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擅離崗位被扣發(fā)工資引起的爭議

字號:

(案例僅供參考,不作辦案依據)
     [案情簡介]
     申訴方:齊某、肖某,某采礦廠合同制工人
     被訴方::某采礦廠,法定代表人:江某,采礦廠廠長
     齊某、肖某是一家采礦廠工人,他們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訴,要求依法撤銷廠方因他們辭職對其作出的處理決定,支付辭職前的兩個月工資及進廠時交納的“保證金”500元。
     縣仲裁委經調查事情經過是這樣的,這兩名職工于1992年5月進入這家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工作的,進廠時與廠方簽定了一份“招工協(xié)議書”。按“協(xié)議”規(guī)定,自進廠當學徒開始,即交500元作為職工在廠安心學習、勞動的“保證金”,3年后,“保證金”不計利息地全部退還,中途未經廠方同意擅自離廠的“保證金”不予退還。1994年6月,這兩位職工向廠長遞交了辭職報告,后未經批準就離廠了。在他們離廠后,廠方于當年8月15日經研究作出了對他們的處理決定,扣留他們1994年6月工資作為對廠方的經濟損失賠償,500元“保證金”依“招收協(xié)議”規(guī)定不予退還。這兩位職工對處理不服。
     [處理結果]
     在仲裁庭主持下,雙方取得了以下一致意見:
     (1)兩名職工遞交“辭職報告”后,在廠方未同意情況下離廠,屬于擅自離廠行為,對此造成的后果要負完全責任?!皡f(xié)議”已明文規(guī)定3年中若職工未經廠方批準同意擅自離廠,“保證金”不予退還。廠方扣留這500元“保證金”,可視為廠方對職工擅自離廠的經濟處罰。對此無可非議。另外,這兩名職工擅自離廠,影響廠方的正常生產秩序,耽誤了廠方的交貨期限,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要予以一定的賠償。
     (2)兩職工未領取的離廠前工資是他們在廠工作的正當勞動報酬,廠方不得以其他理由克扣,必須支付給他們。
     [案例評析]
     這起勞動爭議案調解達成的共識是符合我國勞動法有關規(guī)定精神的。勞動者擅離崗位屬違約行為,應承擔經濟責任。工資是勞動者正當勞動報酬,企業(yè)不能扣發(fā)。把這兩者分開來處理合法、公正。
     《勞動法》第19條第7款中指出,勞動合同除前款規(guī)定的必備條款外,當事人可以協(xié)商約定其他內容??紤]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職工絕大數是附近的農民,他們既未掌握較熟練的生產技術,又要照顧到家里的責任,隨時有可能解除勞動合同給企業(yè)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針對這一情況在勞動合同中,制定了企業(yè)安排職工培訓技術的條款,并根據技術培訓時間的長短,職工必須在企業(yè)服務若干年,未到年限擅自離廠的,除交納合同違約金外還須承擔部分培訓費,這樣有利于穩(wěn)定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技術骨干隊伍,也是符合法律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