fā)生內(nèi)部求償,即使有,也只是基于終局的責任承擔;而連帶債務各債務人相互之間有主觀的共同聯(lián)系,有責任分擔關系,從而相互之間存在內(nèi)部求償權。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人行為造成雇員人身傷害案件,既不存在責任競合問題,也不存在連帶責任問題,而是一個不真正連帶責任問題。結合本案來看,應由第三人郭奎遠承擔侵權賠償責任,雇主郭增光承擔非終局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在第三人郭奎遠不能履行賠償義務時,雇主郭增光向雇員郭友川履行了賠償義務后,可以向第三人郭奎遠追償。
2001年6月10日上午,村民郭友川受雇在郭增光的建筑隊工地上勞動。郭增光租用郭奎遠的吊車施工,該吊車裝有380伏的發(fā)電機作為動力裝置,郭奎遠親自操作吊車施工。當施工至大約上午10點半時,正在施工的民工發(fā)現(xiàn)吊車漏電立即通知了開吊車的郭奎遠。郭奎遠草草檢查了一下,又重新開機施工。當施工到上午11點多鐘時,郭友川在卸吊車吊上來的灰漿時,被電擊倒昏迷,后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郭友川的親屬作為原告要求被告郭增光及被告郭奎遠承擔賠償責任。
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郭奎遠是直接侵權人,應由其直接承擔賠償責任。雇主郭增光無過錯,不應承擔責任。
第二種意見認為,應由雇主郭增光和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第三種意見認為,受到損害的雇員既可以要求雇主郭增光承擔責任,也可以請求侵權第三人郭奎遠承擔賠償責任,其享有選擇請求權。
評析:
對于以上意見,筆者認為都有一定道理,又都不完全正確。實際上,該案應按民法理論上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問題予以處理。所謂不真正連帶債務,是指數(shù)個債務人基于不同的發(fā)生原因而對于同一債權人負有以同一給付為標的的數(shù)個債務,因一個債務人的履行而使全體債務均歸于消滅。其特征如下:多數(shù)債務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對債權人負有不同的債務;債權人對數(shù)個債務人均享有分別的請求權;數(shù)個債務偶然聯(lián)系在一起;數(shù)個債務人的給付內(nèi)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且債務的清償不分比例、數(shù)額,每個債務人均負有全部清償?shù)牧x務,一旦一個債務人清償了全部債務,債權人的債權就得以全部實現(xiàn),債權人無權再向其他債務人求償;在多數(shù)情況下不真正連帶債務有終局責任人。所謂終局責任人,是指最后真正承擔債務責任的人。
結合本案來看,首先,被告郭奎遠作為直接侵權人應當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同時被告郭增光作為雇主對于雇員郭友川的人身安全負有保護責任,雇員在為其工作中受到傷害,雇主亦應承擔賠償責任。這就是說,雇主和侵權第三人都應承擔責任,但二者承擔責任的原因是不同的。其次,原告既可以基于被告郭奎遠的侵權行為向其主張權利,也可以基于雇員同雇主之間的雇傭關系向被告郭增光主張權利,并且這兩個請求權是分別獨立的。第三,雇主郭增光及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對雇員郭友川所負的賠償債務的發(fā)生,既無共同行為,也無相互的某種約定,只是一種偶然的巧合。第四,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和雇主郭增光向原告所負的債務,其內(nèi)容是完全相同的,只要其中一人向原告履行了賠償義務,原告就不能再向另一人求償。第五,被告郭奎遠作為直接的侵權行為人是最終的責任承擔者,雇主郭增光在履行了賠償責任后,可以向被告郭奎遠追償。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案完全符合不真正連帶債務的特征。因此,原告應以侵權第三人郭奎遠和雇主郭增光為共同被告,由侵權人郭奎遠承擔賠償責任,雇主郭增光應承擔非終局的不真正連帶債務。
對不真正連帶債務目前尚無法律規(guī)定,在民法理論上也尚未得到重視和研究,因此在司法實踐中遇到該類法律問題,往往與連帶債務、請求權競合等法律問題相混淆。為進一步說明這幾種觀點的不正確性,下面就不真正連帶債務與請求權競合、連帶債務之間的區(qū)別作一探討。
