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校的服務(wù)半徑通常為( A )m。
A.300~500
B.500~800
C.500~1000
D.1 000~1500
提示:根據(jù)中、小學建筑規(guī)范要求:小學校服務(wù)半徑不宜大于500m,中學校服務(wù)半徑不宜大于1000m。
2. 關(guān)于學校教學樓的間距規(guī)定中,下列哪一條是不妥的( C )。
A.教學用房應(yīng)有良好的自然通風
B.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應(yīng)少于2h
C.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時,其間距不應(yīng)小于日照間距
D.教室的長邊與運動場地的間距不應(yīng)小于25m
提示: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的,其間距不是完全由日照間距決定的,應(yīng)考慮教室之間的噪聲干擾、自然通風、視線干擾以及環(huán)境綠化等綜合因素,其間距不應(yīng)小于25m。
3. 城市用地分類采用大類、中類和小類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下列哪一條劃分是正確的( C )。
A.10大類、56中類、79小類
B.20大類、50中類、70小類
C.10大類、46中類、73小類
D.6大類、40中類、60小類
提示:城市用地分類采用大類、中類和小類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0大類、46中類、73小類。
4. 某城市按1∶1.65的日照間距在平地上南北向布置兩棟六層住宅。已知住宅高度為17.15m,室內(nèi)外高差為0.15m,一層窗臺高度為1.0m,試問此兩棟住宅的最小日照間距為( D )m。
A.24
B.24.5
C.25
D.26.4
提示:H (前棟住宅檐口至后棟住宅一層窗臺的高度差):L (最小日照間距)=1∶1.65,H =17.15-0.15-1=16m,L =16×1.65=26.4m。
5. 在擬建的場地分析中,說明場地排水狀況很差的是( A )項。
Ⅰ.沒有暴雨排水系統(tǒng);
Ⅱ.比較平整;
Ⅲ.有堅硬的地表層;
Ⅳ.地下水位高;
Ⅴ.有排水溝
A.Ⅰ、Ⅱ、Ⅳ
B.Ⅲ、Ⅳ、Ⅴ
C.Ⅰ、Ⅲ、Ⅴ
D.Ⅰ、Ⅲ、Ⅳ
提示:場地沒有暴雨排水系統(tǒng),場地比較平整和場地的地下水位高都說明場地排水狀況是很差的。而場地的地表層堅硬和有排水溝則說明場地的排水條件很好。
A.300~500
B.500~800
C.500~1000
D.1 000~1500
提示:根據(jù)中、小學建筑規(guī)范要求:小學校服務(wù)半徑不宜大于500m,中學校服務(wù)半徑不宜大于1000m。
2. 關(guān)于學校教學樓的間距規(guī)定中,下列哪一條是不妥的( C )。
A.教學用房應(yīng)有良好的自然通風
B.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應(yīng)少于2h
C.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時,其間距不應(yīng)小于日照間距
D.教室的長邊與運動場地的間距不應(yīng)小于25m
提示: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的,其間距不是完全由日照間距決定的,應(yīng)考慮教室之間的噪聲干擾、自然通風、視線干擾以及環(huán)境綠化等綜合因素,其間距不應(yīng)小于25m。
3. 城市用地分類采用大類、中類和小類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下列哪一條劃分是正確的( C )。
A.10大類、56中類、79小類
B.20大類、50中類、70小類
C.10大類、46中類、73小類
D.6大類、40中類、60小類
提示:城市用地分類采用大類、中類和小類三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0大類、46中類、73小類。
4. 某城市按1∶1.65的日照間距在平地上南北向布置兩棟六層住宅。已知住宅高度為17.15m,室內(nèi)外高差為0.15m,一層窗臺高度為1.0m,試問此兩棟住宅的最小日照間距為( D )m。
A.24
B.24.5
C.25
D.26.4
提示:H (前棟住宅檐口至后棟住宅一層窗臺的高度差):L (最小日照間距)=1∶1.65,H =17.15-0.15-1=16m,L =16×1.65=26.4m。
5. 在擬建的場地分析中,說明場地排水狀況很差的是( A )項。
Ⅰ.沒有暴雨排水系統(tǒng);
Ⅱ.比較平整;
Ⅲ.有堅硬的地表層;
Ⅳ.地下水位高;
Ⅴ.有排水溝
A.Ⅰ、Ⅱ、Ⅳ
B.Ⅲ、Ⅳ、Ⅴ
C.Ⅰ、Ⅲ、Ⅴ
D.Ⅰ、Ⅲ、Ⅳ
提示:場地沒有暴雨排水系統(tǒng),場地比較平整和場地的地下水位高都說明場地排水狀況是很差的。而場地的地表層堅硬和有排水溝則說明場地的排水條件很好。

