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指導:頸部淺靜脈的解剖結(jié)構(gòu)

字號:

(1)頸外靜脈:為頸部的靜脈,它由前、后支合成。前支是面后靜脈的后支;后支由枕靜脈與耳后靜脈合成。兩支在下頜角處匯合,沿胸鎖乳突肌淺面行向外下方,在距鎖骨中點上方2.5厘米處,穿過深筋膜注入鎖骨下靜脈。穿入處深筋膜與靜脈壁愈著,當靜脈損傷時,管腔不能閉合,易發(fā)生氣栓。頸外靜脈末端,通常只有一對瓣膜,不能完全阻止血液倒流,故當上腔靜脈回流受阻,靜脈壓升高時,可使頸外靜脈怒張。
    (2)頸前靜脈:起自頦下部,沿正中線兩側(cè)下降,進入胸骨上間隙內(nèi),呈直角轉(zhuǎn)向外側(cè),經(jīng)胸鎖乳突肌深面,注入頸外靜脈,偶有注入鎖骨下靜脈或無名靜脈者。在胸骨上間隙內(nèi),兩側(cè)頸前靜脈間常有橫吻合支相連,稱頸靜脈弓,頸前靜脈無瓣膜,離心臟距離較近,受胸腔負壓影響較大,故于頸部手術(shù)(如甲狀腺手術(shù),氣管切開術(shù)等)時,需注意防止空氣吸入靜脈。頸前靜脈有時只一條,其位置居于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