一、不真正連帶債務與請求權競合的區(qū)別
所謂請求權競合,是指同一給付目的之數(shù)個請求權并存,當事人得選擇行使之,其中一個請求權因目的達到而消滅時,其他請求權亦因目的達到而消滅;反之,若一個請求權因目的達到以外之原因而消滅時,則仍得行使其他之請求權。由此可看出,不真正連帶債務與請求權競合的區(qū)別如下: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債權人為一人,債務人為多人,而在請求權競合的情況下,債權人、債務人均為一人;在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債權人就同一給付對數(shù)個債務人分別獨立地發(fā)生請求權,且因一請求權的滿足而使余者統(tǒng)歸消滅,但在請求權競合情形下,由于債務人的惟一性,債權人只能向該債務人行使請求權;在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債權人對每一個債務人僅享有一個請求權不存在兩個請求權并存問題,而在請求權競合中,債權人對債務人享有多個請求權,即基于單一法益發(fā)生數(shù)個請求權,這些請求權是并存的,債權人有權從眾多請求權中選擇一個而求償。
二、不真正連帶債務與連帶債務的區(qū)別
連帶債務是指債權人或者債務人有數(shù)人時,各債權人均得請求債務人履行全部債務,各債務人均負有全部給付的義務,且全部債權債務因一次給付而歸于消滅。由此可以看出,不真正連帶債務與連帶債務在如下幾方面是相似的:債務人均為多數(shù);給付為同一;各債務人均負有全部給付的義務;因一人的給付而使全部債務歸于消滅。但實際上,兩者又有著顯著的區(qū)別:
1.債務發(fā)生的原因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的數(shù)個債務的發(fā)生原因各不相同,一般是由相關的法律關系競合而產(chǎn)生;而連帶債務的各債務的發(fā)生,通?;谕辉颍缁谕缓贤s定,或基于共同侵權行為。
2.主觀目的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各債務人之間,主觀上并無共同關系,僅具有客觀單一目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并非法律或當事人為擔保債權實現(xiàn)而有意設立,其發(fā)生純屬偶然,各債務的產(chǎn)生相互并無關聯(lián),產(chǎn)生后盡管一人的履行可使全部債務消滅,但這只不過是為維護公平及不使債權人因其他人履行債務而額外收益,才作出這樣的認定;而連帶債務各債務人之間須有主觀的共同目的,相互間發(fā)生主觀的聯(lián)系。多數(shù)債務人為滿足債權人的債權及為其債權提供擔保而聯(lián)為一體,各債務均為達此目的的手段,連帶債務人中任何一人履行給付就使設定連帶債務的目的實現(xiàn)。
3.法律效力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各債務人相互間因無主觀的聯(lián)系,所以除債權人債權滿足的事項外,原則上其他事由只發(fā)生相對效力,其效力不及于其他債務人;而在連帶債務各債務人之間因具有主觀的聯(lián)系,債務人一人所生的事項,其效力一般均及于其他債務人。
4.法律要求不同
連帶債務實行法定主義,即法律為限制連帶債務的濫用,各國均規(guī)定只有在法律明文規(guī)定或當事人有明確約定時才產(chǎn)生連帶債務,否則不得擅自使用連帶債務;不真正連帶債務中各債務人的債務分別基于不同原因而各自獨立,其運用由法院根據(jù)不同法律關系的競合情況酌定,毋庸法律明文規(guī)定,更不存在債務人之間的約定。
5.債務人的責任分擔不同
不真正連帶債務各債務人相互之間沒有主觀的共同目的,所以就債務的承擔并無分擔關系,從而也不發(fā)生內(nèi)部求償,即使有,也只是基于終局的責任承擔;而連帶債務各債務人相互之間有主觀的共同聯(lián)系,有責任分擔關系,從而相互之間存在內(nèi)部求償權。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三人行為造成雇員人身傷害案件,既不存在責任競合問題,也不存在連帶責任問題,而是一個不真正連帶責任問題。結合本案來看,應由第三人郭奎遠承擔侵權賠償責任,雇主郭增光承擔非終局的不真正連帶債務;在第三人郭奎遠不能履行賠償義務時,雇主郭增光向雇員郭友川履行了賠償義務后,可以向第三人郭奎遠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