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管理輔導:安全管理工程之能量轉移論

字號:

一、能量與事故
    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起源于將燃料的化學能轉變?yōu)闊崮埽⒁运疄榻橘|轉變?yōu)檎羝缓髮⒄羝臒崮苻D變?yōu)闄C械能輸送到生產現(xiàn)場。這就是蒸汽機動力系統(tǒng)的能量轉換情況。電氣時代是將水的勢能或蒸汽的動能轉換為電能,在生產現(xiàn)場再將電能轉變?yōu)闄C械能進行產品的制造加工。核電站則是用原子能轉變?yōu)殡娔艿???傊?,能量(energy)是具有做功本領的物理元,它是由物質和場構成系統(tǒng)的最基本的物理量。
    輸送到生產現(xiàn)場的能量,依生產的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相互轉變?yōu)楦鞣N形式。按照能量的形式,分為:
    1.勢能(Potential energy);
    2.動能(Kinetic energy);
    3.熱能(Heat energy);
    4.化學能(Chemical energy);
    5.電能(Electric energy);
    6.原子能(Atomic energy);
    7.輻射能(Radioactive energy):
    8.聲能(Sound energy)
    9.生物能(Biological energy)
    1966年美國運輸部國家安全局局長哈登(Haddon)引伸了吉布森(Gibson)1961年提出的下述觀點:“生物體(人)受傷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種能量的轉換”,并提出了“根據(jù)有關能量對傷亡事故加以分類的方法”。他分為兩類傷害。
    二、防護能量逆流于人體的措施
    Haddon認為,在一定條件下某種形式的能量能否產生傷害、造成人員傷亡事故,應取決于:(1)人接觸能量的大??;(2)接觸時間和頻率;(3)力的集中程度,他認為預防能量轉移的安全措施可用屏障樹(防護系統(tǒng))的理論加以闡明;(4)屏障設置得越早,效果越好。
    按能量大小,可研究建立單一屏障還是多重屏障(冗余屏障)。
    防護能量逆流于人體的典型系統(tǒng)可大致分為十二個類型:
    1.限制能量的系統(tǒng):如限制能量的速度和大小,規(guī)定極限量和使用低壓測量儀表等等。
    2.用較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險性大的能源: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應用CO2滅火劑代替CCl4等等。
    3.防止能量蓄積:如控制爆炸性氣體CH4的濃度,應用低高度的位能,應用尖狀工具(防止鈍器積聚熱能)等,控制能量增加的限度。
    4.控制能量釋放:如在貯存能源和實驗時,采用保護性容器(如耐壓氧氣罐、盛裝放射性同位素的專用容器)以及生活區(qū)遠離污染源等等。
    5.延緩能量釋放:如采用安全閥、逸出閥,以及應用某些器件吸收振動等。
    6.開辟釋放能量的渠道:如接地電線,抽放煤體中的瓦斯等等。
    7.在能源上設置屏障:如防沖擊波的消波室,除尖過濾或氫子體的濾清器,消聲器以及原子輻射防護屏等等。
    8.在人、物與能源之間設屏障:如防護罩、防火門、密閉門、防水閘墻等。
    9.在人與物之間設屏蔽:如安全帽、安全鞋和手套,口罩等個體防護用具等。
    10.提高防護標準:如采用雙重絕緣工具、低電壓回路、連續(xù)監(jiān)測和遠距遙控等等,增強對傷害的抵抗能力(人的選拔,耐高溫、高寒、高強度材料)。
    11.改善效果及防止損失擴大:如改變工藝流程,變不安全流程為安全流程,搞好急救。
    12.修復或恢復:治療、矯正以減輕傷害程度或恢復原有功能。
    從系統(tǒng)安全觀點研究能量轉移的另一概念是,一定量的能量集中于一點要比它大而鋪開所造成的傷害程度更大。因此,可以通過延長能量釋放時間或使能量在大面積內消散的方法來降低其危害的程度。對于需要保護的人和物應遠離釋放能量的地點,以此來控制由于能量轉移而造成的事故。
    最理想的是,在能量控制系統(tǒng)中優(yōu)先采用自動化裝置,而不需要操作者再考慮采取什么措施。安全工程技術人員應充分利用能量轉移的理論在系統(tǒng)設計中克服不足之處,并且對能量加以控制,使其保持在容許限度之內。
    能量轉移致使傷亡事故發(fā)生的理論還需結合因果論、事件鏈和軌跡交叉論等傷害致因論觀點,加以綜合研究。這些研究有賴于對傷亡事故建立“模型”,以便進一步分析各類型事故的發(fā)生規(guī)律和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