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司法考試復習資料:國際經濟法筆記第四章(1)

字號:

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的支付工具
    一、支付工具的種類:貨幣和票據
    二、票據的法律特性:流通性、無因性、要式性
    三、票據的種類:匯票、本票、支票
    四、票據行為
    1、出票:制作匯票并簽名、交受款人
    2、背書:合法有效的背書使其成為票據的從債務人
    3、提示:持票人向付款人出示匯票并要求其承兌或付款的行為,期限1年
    4、承兌:付款人承兌匯票后即成匯票的主債務人
    5、付款
    6、拒付與追索:我國追索權從拒絕證書作成之日起6個月,日內瓦公約規(guī)定1年,英國規(guī)定6年
    拒付不僅包括付款人明確拒絕,還包括付款人破產、避而不見、死亡。
    銀行的義務和免責
    根據《托收統(tǒng)一規(guī)則》的規(guī)定,托收行對委托人、代收人對托收行負有下列具體代理行為的義務:
    1、及時提示的義務,指對即期匯票應毫無延誤地進行付款提示,對遠期匯票作為必須不遲于規(guī)定的到期日期作付款提示。當遠期匯票必須承兌時應毫無延誤的作承兌提示。
    2、保證匯票和裝運單據于托收指示書的表面一致,如發(fā)現(xiàn)任何單據又遺漏應立即通知發(fā)出指示書的一方。
    3、收到的款項和扣除必要的手續(xù)費和其他費用后必須按照指示書的規(guī)定無遲延的解交本人。
    4、無延誤地通知托收結果,包括付款、承兌、拒絕承兌和拒絕付款等。
    托收統(tǒng)一規(guī)則規(guī)定了銀行不承擔責任的情況:
    1、銀行只須核實單據在表面上與托收指示書一致,此外沒有進一步檢驗單據的義務。代收行對承兌人簽名的真實性或簽名人是否有簽署承兌的權限概不負責。
    2、與托收有關的銀行對由于任何通知、信件或單據在寄送途中發(fā)生延誤或失落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對電報、電傳、電子傳送系統(tǒng)在傳送中發(fā)生延誤、殘缺和其他錯誤,或對專門術語在翻譯上和解釋上的錯誤,概不負責。
    3、與托收有關的銀行對由于天災、*、*、叛亂、戰(zhàn)爭或銀行本身無法控制的任何其他原因,或對由于罷工或停工致使銀行營業(yè)間斷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概不負責。
    4、除非事先征得銀行同意,貨物不應直接運交銀行或以銀行為收貨人,否則銀行無義務提取貨物,銀行對于跟單托收項下得貨物無義務采取任何措施。
    5、在匯票被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時,若托收指示書上無特別指示,銀行沒有作出拒絕證書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