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期間,社會上總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分相對較低的考生和家長企盼上好大學的心態(tài),進行招搖撞騙,以達到從中牟利的目的。為此,省高招辦提醒考生和家長謹防以下五大慣用詐騙手法——
詐騙手法一 謊稱有“內(nèi)部指標”或“機動計劃”
通過謊稱與某高校有熟人,有“關系”,能夠拿到 “內(nèi)部指標”、“機動計劃”等,讓家長“先付定金后入學”,騙得定金就逃之夭夭。有的不法分子甚至偽造印信證件和錄取通知書后,假冒某某高校網(wǎng)站,設立虛假咨詢處和咨詢電話等,進行異地詐騙活動。
省高招辦有關人士指出,各省招生計劃國家有嚴格控制,所有錄取均須按網(wǎng)上錄取程序進行。
詐騙手法二 用不同類型辦學魚目混珠
故意混淆網(wǎng)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和開放教育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qū)別,蒙騙考生及家長。由于不少考生和家長對我國現(xiàn)行的各種高等學歷教育形式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無形中給了招生騙子以行騙的機會。家長花錢后,的確拿到了所謂的錄取通知書,但入學后才知道上當受騙,就讀的不是經(jīng)過教育部注冊認證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或?qū)?茖I(yè)學籍,而是自考試點班、成教預備班或網(wǎng)絡教育學院等。
省高招辦有關人士提醒,考生要詳細查看今年我省高招計劃本,計劃本上列有的學校才是今年在我省有招生資格的學校。另外,還可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辦學類型、證書種類等重要信息。
詐騙手法三 聲稱“花錢即可上大學”
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聲稱可錄取分數(shù)較低的考生,花錢即可上大學,讓家長誤以為自主招生就是學校說了算。還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定向、委培之名,向考生和家長許諾可以降分錄取,騙取定向培養(yǎng)費。
事實上,高校自主招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經(jīng)學校測試合格后還要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必須達到學校要求。因此,所謂“自由招生”是不存在的。考生可通過省高招辦和所在縣、市高招辦查詢錄取信息,還可通過所報考的院校了解“降分”等錄取情況。
詐騙手法四 特殊類型招生可不通過統(tǒng)招
有的不法分子謊稱“地方委培生”或“自費生”,向考生及家長收取數(shù)額不等的“培養(yǎng)管理費和服務費”。有的采取偽造軍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騙考生和家長,同時聲稱軍校為特殊類型招生院校,可以不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招錄途徑錄取考生,從而更具迷惑性。
對于特殊類型招生,省高招辦有關人士指出,我省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臺,考生可以通過省招考在線或省教育廳網(wǎng)站查詢。而且,軍校錄取必須事先通過軍隊組織的政審、面試和體檢,都在提前批次錄取,既沒有補錄也沒有計劃外名額,更不會委托中介或個人招生。
詐騙手法五 利用錄取信息進行欺騙
高招錄取期間,有些騙子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考生號,在招生錄取現(xiàn)場咨詢點查詢或通過招生工作人員了解考生投檔軌跡,本屬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家長謊稱是由于他找朋友,花錢疏系才能被錄取,借機向考生家長邀功請賞。
為有效打擊和揭露招生詐騙行為,省高招辦已開通高招錄取期間舉報電話0591—87841974。同時,廣大考生和家長可登錄省教育廳和省高招辦網(wǎng)站查詢,也可通過省招辦設在福州閩工大酒店的高校招生咨詢服務中心咨詢,了解我省招生政策和有關規(guī)定以及錄取工作動態(tài)信息,謹防上當受騙。(記者 余瀟)
詐騙手法一 謊稱有“內(nèi)部指標”或“機動計劃”
通過謊稱與某高校有熟人,有“關系”,能夠拿到 “內(nèi)部指標”、“機動計劃”等,讓家長“先付定金后入學”,騙得定金就逃之夭夭。有的不法分子甚至偽造印信證件和錄取通知書后,假冒某某高校網(wǎng)站,設立虛假咨詢處和咨詢電話等,進行異地詐騙活動。
省高招辦有關人士指出,各省招生計劃國家有嚴格控制,所有錄取均須按網(wǎng)上錄取程序進行。
詐騙手法二 用不同類型辦學魚目混珠
故意混淆網(wǎng)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和開放教育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qū)別,蒙騙考生及家長。由于不少考生和家長對我國現(xiàn)行的各種高等學歷教育形式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無形中給了招生騙子以行騙的機會。家長花錢后,的確拿到了所謂的錄取通知書,但入學后才知道上當受騙,就讀的不是經(jīng)過教育部注冊認證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或?qū)?茖I(yè)學籍,而是自考試點班、成教預備班或網(wǎng)絡教育學院等。
省高招辦有關人士提醒,考生要詳細查看今年我省高招計劃本,計劃本上列有的學校才是今年在我省有招生資格的學校。另外,還可查看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辦學類型、證書種類等重要信息。
詐騙手法三 聲稱“花錢即可上大學”
把“自主招生”渲染成“自由招生”,聲稱可錄取分數(shù)較低的考生,花錢即可上大學,讓家長誤以為自主招生就是學校說了算。還有一些不法分子以定向、委培之名,向考生和家長許諾可以降分錄取,騙取定向培養(yǎng)費。
事實上,高校自主招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過學校組織的測試,經(jīng)學校測試合格后還要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必須達到學校要求。因此,所謂“自由招生”是不存在的。考生可通過省高招辦和所在縣、市高招辦查詢錄取信息,還可通過所報考的院校了解“降分”等錄取情況。
詐騙手法四 特殊類型招生可不通過統(tǒng)招
有的不法分子謊稱“地方委培生”或“自費生”,向考生及家長收取數(shù)額不等的“培養(yǎng)管理費和服務費”。有的采取偽造軍校招生公文、公章等手段蒙騙考生和家長,同時聲稱軍校為特殊類型招生院校,可以不經(jīng)過統(tǒng)一的招錄途徑錄取考生,從而更具迷惑性。
對于特殊類型招生,省高招辦有關人士指出,我省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臺,考生可以通過省招考在線或省教育廳網(wǎng)站查詢。而且,軍校錄取必須事先通過軍隊組織的政審、面試和體檢,都在提前批次錄取,既沒有補錄也沒有計劃外名額,更不會委托中介或個人招生。
詐騙手法五 利用錄取信息進行欺騙
高招錄取期間,有些騙子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考生號,在招生錄取現(xiàn)場咨詢點查詢或通過招生工作人員了解考生投檔軌跡,本屬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家長謊稱是由于他找朋友,花錢疏系才能被錄取,借機向考生家長邀功請賞。
為有效打擊和揭露招生詐騙行為,省高招辦已開通高招錄取期間舉報電話0591—87841974。同時,廣大考生和家長可登錄省教育廳和省高招辦網(wǎng)站查詢,也可通過省招辦設在福州閩工大酒店的高校招生咨詢服務中心咨詢,了解我省招生政策和有關規(guī)定以及錄取工作動態(tài)信息,謹防上當受騙。(記者 余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