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鍋爐使用安全技術
2.鍋爐使用安全技術
1)鍋爐啟動步驟
(1)檢查準備。對新裝、遷裝和檢修后的鍋爐,啟動之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主要內容有:檢查受熱面、承壓部件的內外部,看其是否處于可投入運行的良好狀態(tài);檢查燃燒系統(tǒng)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否處于完好狀態(tài);檢查各類門孔、擋板是否正常,使之處于啟動所要求的位置;檢查安全附件和測量儀表是否齊全、完好并使之處于啟動所要求的狀態(tài);檢查鍋爐架、樓梯、平臺等鋼結構部分是否完好;檢查各種輔機特別是轉動機械是否完好。
(2)上水。從防止產生過大熱應力出發(fā),上水溫度不超過90℃,水溫與筒壁溫差不超過50℃。對水管鍋爐,全部上水時間在夏季不小于l h。在冬季不小于2 h。冷爐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時應停止上水,以防止受熱膨脹后水位過高。
(3)烘爐。對新裝、遷裝、大修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其爐膛和煙道的墻壁非常潮濕,一旦驟然接觸高溫煙氣,將會產生裂紋、變形,甚至發(fā)生倒塌事故。為防止此種情況發(fā)生,此種鍋爐在上水后,啟動前要進行烘爐。
(4)煮爐。對新裝、遷裝、大修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在正式啟動前必須煮爐。煮爐的目的是清除蒸發(fā)受熱面中的鐵銹、油污和其他污物,減少受熱面腐蝕,提高鍋水和蒸汽品質。
(5)點火升壓。一般鍋爐上水后即可點火升壓。點火方法應根據燃燒方式和燃燒設備而異。層燃爐一般用木材引火,嚴禁用揮發(fā)性強烈的油類或易燃物引火,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對于自然循環(huán)鍋爐來說,起升壓過程與日常的壓力鍋升壓相似,即鍋內壓力是由燒火加熱產生的,升壓過程與受熱過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6)暖管與并汽。暖管,即用蒸汽慢慢加熱管道、閥門、法蘭等部件,使其溫度緩慢上升,避免向冷態(tài)或較低溫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熱應力過大而損壞管道、閥門等部件;同時將管道中的冷凝水驅出,防止在供汽時發(fā)生水擊。并汽,也叫并爐、并列,即新投入運行鍋爐向共用的蒸汽母管供汽。并汽前應減弱燃燒,打開蒸汽管道上的所有疏水閥,充分疏水以防水擊;沖洗水位表,并使水位維持在正常水位線以下;使鍋爐的蒸汽壓力稍低于蒸汽母管內氣壓,緩慢打開主汽閥及隔絕閥,使新啟動鍋爐與蒸汽母管連通。
2)點火升壓階段的安全注意事項
(1)防止爐膛爆炸。鍋爐點火時需防止爐膛爆炸。鍋爐點火前,鍋爐爐膛中可能殘存有可燃氣體或其他可燃物,也可能預先送入可燃物,如不注意清除,這些可燃物與空氣的混合物遇明火即可能爆炸,這就是爐膛爆炸。燃氣鍋爐、燃油鍋爐、煤粉鍋爐等點火時必須特別注意防止爐膛爆炸。
防止爐膛爆炸的措施是,點火前,開動引風機給爐膛通風5~10 min,沒有風機的可自然通風5~10 min,以清除爐膛及煙道中的可燃物質。氣、油爐、煤粉爐點燃時,應先送風,之后投入點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點火未成功需重新點燃火炬時,一定要在點火前給爐膛煙道重新通風,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進行點火操作。
(2)控制升溫升壓速度。升壓過程也就是鍋水飽和溫度不斷升高的過程。由于鍋水溫度的升高,鍋筒和蒸發(fā)受熱面的金屬壁溫也隨之升高,金屬壁面中存在不穩(wěn)定的熱傳導,需要注意熱膨脹和熱應力問題。
為防止產生過大的熱應力,鍋爐的升壓過程一定要緩慢進行。點火過程中,對各熱承壓部件的膨脹情況應進行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有卡住現(xiàn)象應停止升壓,待排除故障后再繼續(xù)升壓;發(fā)現(xiàn)膨脹不均勻時也應采取措施消除。
(3)嚴密監(jiān)視和調整儀表。點火升壓過程中,鍋爐的蒸汽參數、水位及各部件的工作狀況在不斷地變化,為了防止異常情況及事故的出現(xiàn),必須嚴密監(jiān)視各種指示儀表,將鍋爐壓力、溫度和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同時,各種指示儀表本身也要經歷從冷態(tài)到熱態(tài)、從不承壓到承壓的過程,也要產生熱膨脹,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產生卡住、堵塞、轉動或開關不靈等無法投入運行或工作不可靠的故障。因此點火升壓過程中,保證指示儀表的準確可靠十分重要。
在一定的時間內壓力表上的指針應離開原點。如鍋內已有壓力而壓力表指針不動,則須將火力減弱或停息,校驗壓力表并清洗壓力表管道,待壓力表正常后,方可繼續(xù)升壓。
(4)保證強制流動受熱面的可靠冷卻。自然循環(huán)鍋爐的蒸發(fā)面在鍋爐點火后開始受熱,即產生循環(huán)流動。由于啟動過程加熱比較緩慢,蒸發(fā)受熱面中產生的蒸汽量較少,水循環(huán)還不正常,各水冷壁受熱不均勻的情況也比較嚴重,但蒸發(fā)受熱面一般不至于在啟動過程中燒壞。
由于鍋爐在啟動中不向用戶提供蒸汽及不連續(xù)經省煤器上水,省煤器、過熱器等強制流動受熱面中沒有連續(xù)流動的水汽介質冷卻,因而可能被外部連續(xù)流過的煙氣燒壞。所以,必須采取可靠措施,保證強制流動受熱面在啟動中不至過熱損壞。
對過熱器的保護措施是:在升壓過程中,開啟過熱器出口集箱疏水閥、對空排氣閥,使一部分蒸汽流經過熱器后被排除,從而使過熱器得到足夠的冷卻。
對省煤器的保護措施是,對鋼管省煤器,在省煤器與鍋筒間連接再循環(huán)管,在點火升壓期間,將再循環(huán)管上的閥門打開,使省煤器中的水經鍋筒、再循環(huán)管(不受熱)重回省煤器,進行循環(huán)流動;但在上水時應將再循環(huán)管上的閥門關閉。
2.鍋爐使用安全技術
1)鍋爐啟動步驟
(1)檢查準備。對新裝、遷裝和檢修后的鍋爐,啟動之前要進行全面檢查。主要內容有:檢查受熱面、承壓部件的內外部,看其是否處于可投入運行的良好狀態(tài);檢查燃燒系統(tǒng)各個環(huán)節(jié)是否處于完好狀態(tài);檢查各類門孔、擋板是否正常,使之處于啟動所要求的位置;檢查安全附件和測量儀表是否齊全、完好并使之處于啟動所要求的狀態(tài);檢查鍋爐架、樓梯、平臺等鋼結構部分是否完好;檢查各種輔機特別是轉動機械是否完好。
(2)上水。從防止產生過大熱應力出發(fā),上水溫度不超過90℃,水溫與筒壁溫差不超過50℃。對水管鍋爐,全部上水時間在夏季不小于l h。在冬季不小于2 h。冷爐上水至最低安全水位時應停止上水,以防止受熱膨脹后水位過高。
(3)烘爐。對新裝、遷裝、大修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其爐膛和煙道的墻壁非常潮濕,一旦驟然接觸高溫煙氣,將會產生裂紋、變形,甚至發(fā)生倒塌事故。為防止此種情況發(fā)生,此種鍋爐在上水后,啟動前要進行烘爐。
(4)煮爐。對新裝、遷裝、大修或長期停用的鍋爐,在正式啟動前必須煮爐。煮爐的目的是清除蒸發(fā)受熱面中的鐵銹、油污和其他污物,減少受熱面腐蝕,提高鍋水和蒸汽品質。
(5)點火升壓。一般鍋爐上水后即可點火升壓。點火方法應根據燃燒方式和燃燒設備而異。層燃爐一般用木材引火,嚴禁用揮發(fā)性強烈的油類或易燃物引火,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對于自然循環(huán)鍋爐來說,起升壓過程與日常的壓力鍋升壓相似,即鍋內壓力是由燒火加熱產生的,升壓過程與受熱過程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6)暖管與并汽。暖管,即用蒸汽慢慢加熱管道、閥門、法蘭等部件,使其溫度緩慢上升,避免向冷態(tài)或較低溫度的管道突然供入蒸汽,以防止熱應力過大而損壞管道、閥門等部件;同時將管道中的冷凝水驅出,防止在供汽時發(fā)生水擊。并汽,也叫并爐、并列,即新投入運行鍋爐向共用的蒸汽母管供汽。并汽前應減弱燃燒,打開蒸汽管道上的所有疏水閥,充分疏水以防水擊;沖洗水位表,并使水位維持在正常水位線以下;使鍋爐的蒸汽壓力稍低于蒸汽母管內氣壓,緩慢打開主汽閥及隔絕閥,使新啟動鍋爐與蒸汽母管連通。
2)點火升壓階段的安全注意事項
(1)防止爐膛爆炸。鍋爐點火時需防止爐膛爆炸。鍋爐點火前,鍋爐爐膛中可能殘存有可燃氣體或其他可燃物,也可能預先送入可燃物,如不注意清除,這些可燃物與空氣的混合物遇明火即可能爆炸,這就是爐膛爆炸。燃氣鍋爐、燃油鍋爐、煤粉鍋爐等點火時必須特別注意防止爐膛爆炸。
防止爐膛爆炸的措施是,點火前,開動引風機給爐膛通風5~10 min,沒有風機的可自然通風5~10 min,以清除爐膛及煙道中的可燃物質。氣、油爐、煤粉爐點燃時,應先送風,之后投入點燃火炬,最后送入燃料。一次點火未成功需重新點燃火炬時,一定要在點火前給爐膛煙道重新通風,待充分清除可燃物之后再進行點火操作。
(2)控制升溫升壓速度。升壓過程也就是鍋水飽和溫度不斷升高的過程。由于鍋水溫度的升高,鍋筒和蒸發(fā)受熱面的金屬壁溫也隨之升高,金屬壁面中存在不穩(wěn)定的熱傳導,需要注意熱膨脹和熱應力問題。
為防止產生過大的熱應力,鍋爐的升壓過程一定要緩慢進行。點火過程中,對各熱承壓部件的膨脹情況應進行監(jiān)督,發(fā)現(xiàn)有卡住現(xiàn)象應停止升壓,待排除故障后再繼續(xù)升壓;發(fā)現(xiàn)膨脹不均勻時也應采取措施消除。
(3)嚴密監(jiān)視和調整儀表。點火升壓過程中,鍋爐的蒸汽參數、水位及各部件的工作狀況在不斷地變化,為了防止異常情況及事故的出現(xiàn),必須嚴密監(jiān)視各種指示儀表,將鍋爐壓力、溫度和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同時,各種指示儀表本身也要經歷從冷態(tài)到熱態(tài)、從不承壓到承壓的過程,也要產生熱膨脹,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會產生卡住、堵塞、轉動或開關不靈等無法投入運行或工作不可靠的故障。因此點火升壓過程中,保證指示儀表的準確可靠十分重要。
在一定的時間內壓力表上的指針應離開原點。如鍋內已有壓力而壓力表指針不動,則須將火力減弱或停息,校驗壓力表并清洗壓力表管道,待壓力表正常后,方可繼續(xù)升壓。
(4)保證強制流動受熱面的可靠冷卻。自然循環(huán)鍋爐的蒸發(fā)面在鍋爐點火后開始受熱,即產生循環(huán)流動。由于啟動過程加熱比較緩慢,蒸發(fā)受熱面中產生的蒸汽量較少,水循環(huán)還不正常,各水冷壁受熱不均勻的情況也比較嚴重,但蒸發(fā)受熱面一般不至于在啟動過程中燒壞。
由于鍋爐在啟動中不向用戶提供蒸汽及不連續(xù)經省煤器上水,省煤器、過熱器等強制流動受熱面中沒有連續(xù)流動的水汽介質冷卻,因而可能被外部連續(xù)流過的煙氣燒壞。所以,必須采取可靠措施,保證強制流動受熱面在啟動中不至過熱損壞。
對過熱器的保護措施是:在升壓過程中,開啟過熱器出口集箱疏水閥、對空排氣閥,使一部分蒸汽流經過熱器后被排除,從而使過熱器得到足夠的冷卻。
對省煤器的保護措施是,對鋼管省煤器,在省煤器與鍋筒間連接再循環(huán)管,在點火升壓期間,將再循環(huán)管上的閥門打開,使省煤器中的水經鍋筒、再循環(huán)管(不受熱)重回省煤器,進行循環(huán)流動;但在上水時應將再循環(huán)管上的閥門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